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做nas的硬碟特別容易壞,確實7*24小時工作,掛bt,pt的讀寫頻繁,但是有些朋友表示一些半年甚至兩三個月就損毀的真的有點誇張。。。而且還是些專門針對nas的硬碟(不排除羣暉系統本身敏感性)還有就是斷電,斷電對硬碟的影響真有這麼大嗎,主板好像有保護機制的啊,到底有沒有必要掛個ups。。。


為什麼 NAS 硬碟特別容易壞?原因有兩點。

第一,多數 NAS 基本上是接近 24h 無休工作,硬碟的工作時間被大大的拉長,相應的也就增加了硬碟的故障率。

所以就會有人說「NAS 的硬碟特別容易壞」

第二,現在多數 NAS 都是組建了 RAID 陣列,同一份數據,交給給多個硬碟存儲,如果頻繁突然斷電等極端情況,結果大概率是陣列失敗,硬碟集體崩壞。

好消息是,現在 NAS 一般都會有軟體冗餘保護數據,回溯起來雖然麻煩點,但數據好歹能恢復。

不過硬碟這東西,也基本遵循浴盆曲線原理,如果質保期(硬碟質保一般為一年)沒問題的話,很大幾率會在三年後出現問題。

浴盆曲線(Bathtub Curve):工程師用這個名詞表示產品預期故障率隨時間的變化情況。浴盆曲線是指產品從投入到報廢為止的整個壽命週期內,其可靠性的變化呈現一定的規律。實踐證明大多數設備的故障率符合浴盆曲線,曲線的形狀呈兩頭高,中間低,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可劃分為三個階段:早期故障期,偶然故障期,嚴重故障期。浴盆曲線是指產品從投入到報廢為止的整個壽命週期內,其可靠性的變化呈現一定的規律。

硬碟損壞率基本遵循浴盆曲線

個人建議,NAS 雖然爽,但重要的數據最好選擇靠譜一些的同步盤,做多重備份。

相對來說,專業的雲服務提供商,往往能夠提供穩定的服務。

畢竟這些雲存儲服務的背後,往往意味著一整套科學的管理體制,以及一批專業人士不間斷的對軟硬體進行維護,定期更換故障的硬碟(插一句,這些雲服務提供商每年因故障更換的硬碟基本可以繞地球一圈了)。

國內的 堅果雲,國外的 Dropbox 都是不錯的選擇。


硬碟是有故障率的,這個故障率不是針對單塊硬碟,而是針對一堆硬碟。

這一堆硬碟中,有的幾天就壞了,有的用了十幾年還好好的,平均一下,說這批硬碟平均壽命五年。

所以,總會有人的硬碟特別耐用,也總會有人很倒黴遇到幾個月就壞了的情況。

往往沒事兒的人不會上網叫喚,只有壞了的人才會發帖子。

這就是倖存者偏差,給你感覺很容易壞。

其實,專業NAS硬碟甚至會考慮到多個硬碟裝在一起的共振,也會有小電容,確保斷電時磁頭能正確歸位,甚至還有跌落感測器,在跌落和衝撞時,自動收回磁頭,降低轉速。

總體上說,故障率是可以接受的。

PS:之前在學校管理過500+磁碟的陣列,每週不壞1-2個盤,我第一個懷疑的是監控系統出問題了,而不是硬碟質量好。只要你的盤夠多,天天都能遇到故障。


關鍵是斷電。

羣暉NAS有個功能。訪問的時候自動開機,基本上我這個電腦主機開才自動開NAS,很好的功能,省電,但問題是開機是一起開了,我老婆關電腦主機的時候不注意把總電源開關一起關閉了。

結果我的4X4T,RAID6,由於斷電,4塊一起壞了,都有壞道,一塊壞在了羣暉的OS分區甚至無法啟動,丟了1/3的數據。

好在是狗東的紅盤保修3年。不過這次一共換了6塊,這事另外一個悲傷的故事。

把數據備份出來那也是費了牛勁的(得虧當年的機器硬碟插口多),所以NAS到底有多好用。仁者見仁把。

原來主機各種斷電也有過。沒見過這樣大破壞力的,所以有人說不要上RAID壽命更長一點,我是相信的,但不上RAID,不卷積又無法當一塊使用,矛盾。

下次再玩我打算自己攢一個主機,不上RAID了試試。


1、組了RAID之後硬碟只要一有讀寫任務就整組一起讀寫,像長時間BT之類的場景硬碟完全沒有休眠的機會,這種場景單盤使用反而會好一點,只有正在讀寫的盤工作,其餘全部休眠。

2、不管是軟陣列還是硬陣列都會不停的讀硬碟的SMART信息,發現重映射扇區滿了或發現讀寫錯誤立刻踢盤。

這些因素疊加到一起就顯得RAID故障比單盤高很多了


我的經歷是9260的卡,6盤R6陣列,某個介面總是莫名其妙的掉盤,最危險的時候掉到4盤R0,換介面重建好幾天,救回來了。平時多次掉電停電誤操作拔盤什麼的都沒事。至今硬碟過保了也沒丟數據。

感覺硬陣列比網上傳的靠譜多了。

我的盤是不同批次的hgst 3tb和4tb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