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在工作生活過程中都不可避免會產生負面情緒。只不過有些人的負面情緒少些,有些人的負面情緒多些,有些人的負面情緒容易排解,有些人的負面情緒很難排解,甚至始終走不出來而不幸患上抑鬱症。

當然,有了負面情緒之後再去排解,是下等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防止負面情緒的產生,也就是中醫所說「治未病」。在負面情緒還沒有產生的時候,就已經把它消除了,《道德經》所說「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同樣的身體條件,有人生病少,有人生病多,區別在於境遇不同,所以擇地而居擇人而處很重要。「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如此接人待物處事,負面情緒就不容易產生。

而如果已經產生了負面情緒,又該怎麼辦呢?我們來聽一聽《莊子》的三個小故事,分別使用三種方法,可以有效去排解。

1、空船法

《莊子》山木篇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假如你正駕駛著一條小船,在河中前行。這個時候對面來了一條船,直直的往你撞過來。船離得還遠的時候,你肯定要大聲呼喊對面的人小心了;船繼續靠近,你就要大聲呵斥了;船快要撞上了,你說不定就破口大罵了。船撞上了,你才發現是條沒有人的空船

,於是瞬間閉口,怒氣全消。

之前生氣而現在不生氣,是因為之前認為船上有人,而現在發現是條空船,這就是莊子的「空船」理論。

誰會對著一條空船生氣呢?誰會因為被大石頭堵了路而對大石頭生氣呢!「復仇者不折鏌幹,雖有忮心,不怨飄瓦。」走在路上被風吹下來的瓦片打了頭,你的怒氣也不會產生,因為沒有可以責怪的對象。

所以這個故事可以正著用,也可以反著用。正著用,是把自己的身心放空,老子所謂「聖人恆無心」。有心則有我,有我則有私,有私則有偏,有偏則有爭。我們靜心想一想,所有負面情緒產生,是不是都因為有「我」?所有對別人的怨憤,是不是都因為覺得對方是「有心」的?

因此靜靜的放空自我,便是排解負面情緒的極好方法。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極虛靜處,沒有煩惱與憂愁。極虛則無心,無心而為,則與時俱化,就像被風吹動的瓦片一樣,死、生、驚、懼全都不能進入到他的思想中,又怎麼會有負面情緒產生呢?

反著用,是把別人放空,也十分有效。人之所以會傾注情緒,是因為對方是人,是可以接收你情緒,可以與你互動溝通的同類。倘若把它當成石頭一樣不可溝通,也就容易心平氣和了。被人踩上一腳,只當自己不小心踢到石頭了,又怎麼會怒氣橫生,張口便罵呢?

2、凝神法

孔子到楚國去,路上經過一片樹林,看到一個駝背的老人手持竹竿在粘蟬。老人一粘一個準,就像撿小石頭一般容易。孔子很驚訝,問老人是怎麼做到的。老人說:「最開始的時候,我在竹竿頭上疊放著兩個泥丸練習,移動竹竿而不讓泥丸掉下來。練了五六個月以後,我去粘蟬就很少失手了。

「後來再用三個泥丸練習,練成後去粘蟬,失手的幾率只有十分之一。最後用五個泥丸練習,練成後粘蟬就從不失手了。我粘蟬的時候,身如樹樁,手臂如枯枝。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我的眼裡只有蟬的翅膀,其它一概都不理會,又怎麼會粘不到呢?」

孔子讚嘆不已,說這便是精誠之道啊!「用志不分,乃凝於神」,當一心一意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就能全神貫注,遺忘外物。所以當我們有了負面情緒的時候,也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來轉移注意力,當不知不覺達到全神貫注的時候,負面情緒便已經消散一空了。

3、獨立法

不知道你有沒有碰到過這樣的人,特別固執,如同頑石。無論怎麼說他,他也只是一笑而過,你說的心頭火起,他卻風淡雲輕不當回事。這樣的人,負面情緒也會很少,因為他已經做到了自我獨立,不受外物外人影響。

《莊子》提到一種人:「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這種人,哪怕世上所有人都一起來讚美他,也不能把他推動一步;哪怕世上所有人都一起來非議他,也不能使他沮喪一分。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什麼是內,什麼是外,所以不會讓外物影響自己的內心;他知道什麼是榮,什麼是辱,所以不會被言語所動,被虛名所累。

這樣的人,獨立而存,遺世而行,獨然一身而又什麼都不缺少,哪還會有什麼負面情緒呢?

這三種方法,孰優孰劣,哪個效果更好,您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參與討論。

在國學中覺知,在生活中修行。歡迎關注公眾號「靜品國學」(ID:daobrother),從國學回歸生活,成就更高階的自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