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间太多两性书籍、网路文章,不停的在提倡女人要「多爱自己一点」。大家转贴著「爱自己的八个法则」、「检测是否够爱自己的三步骤」、「学习爱自己的SOP」。更有不少女性名人在公开访谈时,振臂疾呼「女人~真的要好好爱自己啊!」

我曾经很疑惑「爱自己」这件事情,为什么需要别人来对你循循善诱的教导?毕竟,你自己都不愿意爱自己了,别人又何必在乎。而且,为什么大家普遍认为「女人」比较不够爱自己呢?

或许,是因为女人很常在爱情中委曲求全,为难自己。

甚者,女人更常在婚姻生活中牺牲奉献,没了自己。

undefined

 

 

但我发现,这社会却不停的恭维著女人的温柔谦让,赞扬著妈妈为了小孩奉献自己的情操。类似的故事不停的被传颂著,妈妈为了小孩放弃工作、梦想、自我,就为了成就另一半的事业与小孩的未来。妈妈啃著鱼头鱼尾巴,笑著说自己就是爱吃这部位的鱼肉,但其实就只是为了让还在长大的小孩能尽情享受肥美的腹肉。

在一个女人只要过度牺牲奉献、成就他人,就会被夸奖,顶多被笑傻的社会里,女人爱别人多一点,爱自己少一点,好像变成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一点都不奇怪吧?

 

无关牺牲,只是选择

不要怀疑,我认为妈妈真的很伟大,为了小孩,把自己缩的很小,舍弃了许多层面的需求。但老实说,我不喜欢这样琼瑶般的自我牺牲情节。这造成了一个很重的框框,框住了「母亲」这个角色。好像母亲如果把自己摆在第一顺位,就是不够伟大、不够爱老公小孩。

我更不喜欢女人利用这样的「受害者心态」来衬托自己的伟大,更糟糕的是利用这样的「宿命感」来说服自己,跟自己的软弱妥协。

「我不是不去争取,而是我现阶段更重要的是家庭」、「我也有梦想,但小孩需要妈妈的陪伴」。反过头来,却把这样的牺牲握在手上当令箭。「我为了你放弃一切,你怎么还可以爱上别人?」、「妈妈为了你们这么辛苦,你们怎么可以不听我的话?」

但说穿了,这些都只是「选择」罢了。都只是每个当下对自己最好最适合的选择,无关牺牲,更无须说嘴。

我可以选择离开职场,在家里照顾小孩。但那是我在评量了各个面向后做出的最好结果。

在财务上,我离职可以解决保母费的沉重负担,解决家中财务的燃眉之急,虽然我必须要接受几年内在工作上停摆的状况,更要承担之后要二度就业的高门槛。但我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小孩,这满足了我将放大母爱的渴求,看著小孩长大的每个细节,那样的成就感,更胜于工作能给我的满足。虽然我必须接受24小时on call,并且全年无休的疲累。我必须承担被别人闲言闲语,说在家里当贵妇好爽那种不被了解的气愤。我更可能要接受老公觉得他自己要扛下家里所有收入重担,承担伸手跟老公拿钱的屈就感,即便家庭主妇的产值可能早就超过月收4万元。

反过来说,如果我选择全力冲刺事业,只当个周末妈妈,那也是我评估了各面向的获得与牺牲后,对自己最适切的选择。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我们不论是否在当下做出了让步与妥协,那也只是因为我们不想面对硬碰硬的争吵场景,不敢承受撕破脸的后果,而做出的选择罢了。不是吗?

undefined

勇敢承担选择后的责任

那么,为什么牺牲奉献的宿命牌,永远有人买单呢?

或许,只是因为「爱别人」是最方便的卸责原因。当妳委屈求全的原因是「爱别人」,似乎没有人可以责备妳选择考量的不够周全。为爱牺牲的妳,好像怎么做都是对的。即便,之后的发展没有美好结局,大家好像也不会责怪你,反而会觉得妳可怜、傻气。

但,这种双边讨好的牺牲,又何尝不是一种不敢承担的软弱?

为了对父母的爱,不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遵从他们的希望去考公务员。即便工作的非常不开心,好像别人也不好谴责你的服从,而会将矛头指向害怕儿女前途发展不好的父母。

为了对小孩老公的爱,放弃高薪的收入、未来的发展、出国进修的梦想,在家洗手作羹汤。就算之后老公嫌弃你是黄脸婆,再也无法跟他讨论时事而变心,就算未来小孩长大,你因此难以进入职场,大家也只会投以怜悯的眼神。

「怜悯」比起「谴责」,承受起来简单多了,对吗?

别误会,爱别人,绝对是非常合理的选择。但当你在衡量了当下所有得失后,选择了「爱别人」会带给你的满足感,就也要一肩扛起这个选择所会带来的所有风险,并且积极的去做预防与管理。

就像是大学选科系、进社会选工作、进卖场选水果一样,自己的选择,自己承担。在关键时刻选择了爱,就把选择扛起来,这就是一种女人该有的勇敢。

而当妳确定妳可以勇敢承担任何妳因为「爱别人」而做的选择,承受将来可能不如预期的结果,没有任何牺牲与委屈,摆脱了受害者的宿命感。那么,其实你也同时选择了「爱自己」。

「爱自己」不代表不爱别人,不代表自私,不代表你因为要让自己开心,而牺牲了任何人的利益。

「爱自己」只是单纯的表示,你很清楚你任何一个当下,做的每一个选择,都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勇敢承担利与弊的结果,是对自己最适当的。

这种笃定、勇敢、坚强,不带任何宿命论,不打任何牺牲牌,甚至不替自己留一个宁愿被怜悯也不要被谴责的后路,就是「爱自己」。

妳,爱自己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