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撒哈拉沙漠邊緣的開羅全年降水極少,但遠在大洋彼岸的南美也有一個城市與開羅一起成為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兩個首都。你知道是哪裡嗎?

那就是利馬。利馬位於秘魯西部,瀕臨太平洋,卻終年少雨,成為世界有名的「不雨城」。「不雨城,」一座城市怎麼會不下雨呢?

南美,魔幻現實主義的發源地,曾孕育出許多聞名世界的作家和著作,比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是什麼樣的國度能養育出如此偉大的作家?

懷著種種好奇,我踏上了這片神奇的土地。

漢語教學篇

秘魯天主教大學孔子學院2009年3月20日正式揭牌,由秘魯天主教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合作共建。秘魯天主教大學是一所私立大學,在秘魯的大學排名中首屈一指。該校成立於1917年3月1日,我赴任的2017年正值其百年大慶。

2017年9月,經過選拔,我有幸來到了利馬,成為秘魯天主教大學孔子學院的一名漢語教師。我們孔子學院學生人數眾多,年齡跨度很大,有剛入校門的小學生、有天真爛漫的中學生、有朝氣蓬勃的大學生,還有來自各行業的職業人士,也有年過半百的老人。學生類型複雜,學習動機迥異,孔院先是根據年齡將學生劃分為兒童班、青少年班和成人班,每個類型又分別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設計不同的教學大綱和教案,並製作相應的試題庫。孔院還特別定製,開設漢字課、正音課、HSK(K)輔導課、商務漢語等等,以滿足市場的特殊需要。

課間休息

這麼多的學生人數,僅靠中方派來的公派教師和志願者是不夠的。孔院因此還聘請了不少漢語好、教學經驗豐富並了解中國的本土教師。本土教師主要負責教授兒童班、成人入門班、初級班和青少年班,中方教師的教學對象主要為成年人,每人每學期教授至少兩個班級。

赴秘之前,前任志願者告訴我,南美人的時間觀念不強,學生經常遲到,所以對此不必過分驚訝。後來我發現,這不僅僅是學生的問題,利馬的交通也不是很好,學校附近沒有地鐵、公交線路較少,可是各類私營小巴種類繁多,五顏六色、大小各異,堵車現象十分普遍,而我們很多課程都必須安排在晚上,正值下班高峰期。

沒有規矩,便不成方圓。為了減少遲到現象,開學第一課上我便強調孔院的考勤制度,為學生立規矩,明確區分遲到和缺勤,以及其後果;同時,作為教師,我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提前走進教室,檢查電腦和投影儀等教學設備,準備相關教具和教學資料,不遲到不早退。長期的堅持帶來了不錯的效果。

令我驚訝的是,秘魯學生並不像起初想像得那麼「不聽話」,擔心中西方文化不同、教育理念和方式不同,顯得有些多餘。在這一年裡,我發現他們學習認真刻苦,對中國文化充滿嚮往,好多學生積极參加HSK(K),渴望成功申請漢辦獎學金,到中國留學。

文化推廣篇

秘魯天主教大學孔子學院的發展目標是成為漢語教學和文化推廣的高地和中心,成為中國和秘魯交流的橋樑,塑造文化品牌。我們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秘魯這一年,我們舉辦過三十餘場文化活動,涉及國畫、書法、茶藝、武術、旗袍、中國結、剪紙、臉譜、畫扇、麻將、包餃子、放風箏、民族服裝秀等項目。此外,孔院還舉辦各類專題講座,開設大學公開課等。每次在例會安排活動,我們都各抒己見,有時還為一些細節積極討論。

書法課師生合影

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屆孔院大派對了。孔院大派對是孔院內部開放日的一部分,專門為孔院學生而設,旨在滿足秘魯學生語言學習過程中的文化需求,豐富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親身體驗,同時這也是對孔院日常漢語教學和常規文化課的補充。為此,孔院精心準備了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體驗活動:我與天壇合影、剪紙、中國結、書法、我的中文名字、漢字大比拼、漢語之緣、中國歌曲卡拉OK,以及商務講座和中華美食等。

開設孔院大派對為文化集中展示和學生親身感受提供良機,是一次很好的嘗試。豐富多彩的文化聚會拉近了秘魯學生與孔院、與中國的距離,培養了他們對漢語和中國文化的興趣和熱愛,我們也收穫了滿滿的感動。

剪紙課師生合影

旅遊記

秘魯這一年,我和夥伴們遊歷了庫斯科(Cusco)、阿雷基帕(Arequipa)、普諾(Puno)和伊基多斯(Iquitos),渴望了解秘魯更多。

秘魯這一年,我們終於看到了世人矚目的馬丘比丘!馬丘比丘,印加帝國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群山環抱,坐落在海拔2430公尺的山脊。由於地勢險要,這座古城屹立在烏魯班巴(Urubamba)河谷之上,享有「天空之城」之美稱,也被學者稱為「失落的印加城市」。智利詩人巴勃羅·聶魯達在登臨馬丘比丘後創作長詩《馬丘比丘之巔》,其中贊道,「我看見石砌的古老建築物鑲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間。激流自風雨侵蝕了幾百年的城堡奔騰下泄。……在這崎嶇的高地,在這輝煌的廢墟,我尋到能續寫詩篇所必需的原則信念。」

志願者們在馬丘比丘

印加文明在這裡被深深地記錄下來,太陽神廟、三窗廟、攬日石、主廟、神鷹廟,無處不是先人們智慧的渲染。其中的三窗廟,馬丘比丘最重要的聖地:一堵巨大石牆上的三個窗口正對著安第斯山脈的層巒迭嶂,據說印加王朝的創始人就在那裡出現。三窗廟可能沒有屋頂,有人推測是方便祭司隨時觀測星象。神廟的三個梯形窗展示著印加石匠精湛的石雕技藝,窗外不遠處有一塊矩形石條,推測供觀察太陽,或舉行宗教儀式使用。攬日石是一個謎團,有人認為是日晷,有人認為是用於天文觀測。還有那些壯觀的梯田,隨處可以看到羊駝的蹤跡。隨著印加文明的失落,這裡的一切在現實中顯得那麼不真實,給後人留下無限的遐想。

馬丘比丘的羊駝

秘魯這一年,我們收穫滿滿,積累了漢語教學的經驗,豐富了文化交流的感受,遊歷了秘魯的山水,也收穫了段段真摯的友情,把這些美好串聯起來,就像珍珠項鏈珍貴璀璨。一路走來,我們有著來自漢辦和上外的大力支持,還有著長輩般呵護我們的院長們、耐心引路的公派教師們,以及一群並肩奮鬥的志願者夥伴們,轉眼間我們長大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