定向增發作爲上市公司再融資的重要工具,相較於上市公司發行債券、可轉債、可交債、優先股等其它融資工具,有其獨特的融資優勢和參與羣體。2013年-2016年,上市公司定向增發數量和規模不斷創出新高,爲上市公司的產業升級和轉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供給。然而,定增市場的炙熱行情從2017年開始轉折,直至2018年上市公司通過定向增發獲得的實際融資降至冰點。

  從炙熱到嚴寒,定增再融資市場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期間上市公司、投資者乃至資本市場又經歷了怎樣的變化,財通基金試圖通過本文從客觀數據、定增現狀、政策變化等方面啓發一些思考和共鳴。

  數讀定增:從炙熱到嚴寒下的數據真相

  1

  2017年新政以來定增數量及規模大幅下降

  2016年定增市場突破萬億規模(一年期+三年期定增項目),之後迎來了一系列政策變化。鑑於機構投資者普遍參與的情況,本報告以一年期競價類定增項目作爲研究樣本。

  繼2015年定增發行數量達到254次後,2016年定增募資規模再創新高,募集資金超過6300億元。2017年後因資管新規、流動性新規、首日定價、減持新規等多方面的影響,定增市場的整體規模及數量開始出現了顯著下滑。

  2018年全市場總共計劃發行一年期定增項目119個(發認購邀請書),計劃募集金額2090.25億元,最終9個項目發行失敗,成功發行項目110個,最終實際募集資金1610.07億元,完成率77.03%,完成目標募集金額的項目僅46個,佔完成發行項目總數的41.82%。可以發現,2018年較2016年定增所實際募集資金6334.66億下降明顯,不足2016年的26%。

  數據來源:Wind資訊、財通基金定增研究中心。統計區間:2013/1/1至2018/12/31,此處統計標的爲一年期現金競價方式參與的定增項目。

  2

  定增是上市公司融資最有效直接的方式之一,民企需求佔比高

  從上市公司角度分析,上市公司實施定增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我們統計了2013年以來上市公司增發目的,其用於項目融資的佔比60%左右,遠遠領先於其他用途,配套融資次之。可見,定增是上市公司發展壯大曆程中不可或缺的融資途徑。細看結構數據,無論是項目數量還是發行規模,民營企業一直以來都是定增市場的融資主力。

  2013-2017年,定增無疑是再融資市場的“主角”,上市公司最直接有效的融資渠道之一。而新政之後的再融資市場格局發生變化,定增不再一家獨大,可交債、可轉債需求激增,同期成立的各類紓困基金也爲民企解了一時之憂。

  數據來源:Wind資訊、財通基金定增研究中心。統計區間:2013/1/1至2018/12/31,此處統計標的爲一年期現金競價方式參與的定增項目。

  數據來源:Wind資訊、財通基金定增研究中心。統計區間:2013/1/1至2018/12/31,此處統計標的爲一年期現金競價方式參與的定增項目。

  3

  降至冰點,新政以來募集未滿的定增項目數上升

  回顧定增市場的發展,募集未滿的情形時有發生,2014年以前佔比約20%-40%,2014年至2017第三季度僅有20%不到的項目未全額募集,而此後便一路攀升,在去年三季度達到峯值70%。由此可見,上市公司通過定增融資的難度大幅增加,效率大幅下降,也反映出整個再融資市場降到冰點。

  數據來源:Wind資訊、財通基金定增研究中心。統計區間:2013/1/1至2018/12/31,此處統計標的爲一年期現金競價方式參與的定增項目。

  4

  當前定增市場收益率逐步回升

  一年期定增市場近年來的平均收益情況如何?下圖爲2013年以來一年期定增市場解禁當日平均收益率逐季折線圖,可以看出歷史解禁收益率與項目解禁時點的大盤走勢正相關(歷史情況不代表未來)。由於2018年A股市場的持續性下跌,2017年發行的項目收益率虧損逐漸放大,2017年4季度達到歷史低點(-3 0%)後逐漸回升。2018年發行項目平均收益率目前回升至+30%附近,類似於2013年牛市行情啓動初期(上證綜指1849點)的水平。

  定增項目收益的主要來源包括:折價率、市場波動收益(β,大盤漲跌收益)、個股成長性收益(α,阿爾法收益),我們認爲市場的波動率對定增項目的收益影響最大,其次是個股成長性,最後纔是折扣。所以我們認爲定增投資時點很重要,在指數趨勢向上的基礎上優選個股以實現較好的預期收益,而當前定增市場收益率正處於逐步回升的狀態,或是佈局定增的較好時機。

  注:數據來源Wind,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底,已解禁項目收益率以解禁當日收盤價計算,未解禁項目收益率以3月23日收盤價計算。歷史數據僅供參考,不對未來構成任何保證。

  定增現狀:諸多政策效應疊加,市場信心明顯缺失

  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融資降溫存在多個方面的原因,其中政策變化的影響不容小覷。2017年2月重新修訂的《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調整了定增發行底價定價方式,大幅壓縮了折價對鎖定的流動性補償,也打薄了投資者在不確定市場環境中的投資安全邊際。2017年5月出臺的《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限制了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正常流通,大幅提高了投資的不確定性、資金佔用時間和投資決策難度。

  資管新規、流動性新規等諸多政策效應疊加後,定增既往估值模型、投資邏輯、投資者結構被顛覆,市場的投資熱情陷入冰點,資金供給總量縮減明顯,並伴隨結構性劇變,報價資金“市場化屬性”大幅降低。

  就發行人(上市公司)而言, 2017年以來“發不足、發不掉、被錯殺”的現象屢見不鮮。定增資金供給結構發生巨大變化,定增買賣雙方話語權亦發生反轉。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大家逐漸認識到:投資封閉期內的政策變化給定增投資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覷。2016~2017上半年參與的定增投資,在投資完成進入鎖定期後,遭遇政策實質性變更,令這批投資者始料不及、印象深刻、心有餘悸。

  目前定增投資週期普遍在2年以上,上一輪定增項目大都處於浮虧狀態。投資虧損普遍且流動性缺陷明顯,定增市場自然缺乏增量資金。根據以往經驗,定增從賺錢效應出現到市場情緒升騰、新資金湧入,中間至少有2~3個季度的滯後期。穩定的政策預期出臺前,僅憑賺錢效應尚無力反轉市場的悲觀情緒。

  從辯證的視角來看,在A股市場整體估值處於歷史低位的當下,足夠多的優質標的可以選擇、不太多的增量資金爭相圍堵,也許政策鬆綁初期的前1-2個季度會是下一波定增潮來臨前的投資甜蜜期。

  折價之謎和流動性之殤

  1

  折價之謎:定增折價的真相是什麼?

  定增定價規則調整,其背景是2014年、2015年指數大幅上漲,使得當時以董事會決議公告日定價的定增項目,定增底價與二級市場股價之間出現了巨大折價。巨大折價自然會吸引大量資金參與定增,但同時也吸引了大量不實的媒體輿論,甚至有所謂的“專家”公開發表言論給定增折價扣上了利益傳輸的大帽子,煽動着散戶投資者的情緒,一時間把定增發行制度的合理性推到了風口浪尖,對原有的政策實行施加了一定壓力。

  然而我們查看這些年定增折價率的變化,就能瞭解真相是什麼。由下圖可見,定價新規實施前,鑑於市場價格波動劇烈底價的折價率波幅巨大,而實際的發行折價率卻似乎遭遇了強阻尼,波動相對平緩得多。從絕對數值上看,定增發行折價率領先於新政發佈,提前下行進入10%以下的窄幅波動區域。因此,我們認爲,歷史來看,新規實施導致發行折價率收窄的評論與指責只是時間上的巧合,並沒有很強的因果關聯。

  此外,參與定增市場的資金多爲機構資金,總體理性高於散戶,折扣的高低是市場各類資金在現實市場環境下博弈的結果,有其內在的規律,而非輿論廣爲詬病的貓膩所在,也不是套公式就能算出來的。比如,2015年中隨着大盤的衝高,定增底價相對於市價的折扣迅速放大(如下圖所示),但衆多投資者會在價值判斷、投資決策、報價方案等各個方面展開博弈,“抹平”這個巨大的折扣率,趨於相對理性的折扣區間。到了2015年下旬,市場快速回調,投資者變得異常謹慎,尋求更大安全邊際,導致最終發行折扣放大。歷史來看,10%-15%是定增市場折扣的密集分佈區。

  數據來源:Wind,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末。底價折價率=(市價-底價)/市價,發行折價率=(市價-發行價)/市價。

  由此可見,定增最終的折扣背後的主導因素並非“底價折價率”,而是市場這隻無形的大手。此外,坊間也有傳言,《實施細則》的修訂也可能是考慮到2015年披露預案的定增項目將定增底價鎖定在較高的股價區間,甚至出現了發行底價與股價倒掛的情況,原有定增發行制度並不適應於當時市場波動較大的特徵。

  2

  流動性之殤:減持新規的良苦用心

  2015年下半年,系統性風險之後的A股非常脆弱,市場陷入短期的流動性危機。市場輿論又開始關注到即將面臨超萬億市值的解禁壓力,再一次觸動了A股敏感的神經。特別是在2016年底、2017年初,輿論矛頭再次直指限售股解禁,將A股市場低迷歸結爲定增股票解禁。這裏需要特別關注的是,根據我們當時的統計分析,2017年全年解禁量約28121.68億元(以2017年2月15日收盤統計),但其中一年期競價定增對應的解禁量約6993.64億元,僅僅爲A股全市場解禁市值的25%,並非解禁的主要力量。

  管理層市場維穩用意明顯,爲了減少2017年中拋壓峯值,呵護市場,《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這一政策的出臺有着很強的時效性和針對性。新規嚴控二級市場的“清倉式減持”和“無序減持”,意圖平滑無序、大幅減持對市場造成的價格衝擊,A股市場的“解禁恐懼症”得到一定緩解,但也使得定增投資陷入流動性之殤。原本一年期的投資被拉長成爲兩年,卻未獲得流動性損失的對價,定增資產吸引力明顯下降。隨着A股市場逐步走穩,危險係數降低,我們有理由期望這一特殊窗口期的應急政策會逐漸回到正常軌道,一年期定增投資將重回原有的投資邏輯。

  我們的守望與期待

  財通基金歷經定增市場牛熊,始終與上市公司、券商投行、機構投資者等多方密切溝通、走訪、調研,先後參與1800億定增,爲超過600家公司的再融資做出努力,在5000點時我們呼籲市場冷靜,2800點時堅持投資,創設行業獨家的量化實驗室和BetaGo系統,爲定增投資保駕護航,通過數據揭示真相,以親身實踐回報市場逾200億元投資收益,在此分享以下幾點體會:

  1、定向增發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方式和資金來源,對於上市公司併購轉型、創新產品、整合存量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2、定增投資遵循資本市場投資的基本邏輯,投資標的的基本面與成長性,在投資收益期內的風險收益配比,是市場參與主體進行投資判斷的重要依據。最終的定價折扣應該是市場博弈的結果。

  3、再融資市場的工具正處於不斷豐富的過程中,可交債、可轉債、定向可轉債等逐個登臺,健康規範的定增投資仍應扮演重要角色,佔有一席之地。儘管定增投資有賺錢上的滯後效應,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伴隨市場回暖,政策鬆綁的預期,這一次定增市場聰明資金的迴歸會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

  4、再融資新政實施以來,定增市場遭受的衝擊有目共睹,上市公司陷入融資困境。爲恢復上市公司再融資能力,提振實體經濟,實現長期穩定,監管層近期開展了廣泛的調研考察,亦徵求了機構投資者的建議,財通基金參與其中,積極諫言。

  關於近期市場傳聞的獨家點評

  發稿之際,多家媒體亦刊文稱,目前監管層正在計劃修訂再融資政策。深圳一名保代表示,尚未形成窗口指導,還在討論中。據悉,核心內容主要有七大點:

  1.三年期鎖價定增,允許董事會前鎖定發行價格,改回和原來一樣;

  2.證監會批文有效期由6個月放寬到12個月;

  3.發行股本規模由現在的不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20%提升到50%;

  4.主板/創業板定增投資者由10/5名放寬到35人;

  5.投資者鎖定期滿後,原減持新規要求12個月內減持不超過50%,這條刪除,放寬減持規定;

  6.目前創業板資產負債率45%的要求、以及前次募集資金使用到70%的要求,並沒有調整;

  7.關於創業板定增,要求連續兩年盈利改一年,刪除前募資金使用良好的限制條件。

  由於上述問題仍處在討論階段,後續還將可能產生變化,最終以證監會公告爲準。

  若以上消息屬實,我們認爲:

  1、此次再融資政策擬修訂是基於監管層大量調研得出的調整方案,會充分考慮投資方與發行方的雙向需求,同時會考慮新舊制度銜接,整體設計會較爲完備。關注市場呼聲,注重操作實踐,多管齊下,釋放利好:一方面,調整定增發行的定價機制、延長批文有效期、提升發行股本規模、降低創業板定增募資門檻;另一方面,擴大投資者參與範圍、放寬減持限制。

  2、 定增的“非常時期”或已過去,監管機構一定會基於當前市場環境,以組合拳方式適時推出相關政策,旨在推動定增市場較快走出目前的困頓局面。只要後續市場的反應積極正面,定增市場投資運作規範有序,政策基本不會出現反覆,而至於是否會進一步放鬆,估計短期內不會有答案。

  3、 估計市場傳聞應非空穴來風,如傳聞中的“定增減持新規得以解除”最終落地,則是實質性利好,會打消目前場外觀望資金的最大顧慮,明顯提振市場信心,有力推動定增市場重回軌道。

  定增的春天也許就在不遠處!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基金管理人觀點不對未來市場走勢構成任何保證。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可獲得資料,基金管理人力求可靠,但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證,獲得報告的人士據此做出投資決策,應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2014-2018蟬聯“定增王”

  成功參與定增項目600餘個

  累計規模近1800億元

  “投行+投研”雙輪驅動

  業內最專業資深的定增投資機構之一

  進軍定增新時代

  (本文觀點不代表環球老虎財經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