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世相的營銷課引發了新一波的刷屏。在此之前,可能有不少人並沒有聽說過「新世相」,但是提起由新世相推出的爆款文章和營銷活動,例如「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等等,卻幾乎每個人都聽說過。如果製造一次爆款算是運氣和巧合的話,持續引爆話題還是有一定套路的,其創始人張偉一定深諳其道。

截止到目前,因為新世相營銷課程的推廣方式涉及三級分銷,該課程的微信二維碼鏈接已被微信封閉。

微信團隊表示新世相通過多層抽成等方式,推廣網路課程,違反了微信平臺規則。目前微信團隊已對相關公眾號進行了處罰。

根據公開資料的介紹,新世相由前《GQ》副主編張偉在2015年10月創辦,是由一線傳媒公司及上市電商公司高管組成創建的文化內容領域頭部品牌。新世相以社羣和品牌為驅動,利用社羣孵化生產內容,再藉由品牌將內容打造成IP,最終IP通過影視、遊戲等途徑變現。

但是在「新世相」之前,還有一個被關閉的「世相」。「世相」是張偉在2013年創辦的一個微信公眾號。其英文名字是the fair,源自一本美國雜誌《名利場》(Vanity Fair)。其文字風格和標題像散文詩歌,直擊文藝青年內心,所以很快能獲得點擊和轉載。不到一年就有了42萬粉絲。

之前很多人也不知道張偉,關於他的個人資料在網上也不多見。1981年張偉出生於山東,高考考上北大中文系,然後留在北京。歷任《中國青年報》冰點週刊記者、《博客天下》雜誌執行主編,以及《GQ智族》雜誌副主編。

從他的履歷上看,說他是「文藝青年」不為過,他確實對文字有很好的駕馭能力和好的品位。

獨角獸工場認為,張偉是個很聰明的商人,在文藝青年和爆款策劃商之間切換自如,遊刃有餘。這也是一種本事,我們大可不必一定把文藝和金錢絕對對立起來。

為什麼文化人就不能想著賺大錢?為什麼賺錢的事情就被認定是庸俗的,不能和情懷掛鉤呢?知識分子不一定就必須是清貧的,不能想著賺錢的。

如今知識付費很火爆,就證明這塊有廣大的需求和市場。關於新世相的課程內容,因為沒有聽過,不好隨意評價,但如果確實是純乾貨分享,對於有需求的人而言,這個錢就是值得的。


南叔猜想,會不會有一天悟空問答上出現一個這樣的問題:「為什麼有人說關注「新世相」的微信好友越多,人生越失敗?你有多少好友關注了新世相?」

近兩年,新世相陸續推出了「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百萬黃金屋」等多次基於新媒體的爆款營銷活動,每一次都無一例外地刷屏,爆款活動刷屏的次數不亞於咪蒙爆款文章刷屏的次數。尤其是去年10月上線新世相讀書會後,三個月內會員總量達到兩百萬,銷售額超157萬。

關於這次的營銷活動,其他回答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南叔不贅述。反正現在的結果就是,新世相營銷課刷屏頁面被微信封了(據說沒封全,其他渠道還在賣),已購買的學員紛紛要求退款。

南叔實在不想說買這課的朋友是交了「智商稅」,但現實的道理是:如果9.9元或者49.9元就能讓你成為營銷大師或者另一個「新世相」,那今年2月新世相融資的1億元也該歸你了。真正的知識(更何況新世相的這個營銷活動根本不算知識)哪裡是聽別人的三言兩語就能化為己有的呢?

再說張偉和新世相,不管怎麼說,新世相是自媒體轉型最成功的案例之一。資料顯示,過去一年新世相全年營收破億,其中廣告收入佔80%以上。南叔曾經問過一些新世相的粉絲,為什麼那麼喜歡他們的文章或者活動?他們的回答概括起來就是:直擊心靈。從這點來看,新世相對粉絲的喜好拿捏得十分到位,也正是因此,在策劃活動時,他們對這個活動是否能成為爆款,是有預料的。

不管是營銷還是傳銷,新世相做的都是粉絲經濟,並不是知識經濟。說白了,只要不觸及法律,新世相的營銷課大賣,也只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罷了。

【看更多創業和投資內幕和爆料,歡迎關注南叔頭條賬號!】


原來都沒聽說過什麼是"新世相",反正覺得就是是網路營銷手段而已,說白一點就是炒,吸引大眾眼球,獲取線上流量從而引起大家的關注。聽說在微信上很火。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百度上的新世相與張偉:

新世相靈感起源於媒體人張偉2013年開辦的個人公號,目前是世相科技(北京世相科技文化有限公司)的內容生產前端。曾經製造過發起過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凌晨四點的北京等活動。也曾推出過迷你網劇《你的味道》等。

通過這簡單的介紹可以知道:新世相就是一家製造娛樂事情的公司,字面瞭解"新世相"也就是新的世界真相,與"新零售"還真有點相似的味道!

小編我認為:不管新世相這類的公司怎麼折騰,到最後都是賺取大家消遣的線上流量而已!在目前,線上流量為王的時代!不可謂不是新興的路子!你們覺得是新世相消遣我們,還是我們被新世相消費呢?


「如果你是一個讀者,你會在人生什麼階段最愛看世相?」

「高中,大學不愛看,(愛看的時間)應該畢業之後的兩三年吧。」

這是2016年,我的同事採訪新世相創始人張偉時的一個問題,他的回答如上。

怎麼評價新世相?這是一個用特定內容吸引了一羣特定用戶的社羣,和羅輯思維的做法沒有什麼不同。

新世相的用戶是哪些人?張偉其實也很清楚,就是那羣畢業後剛步入職場,對自己未來的可能性懷著極大的信心,對未來和更好的生活滿懷憧憬,同時開始接觸到大城市和職場的殘酷性的一羣人。

他們為什麼閱讀新世相?我不是新世相以及它的前身「世相」的讀者,但我覺得我能理解它的用戶。不少年輕人,尤其是女性獨自一人在異鄉的大城市拼搏,她很容易在實現自己理想的過程中遇到城市的陰暗面,遭遇孤獨、挫折,發現自己的慾望和能力、機遇不相匹配,甚至要痛苦地接受自己只是個普通人。

新世相的文字是各種標題黨、表情包、成功學裡的異類,它文字平時,講求陪伴,最重要的,它的讀者能感受到新世相懂自己的喜怒哀樂,甚至能給自己一點力量。

《世道的變壞是從嘲笑文藝青年開始的》,新世相最早以這篇文章刷屏,《你可能也患上了長期相處困難症》、《致壞女孩們:我很高興你們的時代終於來了》、《就算住在下水道里,我們也可以行俠仗義》、《時間通過讓你急躁打敗你》、《什麼時候你會因為一句書評就想讀一本書?》《事情並沒有壞到你想像的那種地步》,如果你是新世相的目標讀者,應該能從這些標題裏讀到些什麼。

張偉自己,應該也是這樣的人。從膠東農村考上北京大學,他剛畢業時一定有著更強的烈的「世界在我腳下」的感覺,他選擇做記者,也是因為一位媒體前輩分享的做戰地記者的經歷,「感覺太酷了」。

但是,從《中國青年報》記者,到中國最好的調查報道團隊的一員,再到GQ副主編,他的看上去輝煌的職業經歷一定伴隨著內心的不甘,媒體並不是一個受人尊敬的行業,尤其是在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裏,記者通常是排不上號的。

自己的經歷,加上非常嫻熟的表達技巧,張偉知道怎麼打動那羣剛畢業的,有點文藝,心懷憧憬又處處碰壁的孩子。能引發共鳴是內容行業的稀缺品,這是新世相安身立命之本。有人給新世相的總結是,「新世界的情感按摩師」。

當然,如今的新世相也有了新的變化,作為一個戰勝過千軍萬馬,考入中國最好的大學,同時又在中國最頂級的媒體待過的人,張偉其實並不甘於做一個安靜的文藝青年,他在採訪裏也透露過,自己是一個現實主義者,他想要世俗的成功,而且是商業上的成功。

所以,在內容之外,新世相選擇了和羅輯思維類似的路子:想最有噱頭的活動,盡最大的努力包裝它,吸引最廣泛的關注,以自身的價值為某一類普通產品創造出特定價值。比如把往返機票包裝為「逃離北上廣」,把圖書漂流包裝成「地鐵圖書館」。

新世相的最近一次刷屏是賣自己的營銷課,9.9元起售,每一萬人漲價5元,邀請好友,好友再邀請好友,最初邀請人還能獲得一定比例的獎勵。業內人士一眼看出,這是微商常用的「微信大號+三級分銷+羣控」,這個略顯灰色的玩法通常也和灰色產業聯繫緊密,所以,這個刷屏的活動很快因為微信的政策夭折了。但是可以預見,未來新世相還會有更多的刷屏活動,這就是它要追求的。

唯一的問題,就像新世相自己說的,在商業利益和情感聯繫之間,要有一個平衡。


相信很多人是看到3月19日新世相的營銷課刷屏之後進來的。

我先來說說這個刷屏級案例背後的祕密:

1,好的內容:新世相在過去打造了很多刷屏級的營銷案例,比如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佛系青年等等。有這些好的內容作為誘餌,很多人都會比較感興趣。

2,製造一種緊迫感:這次營銷課是一次運營和促銷的案例,定價是核心。原價199.9元,但是卻從1元開始賣,每賣1萬人漲價5元。這裡面隱藏著兩個意思,一個是勁爆的低價,一個是不斷漲價造成的緊迫感。

3,分銷、分銷、分銷。這個纔是刷屏的根本,如果你分享出去,有人買了,你能獲得40%的返利,而且,這次還引入了二級分銷,如果你的下線的下線買了,你還能分享10%。有人說,這不是赤裸裸的傳銷嗎?是的,營銷和傳銷,有時候是一步之隔。

再回過頭來看新世相和張偉,不得不說,他們的定位是清晰的。張偉在一篇文章裏曾經描述過他的目標用戶:新世相的用戶中 70% 左右是女性,大部分用戶集中在北上廣深一線大城市當中,使用 iPhone 的人數大概是 60%。

新世相製造爆款文章的祕密,其實說白了,也很簡單,那就是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閉門造車是沒用的,只有從用戶中去尋找靈感,最瞭解用戶的人是誰?是用戶自己!

據說,在新世相的後臺,張偉和團隊會經常發起話題,收集大量的回復,團隊會對回復進行統計和梳理。然後新世相會選擇其中最能打動目標用戶的那些普世話題。

張偉曾經說過,一個爆款如何打造有三個重要的方面:「激發用戶參與有三個辦法,一是有利可圖,一是有意思,一是參與這件事情本身可以找到共鳴感。」

這和我上面說的3.19營銷課刷屏的原因是一致的。


放眼整個新媒體行業,不得不說一直有一個特殊的存在那就是「新世相」。這個品牌可能沒有那麼有影響力,但在成千上萬的公眾號中,你一定看過它的刷屏文章,《第一批90後已經禿了》刷爆朋友圈,以及「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等刷屏級活動,但新世相的核心並不是因為那些刷屏級活動,而是那些細膩有力、慰藉心靈的文章。寫療傷的雞湯文容易,寫出能夠維繫讀者真正觸動、慰藉心靈的文章很難。

註:「新世相」常常稱「活動」為「實驗」。

第一,新世相的這種在內容上的成功很難複製,新世相創始人張偉在接受一次媒體訪談時曾說,「(「新世相」在內容上的成功)就是在情懷和理性之間找到一個聰明的分寸感」。這種分寸感不是每個新媒體品牌都能駕馭,所以新世相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力。

第二,把握好新媒體內容「分寸感」,既要堅持文藝態度,留住核心讀者,又要照顧閱讀量,傳播品牌。這種核心理念與現實需求之間的平衡,為新世相構築了一道不可攻略的壁壘。

第三,新媒體常規的變現模式就是賣書賣課程,新世相也比例外。但新世相的營銷卻絲毫看不出多少商業化的痕跡。張偉已經做的兩個項目凌晨四點直播和圖書館計劃,用一本書連接新世相和讀者,以及讀者和讀者。看似兩者之間沒有明顯必須的聯繫,但卻非常具有粘性和「儀式感」。並且取得不錯的銷量,口碑也不多,用戶下沉很明顯。


朋友圈裡一羣喫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營銷圈人士,跳樑小丑一樣鬧的最兇,要舉報的,冷嘲熱諷的、幸災樂禍的。希望這些人自己永遠別在我的朋友圈裡做營銷或者求轉發,否則看到一次舉報一次。

關注新世相公號很久(我從老賬號就開始關注了),但是打開次數越來越少,說實話最近兩年已經不那麼喜歡他們的文章了,也沒有參加過他們的互動活動。但是我覺得作為一家公司,新世相還是成功的,而且很多事情也無可厚非。我不認同這次事件裡面的一些點,覺得這家公司低估了朋友圈裡的營銷能力和很多人的醜惡程度,但是有錯誤了該受到懲罰就受懲罰,該認錯就認錯。

但是一些人一邊蹭熱點一邊叫著要舉報要求微信封號的,是什麼心態?落井下石的嘴臉不要太難看,自己只會蹭熱點,結果喫飽了罵廚子,要製造熱點的人滾蛋?有什麼資格呢?

更何況,我不覺得這是傳銷,頂多了就是一次知識促銷行為吧。很多人接受不了是覺得這麼文藝的一個公號,怎麼現在變得這麼市儈了?這又是什麼邏輯,純粹的商人搞點文藝和情懷,大家紛紛熱淚盈眶地點贊,一個知識青年說自己要賺點錢,大家紛紛倒戈相罵?文藝和營銷本來就不矛盾啊,更何況,新世相本來就是一個公司啊,不可能一直提供免費的午餐。

我覺得還是歸結於內容本身吧,讓更多人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使用了一點手段,我身邊的大多數人都還是覺得花錢買了課程聽起來還可以,值回票價。


你好我很想看書可是我買不起啊,每次看動態都好羨慕你們,不是露個胸都是方向盤,還說要去哪裡那裡玩。我只有默默的關注你們時不時點個贊,裝成和你們是一個圈子的人。好了心好累。就連發這個信息我還是借的手機,好了不說了別人要手機呢,我該去放羊了,趁著一會天下雨我去洗洗頭。


新世相開始賣營銷課程了

我朋友買了,點進去看了,沒什麼精髓。但是新世相發起的這個活動卻異常火爆。

首先通過二次分成進行宣傳推廣,然後又讓你去關注公眾號提取,再然後又讓你去下載APP聽課,最後還要進行自我介紹,又來了一波用戶畫像和資源收割。絕了。

我第一次知道新世相的時候是看到他們在豆瓣發起的帖子,全都是圍繞一個主題而徵集的各個網友的故事。作為喫瓜羣眾,當然喜歡看故事了。

而且他們的故事大多數還比較能引發共鳴。你說,能不火麼


新世相最重要的三個核心:

1、觀察潛在用戶的需求和心態。

2、需要粉絲,需要媒體,需要承認並承擔更多協調。

3、保持話題且不違背用戶價值觀。

新世相的人羣劃分:大城市,打拚,有能力的年輕人。眾創是新世相成功的祕訣,以某個話題為契機,聚攏有能力的一羣人,做出優質的項目。

「4小時後,逃離北上廣」切中了多少北漂青年的痛點。「丟書大作戰」引得一眾媒體爭相報道。

新世相 試著讓眾人不那麼孤獨,試著做理解眾人的表達,試著創造更大的價值。

張偉 新世相創世人,事件營銷推手。年度最佳自媒體、綜合營銷雙金獲得者。曾任《中國青年報》冰點週刊記者、《博客天下》雜誌執行主編。他自詡自己是內容生產者,在內容領域,同時看重內容的質量和傳播力兩項指標。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