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和老公帶孩子出去玩,在機場孩子亂跑一瞬間就找不見了,後來還好很快找到了,但這件事給我的印象太深太深了。不管孩子有多聽話,不管有多少家人朋友在旁邊一起看著孩子,在公眾場合還是牽個防走失繩吧,真心的!


最後怕的事情,2018年沒有,前年倒是有一件。

前年的六一,還是個工作日,因為我當時假期比較多,所以特意和球爸請了假陪雪球過六一。

中午在商場吃完飯後,就閑逛,想給雪球買雙鞋子,進了一家鞋店。

看了一會,試了2雙,球爸都不是很滿意,還在繼續挑,雪球有點無聊了,老想往外跑。

這家鞋店還有成人的鞋子。我想看看有沒有合適的,就對球爸說了一句,你看著她,我去看看有沒有我合適的鞋子。

於是,我就走到鞋店的另一頭,看了一圈,沒有看到喜歡的。這中間最多10秒鐘,我一回頭,發現店裡沒有看到雪球。

我趕緊問球爸,孩子呢?

球爸這才發現,孩子不見了。

我倆趕緊跑出店,我四下看了一下,發現視線範圍內,都看不到雪球的身影。

於是,我和球爸一人一邊,繞著商場找。

找的時候,我大腦都都有點空白,不能想像如果真找不到雪球該怎麼辦?

我一邊找的時候,一邊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想想雪球剛才不在我視線範圍內的時間很短,最多也就10秒鐘,她不可能跑太遠。

於是,走了大概10來米,我又開始往回走。

走了幾步,就遠遠地看到鞋店門口,有個小小的身影正站在玻璃欄杆旁邊往下面看。

我趕緊跑過去,抱住雪球。

後來,我想了一下,雪球應該是跑到隔壁的店鋪去了,所以我們剛開始才沒發現她。

而我們這次的問題在於,我和球爸說,讓他看孩子,但他當時專心挑鞋子沒注意,而我沒有得到球爸的回應以為自己說了,他就會聽到,結果最後2個人都沒有照看孩子。

從此以後,我和球爸再一起帶雪球出去的時候,如果有誰要走開了,都需要先說好,並且得到另一個人的明確回應才會走開。

比如,我有事情走開,我會和球爸說,並且看到球爸已經開始在照看孩子才會走開。

希望大家也能吸取我的教訓吧。

--------------------------------------------------------------------------------

微信公眾號:雪球媽媽 ( snowballmom )——和娃一起成長的80後媽媽

想了解更多育兒乾貨或有問題需要諮詢,請關注我。

歡迎和我交流育兒生活中的問題。(*^__^*)


我老婆堅信「一胎照書養」。

懷孕期間買了一堆孕育類的書籍,因為我長期從事2-6歲的幼兒教育,對0-2歲的嬰幼兒缺乏了解,也就聽之任之。

寶寶生下來後,老婆堅持要分床,書上這麼講的。

寶寶哭了不能馬上抱,書上是這麼講的。

要定時餵養,不能哭了就喂,書上說了,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定時進餐的習慣,一開始大人辛苦點,後面就省心了。

方法聽上去很有道理,可是孩子的狀態始終不對。

哭的那叫一個慘啊!

發展到後來,孩子一到入睡環節就哭,生怕被人抱到小床上。睡覺都要眯條縫,看爸媽是不是還在身邊,不在的話馬上哭。

我從幼兒教育的角度看,總覺得不對勁,不存在一個對的方法會把孩子搞這麼崩潰的。就像有人賣葯,吃了不見好,還說不是我葯的問題,而是你生錯病了。

這也是我責任缺失的緣故,本來我是從事幼兒教育的,理應更加了解,查找資料、學習方法也會更便捷,但是推給老婆了。

我於是翻出以前考心理諮詢師的那些教材,認真複習了一遍發展心理學、兒童心理學等,這才發現學界早有定論,我們錯的離譜了。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劃分為8個階段,每個階段的人格發展需求都是不一樣的。0-1.5歲的孩子主要是建立安全感,克服不信任感。簡單點說,這時候的孩子要給予及時的滿足,餓了要吃,渴了要喝,哭了要抱——或是該換尿片了!

這時期的孩子又不是大孩子,不會調皮任性,哭了都是有原因的。如果不給予及時的幫助,孩子就會產生情感的缺失,進而影響安全感的建立。

我家孩子長大些後在安全感方面確實比較弱,入睡前必哭一場,得有人抱著、背著才能入睡,一有聲響就會驚醒。現在想來真是很後悔。

好在我們及時做了調整,這一年來我也惡補了0-2歲的嬰幼兒知識,希望不要錯過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關鍵時期。

或許有人會奇怪,你以前學過的,怎麼還會忘了?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啊!

至於我老婆看的那些書,有好些不是從事心理、教育行業的人士寫的,好些是所謂的暢銷書。

去它的暢銷書吧!


就前幾天,我拉了個屎。

從衛生間出來之後,看這個貨爬到沙發背上,用雙面膠忙忙碌碌的在牆上粘氣球、貼紙和彩帶。

牆面肯定是毀了。

我忍著沒說話。

他又跑過來,要我給他寫張紙,貼在牆上。

我很不耐煩的說,貼貼貼,你看看牆上,弄得什麼樣了,還要貼。

他說,今天你生日,我在布置,我想給你貼個生日快樂。

這次,是我暴躁了。

打碼打的比較抽象~~~意思下吧


就一會沒看住……

當然,看住了也沒用……


要從7月7日京郊溫泉之旅說起。

娃娃爸爸單位發了兩張溫泉票,因為我倆笨手笨腳嘛,所以選擇了泡完溫泉在酒店住一晚。

①實際行程來說,其實可以泡完溫泉後回家的,不知道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

周六早飯後出發,中午在農家院吃春餅宴(用免洗洗手液洗手),午飯後抵達溫泉酒店,泡溫泉,回房間午睡

②時間關係,泡完溫泉沒給娃娃洗澡就按著睡著了,如果洗澡再睡,不知道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

午睡醒來出門吃晚飯,之後回房間睡覺

7月8日周日,上午退房,開車回到市區商圈吃午飯(用免洗洗手液洗手),之後開車回家,路上午睡。

睡醒回家,有洗手,我給娃娃做了晚飯,把周五剩的米飯(當時是周日)加蛋炒了一下……

以上,疑點:

1,農家院

2,溫泉酒店,溫泉行為、沒及時洗澡、酒店是否乾淨等(我們自帶了床單和舒膚佳香皂洗手用)

3,晚餐的餐廳

4,周五剩的米飯

周日晚上開始發燒

周三在兒研所確診手足口

到周六基本退下去了,我因為工作帶娃去了趟單位,

我們的辦公室是封閉空間,但是周末不給開空調和新風,

孩子在辦公室出了汗走的時候被電梯的空調吹到了

周日下午開始發燒,到晚上燒到39度+還說肚子疼去了兒研所

周一上午又說肚子疼又去了兒研所、持續高燒,開了消炎藥

周二下午又去了兒研所、持續高燒+身體出現紅疹,靜脈滴注消炎藥出現紅斑趕緊摘了

因為手足口屬於傳染病建議轉診地壇醫院或佑安醫院

佑安醫院目測是消炎藥過敏,看病歷以前在八一兒童醫院開過消炎藥和抗過敏葯吃過不過敏,

又去了八一兒童醫院開消炎藥和抗過敏葯,

周三下午去了地壇醫院,大夫目測還是傾向過敏,但是周一二吃的消炎藥和八一兒童醫院開的消炎藥屬於同種推斷應該不是過敏,認為靜脈滴注的紅斑可能是針沒紮好讓再試一下

因為考慮到八一兒童醫院一向接診早產兒,覺得技術可能比兒研所靠譜又去了八一

血項有好轉

拍了胸片肺部有小陰影(推測八一可能也是看我們手足口,沒敢接住院)

當時我的孩子這樣:

周五晚上在兒童醫院懷疑川崎病,

周六基本退燒,確診,在新世紀兒童醫院住院治療

輸完丙球蛋白就好多了

一周出院

之後在北大醫院每月複查

從8月左冠狀動脈壁稍增厚,到11月冠狀動脈輕度病變

大夫只說恢復期沒關係,以後再看

11月複查排心臟彩超的時候,有個還沒起名字的寶寶排在我們前面,說是心臟有雜音所以來查查,她們出來輪到我們進去,就沒再交流。

過了兩天去查心電圖又碰到她們,查完出來奶奶或姥姥把孩子抱走,媽媽直接就哭了

還沒起名字啊……

我當時已經拿到冠狀動脈輕度病變的結果,那兩天晚上都沒怎麼睡覺,

看那個媽媽哭我也想哭了

心電圖的房間旁邊,是好幾個癲癇的孩子等會診,好多都是外地來北京的,五六歲了走路還沒我的孩子穩,因為大運動退後了

又覺得,就算冠狀動脈病變,就算恢復不了,也沒關係,反正表面也看不出來,

頂多一輩子不做劇烈運動就是了,大不了就是胖點唄,

如果7月的那個周末,沒去泡溫泉就好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