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703年-757年1月29日),本姓康,名軋犖山,突厥人,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市)人。母阿史德氏。父親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母親是突厥巫師,信仰祆教。安祿山是唐代藩鎮割據勢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

安祿山是胡人沒錯,但是他是突厥人,是與回鶻人不同民族的,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統稱胡人由來已早,幾個典故例如:《戰國策·趙策二》:「今吾(趙武靈王)將胡服騎射以教百姓。」還有王昌齡的《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就像今天我們對外國的叫法一樣,中國以外我們都叫外國,這只是一個統稱,並不是特指名詞。

而回鶻人幫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亂並不是免費友好的,是有代價的。回紇是中亞一個強悍的民族,其素來與唐朝十分友好。自唐太宗起,回紇就頻頻入朝大唐,唐朝也給予回紇經濟上的援助,更是多次將宗室女下嫁給回紇可汗,以增進回紇與大唐間的友誼。正是鑒於大唐與回紇近百年的「交情」,唐肅宗決定向回紇求援、借兵,希望回紇可以幫助大唐王朝平定叛亂。可現實是殘酷的,「交情」不能代表一切,回紇也不能白白出兵,大唐總得拿出些「誠意」。唐肅宗向回紇提出了一個十分誘人的條件:「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也就是說唐朝只想收復長安、洛陽,至於這兩地的百姓、財寶、婦女、回紇想要可以統統拿去。(最後通過協商長安城免於回鶻掠奪,但是東都洛陽未能倖免,城破之後回鶻兵對洛陽帶來的破壞遠超叛軍)。


西安有五次成為胡人都城(前趙前秦後

秦、西魏北周),可以說一部西安建都史近半數胡都,所以西安又有"五代胡都"之稱,元朝時,蒙古人佔領西安,西安主動改名「奉元」,意為侍奉元朝,可見從骨子裡認為自己是胡人後裔。


這個問題比較搞笑啊。

胡人是一個統稱啊,胡人跟胡人是不一樣的。就像現在說洋人,美國人是洋人,法國人是洋人,俄羅斯人也是洋人,他們能一樣嗎?他們之間難道就沒有矛盾嗎?回到題目中,也一樣啊,回鶻人和安祿山雖然都是胡人,但是根本不是一個民族的呀,他們之間也不是鐵板一塊的,更何況回鶻人曾經在唐王朝的幫助之下,才趕走了壓迫他們的突厥人,從而建國的,所以回鶻人從根本上是不反感唐王朝的。後來雖然在僕固懷恩的蠱惑下,跟吐蕃人進攻唐王朝,但也因為郭子儀的單騎出現而退兵,並且幫助唐王朝打敗了吐蕃人。所以說,回鶻幫助唐王朝是沒什麼問題的。更更主要的,回鶻幫助唐王朝有錢賺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