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是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过端午节会和亲戚、家人相聚在一起,共同制作粽子,吃粽子,聊家常,对于小孩子来说又可以多些项目和小伙伴们玩耍了。家乡会举办大型的赛龙舟的活动,暨时每个区域和组织都会分队参加竞赛,好不热闹。

端午节赛龙舟

那时,只知道端午节跟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对吃粽子和赛龙舟印象最深刻。慢慢长大之后,对端午有了更多的一些了解,端午节有更多的习俗和起源。

端午节是古代百越地区(即今江苏南部沿著东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古代百越地区在端午日有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族图腾祭祀的习俗。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据传也是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系五彩绳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赛龙舟、吃粽子,其它习俗是怎么样的呢?

挂艾草

民间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认为五月为毒月,初五又是毒日,艾草性温、味苦、煎服有止痢,止血和用,每年五月正是艾蒿成熟,药性最好的时候,所以在端午节的早晨,人们都要到野外去采摘艾蒿,并在门前和房檐件挂艾叶防瘟避灾。据说,悬挂在门口能够起到防护家宅安宁作用,悬挂在床头,具有避邪作用。

习俗:系五彩绳端午节,大人会给孩子手腕、脚踝系上用五彩丝线编的「五色绳」,作用是百病不侵、避灾除病、保护安康、益寿延年。端午后的第一场雨,再把五色绳剪下来,让雨水冲走,灾病也就随著被带走了。

习俗:额头画王

旧时端午节有用雄黄涂沫小儿额头号的习俗,相传可以驱避毒虫,典型就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上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百兽之王的威风辟邪。

习俗:兰汤沐浴

端午节午时,是阳气最盛的时候,这时用菊科佩兰煎水沐浴,可治皮肤病、驱除邪气,也可以选择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或用柏叶、大风根等煮成药水洗浴,效果也一样。

在这个时候水本身就带有除秽的意思,如果再加一点雄黄泡澡,可以对皮肤及健康有良好帮助。

端午习俗还有很多,包括:涂雄黄药酒、佩戴香囊等等,这些习俗都跟驱邪避恶有关。

跟这一天有关的历史人物除了屈原,还有伍子胥投钱塘江、曹娥救父投曹娥江,因此有些说法是这个节日也是一个祭祀日,是不能相互祝福节日快乐的,只能互送「安康「。有人就认为这一天是用插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是顺理成章的事。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另外一种关于习俗的说法是:端午是正午的意思,一年当中太阳升起来最热的一天,这一天在阴阳五行叫火旺。蛇因为冬眠是冻僵的,但是到了这一天就解冻了,所以要喝雄黄酒。

挂艾草等驱邪的习俗不是因为真的有「邪」,而是因为冬病夏治——驱除人身内的邪气,中医认为寒与湿都是邪气。

艾草真正的用途——在中医里,因为艾草是湿的,不能直接入药,需要等它晾干,把那些毒性去掉之后,才能入药。熬水喝了不长湿疹。

——杨帆

端午节更多风俗和民俗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如今,人们庆祝端午节方式各异,有的地区仍保留传统习俗,有的选择陪伴家人,游览山水。你的端午节是怎样过的呢?聊聊端午那些事儿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