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喜歡看電視劇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八百里加急”這個詞,通常在古代,能用到八百里加急的信件,一般來說都是打仗的時候要傳遞軍情用的。在這個時期,就像是跑接力賽一樣。不停的跑,人和馬輪換着得不到休息。爲的就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將消息傳遞迴大本營。而古代的八百里加急,到底有多快呢?今天,嘰蘿就來跟小夥伴們一起看看~

  首先說到八百里加急,就不得不說到驛站了。因爲本身就很趕時間,所以讓一個人或者是一匹馬根本不可能完成這種高強度的運動。所以就會有驛站這種地方的存在,爲的就是能讓傳遞消息的人有馬可以換。

  而驛站一般來說就是二十里左右一個,且傳遞的信件上面會有“馬上飛遞”這樣的字。爲的就是讓大家知道這是一封非常重要的信件,同時,根據事件不同的程度來看。也會寫明四百里,或者是六百里亦或是八百里的字樣。

  最快的八百里就是要人馬不停蹄的去傳遞消息,每到一個驛站就換馬,最快的甚至可以達到一日千里的水平。那麼加急件到底有多快呢?打個比方,在唐朝的時候安祿山造反,時年玄宗在華清宮中。安祿山造反的地方離華清宮有三千里的路程,而在六天之內,玄宗就知道了這個消息。那個時候的消息傳遞速度,差不多達到了每天五百里。

  在當時,有專門的驛站人員來負責這件事。他們的身份比較低下,會成爲“驛丁”或者是“驛夫”等等。無論晴天還是下雨,他們都被要求騎馬去傳遞消息。如果,延誤的話,輕則杖責,重的話會被判處絞刑,非常的不人道。

  好啦,這就是今天嘰蘿跟小夥伴們分享的歷史小知識啦,大家還有什麼想知道的,記得留言給嘰蘿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