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菜即潮州菜,發源於潮汕地區,潮汕古屬閩越地,清代有新興城市汕頭出現,原潮州地區又稱潮汕地區,相應的潮州菜也稱潮汕菜,這裡簡稱潮菜。潮菜作為粵菜的傑出代表,特點鮮明,影響廣泛。下面小編為你介紹潮汕菜的四個特點。

  以海鮮見長,製作精巧,格局講究   潮汕地區位於韓江的下游,「靠山喫山靠海喫海」,潮汕人所食「大半取於海族,魚、蝦、蚌、蛤,其類千狀」。豐富的水產資源以及食海鮮的飲食習慣,使潮菜菜餚以烹調海鮮見長。潮菜有「無海鮮不成宴」的說法,據《中國潮州名菜譜》一書統計,水產品菜餚有113款,佔該書所統計的潮菜總數的44.2%。潮菜烹調海鮮,注重選料鮮活,「海鮮海鮮,味貴在鮮」,突出個「鮮」字,力求原汁原味,清鮮爽口,同時又注重調味,在烹調時運用各種調料對主料進行加工,以求得獨到的美味。潮汕海鮮名菜有紅燉魚翅、紅燉大海螺、清湯螺丸、達濠魚丸等。

  潮菜菜餚製作精巧,烹調技藝精細,刀工考究,也講究火候和調味。潮菜的烹調方法也比較多,有燜、燉、煎、炸、燒、扣、炒、灼、焗、淋、清、炊(蒸)、泡等10多種。潮菜的製作

在「精」字上下功夫,是中國儒家「食不厭精」在嶺南飲食文化中的體現,如名菜「潮汕肉丸」,不論是用豬肉、牛肉或海鮮作主料,其製作從打肉漿、調料、下鍋蒸或煮都十分考究,務求達到清鮮、爽脆,別有風味。

  潮菜講究菜餚的搭配。鹹與甜、葷與素配套,湯與菜交錯,先上冷的或熱的拼盤,然後隔幾道菜穿插一道湯,集中地體現嶺南人飲食講求多樣與和諧的文化心態。

  多素菜,富於田園風味   潮菜的素菜一是其種類多,二是其製作巧。據《中國潮州名菜譜》一書所列素菜27款,佔該書所統計的潮汕名菜的9.1%,素菜比重之大是粵菜中所罕見。潮汕素菜卻素而不齋,素菜葷做,素中帶葷,鮮美可口。名素菜有護國菜、八寶素菜、蘿蔔乾貝丸、原菇素菜、清脆竹筍、冬瓜盅等。

  潮汕多素菜,主要由於潮汕地少人多,生活比較艱苦,心靈手巧的潮汕人常常粗料精做,把素菜也做得美味可口。其次,素菜的主要原料來自田間生產的新鮮蔬菜。由於潮汕位於韓江、榕江、練江三江出海的三角洲地帶,河涌交錯,雨量充沛,氣候溫和,適宜農作物生長,潮汕成為嶺南糧食與農副產品的重要產地之一,這為素菜的製作提供充足的原料。

  多甜菜,寓意生活甜美   甜菜在潮菜中的分量,不低於素菜,據《中國潮州名菜》一書所列甜菜33款,佔該書所統計的潮汕名菜的11%。潮汕甜菜的選料比較寬,既有名貴的燕窩、魚腦、蛤士蟆,有蓮子、栗子、銀杏等乾料,也有各種果、蔬、肉類、糧食等。潮汕甜菜,款式品種多,量少而精,口味清而不膩,代表菜餚如清甜蓮子、金瓜芋泥、太極芋泥等。

  潮汕人注重甜菜,因為潮汕民間有用甜食來祈求生活美滿的傳統習俗。地少人多的潮汕地區,人們離家或第一次回老家時要喫甜蛋,訂婚、結婚等喜慶宴席必有頭尾兩道甜菜,寓意「頭甜尾也甜」。而每天的甜菜、甜食,更表達人們時時刻刻在祝願美好生活的到來。

  多鹹菜,雅俗共賞   鹹菜是潮汕人的「當家菜」,所謂「潮汕三寶」——鹹菜、菜脯、魚露,其實都是鹹菜。在潮汕幾乎無人不喫鹹菜,無宴不上鹹菜。潮汕鹹菜的用料特別廣,除其他地區常用的大芥菜、大白菜、大頭菜之外,還有各種蔬菜,有各種海產,種類繁多,製作方法多樣,僅用蘿蔔、大芥菜製作的鹹菜就有不少的花式品種。

  潮菜菜餚多鹹菜,其原因不僅是由於鹹菜有開胃、刺激食慾的作用,而更為重要的是因潮汕地少人多,人們總要千方百計地挖掘與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並用最為簡便的方法把它製作為食物。在潮汕,蘿蔔皮、西瓜皮、小魚、小蝦都成為鹹菜製作的原料。長期以來,潮人形成了喫鹹菜的習慣,在生活改善之後也把鹹菜搬上大宴席,既是傳統習慣的保留,又可調節胃口,消除油膩。顯然,過去食鹹菜是求生存的需要,而後來卻是為了使味覺得到更多的舒適與享受,可見人們的某種飲食習慣雖繼承下來,但蘊含其中的飲食需求與文化心態卻在變化,正是這種變化成為人類飲食文化發展的內在動力,使之不斷地從低級向高級發展。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