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3月28日,有一家合资公司成立了。由戴姆勒股份公司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共同合资生产smart,在此次合作中,合资公司总部设立在中国,并且由双方共同持有50%的股权,并且除了设计,在研发、生产、销售都是吉利主导,这样的合作方式,在中国是第一家。

几乎没有盈利的smart 吉利接盘侠?

对于这次合作,外界众说纷坛。首先是这个smart,它从2000年被戴姆勒集团100%控股至今,已经亏损数十亿欧元了,也就是说从它诞生之际就基本没有盈利的时候。

在这样的情况下将smart出售一半的股权给吉利,颇有一番“烫手山芋”的感觉,但吉利可能并不这样觉得,毕竟能做好生意的都不是慈善家。

早在2007年,smart的电动版就开始着手测试了,并且在2009年,第二代smart就已经被腿上市场,由原来的13.2kwh提升到了16.5kwh,当时的动力系统的提供商是特斯拉,但续航里程也就135公里。

之后,戴姆勒也有持续在电动化这块下功夫,但显然效果不怎么样。想来之所以会找吉利共同合作smart,也是看上了吉利“潜质”。

选择与吉利合作 为啥?

首先,吉利身处中国,拥有一个需求旺盛的市场;其次,吉利持有戴姆勒9.69%的股份,并且以低端车起家的吉利,拥有低成本造车经验,这或许能解决smart高成本的难题;最后,吉利的曹操专车在出行领域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可以实现发展多方向。

那么戴姆勒看上的吉利,又是怎么想的会接下这个“烫手山芋”的呢?

不尽然,吉利的能力是出了名的,当初,沃尔沃被福特以65以美元收购,后因经营不善,福特在接连抛售三个豪华品牌后,以18亿美元低价甩卖给了吉利。

到现在,沃尔沃死而复生,身价直逼180以美元,九年间身价被翻了10倍。

历史重现,同样困境中的smart,同样的被出售股份,虽然是50%,但,全新smart仅设计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工程研发全权由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

另外,吉利能与戴姆勒合作,其中看点也不小,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奔驰的背书效应。类似,本田背后的日本;飘柔背后的保洁;保洁背后的美国等等,又比如,不喜欢日本,同样也不喜欢日本的产品。

二者打算将smart打造成全球领先的高端电动智能汽车品牌,合作的车型也会在中国的全新车厂进行生产,预计2020年会将新车型推向全球,而在这期间,戴姆勒就仍会生产现有的两款车型——smart EQ fortwo、smart EQ forfour。

目前smart的纯电动 走个过场

这两款车在2018年就出现在日内瓦的车展上面,在外型上面与燃油版的基本一致,其中EQ forfour在造型上有了别致的感觉,黑蓝色的搭配,在边框细节采用带高光的太平洋蓝色,整体上看起来更加的运动。

特别的,EQ fortwo的轴距仅1867mm,车长仅2695mm,这比大多出紧凑型车的轴距都要“小巧”。

二者在进行一次充电之后可行驶70英里,你可能需要养成像给自己手机充电的习惯,天天给它充电,使用壁挂箱的情况下,需要3.5小时将电量从20%充满,使用家用电源的话就需6小时。

但到了国内,本该在后备箱隔板放置的220V家用编写式充电设备却不见踪影,smart官方表示这是结合了中国市场,为了安全起见就不提供便携式充电线。对此目前没有具体原因。

所以,国内的电动版smart可能充电方式只有通过充电盒了,并且只能是KEBA公司生产的KeContact P20型号的,价值8800元,安装费另算,预计2000-5000元。

尽管它这么“麻烦”,它的动力做的还不错,驾驶过程中较为平顺和安静,只要踩下踏板就能够给车轮提供动力,反应灵敏,很适合在城里面走走停停。

但是,它到了国内可能不会有太多人为它买账,作为一辆原装进口的纯电动车,不可能会有国家对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补贴,不会有免费上牌,更重要的是,一辆微型车,买到了20多万,光是这个价钱就引起一大片人的嘲笑。

总结:

不过可能将其引入国内,也只是走个过场吧。倒是2020年计划上市的吉利和戴姆勒合作的全新电动smart可以期待,吉利必定会对这辆车进行改造,不管是价钱上还是续航上面都会打造成国民都接受的范围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