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鏈接:Mathematics and Gender: Heterogeneity in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這是論文大燜鍋的一篇推送

性別收入差距普遍存在於各國勞動力市場。理論研究女性平均數學水平低於男性可部分解釋上述差異。然而數學水平與收入之間的因果聯繫是否成立呢?若成立,其內在機制是什麼呢?現有文獻尚未對此展開嚴格的實證分析。由Juanna Schr?ter Joensen和Helena Skyt Nielsen撰寫,刊發於Economic Journal論文「Mathematics and Gender: Heterogeneity in Causes and Consequences」就上述問題進行了考察。

由於兩者間的因果識別受到遺漏變數幹擾,作者採用工具變數法以克服內生性問題。具體設置來自於丹麥的一場教育改革。該改革政策規定,就讀於普通學校的學生修讀高數的同時必須同時修讀高等物理,而就讀於試點高中的學生還可將高等化學作為輔修課程。因此,該政策提高了那些討厭物理或者喜歡化學的學生的高數修讀率。同時,試點學校是隨機選定的,外生於學生收入。基於上述設定,作者採用個體是否就讀於試點學校作為其是否修讀高數的工具變數進行兩階段回歸分析。實證結果證實了因果聯繫的存在:修讀高等數學能夠增加收入,且回報率並無性別差距。考慮到現實中女性平均數學水平低於男性,這會使得女性的平均收入回報低於男性,從而出現性別收入差距。

作者進一步考察了這一因果聯繫的內在機制。基於實證結果,該文認為數學水平會更大程度上影響女性的受教育年限和職業選擇。具體而言,修讀高等數學會提高女性攻讀研究生的可能性,同時也會讓更多女性進入高薪、高技術等男性主導行業。而上述兩方面都能顯著提高女性收入。

廣受歡迎的知乎專欄「論文大燜鍋」每日推送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及自然科學期刊最新內容。本帳號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陳碩教授及其團隊負責。歡迎媒體及學界與我們展開內容合作,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