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世界的單個國家?是為了活下來啊。

300多年前,資本主義剛剛露頭時候,西方世界那真是自由市場啊,把武器糧食和理財服務賣給自己國家的敵人,今天看來是叛國大罪,偷偷進行,過去可是理直氣壯,公開行動。西方那時候有句話叫 不把好武器賣給敵人的軍火商不是好軍火商,現在中國去買個F22試試行不行?

當然這有進步意義,加速了先進技術和制度的擴散,人類整體獲得更好的發展。但總是這麼乾的國家就……

所以後來西方世界叛離了自由市場。一個傷心的故事。始作俑者其無後乎。後來什麼納粹啊,蘇共啊,中修啊,巴統啊,都是從這裡生長出來的比較遠的枝條。。


因為核心價值這種東西本來就不是最重要的,一切崇高的理論化的口號,都是為政治服務的。

曾經蘇聯也有理想,托洛茨基真的想著世界革命,但如果沒有現在被黑的很慘的斯大林和大清洗,蘇聯紅軍只會被納粹鑿穿,蘇聯也就不存在了。

曾經西方各國也有理想,自由貿易紅紅火火,荷蘭更是商人建國,高舉自由的大旗。但是結果如何呢?只有英國建成了日不落帝國,靠的不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而是無數的私掠船和殖民者。

口號不能讓一個國家生存,實力纔行。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一部分資產階級,逐漸從艱苦卓絕和勇敢冒險的資產階級鐵血革命派,墮落成了玩錢生錢的金融資本家和銀行家,坐在錢堆上不思進取了。

蘇聯,就是舉了一個「共產主義」旗的新壟斷資本集團。除了具體表現形式上和西方不完全一樣,其精神本質是一樣的。

所以,德國的第三帝國,英國的殖民主義者,美國的銀行家,蘇聯的官僚,還有什麼買辦官僚……誰也不用說誰,本質都是一樣的。


毫無疑問,是命運在主宰這一切。

對於羅馬由盛轉衰,羅馬歷史學家希羅多德這樣評論。


不如說從來就沒有違背過吧

我記得有本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出的一本書(名字忘了),那本書寫到,所謂的歐羅巴大陸充其量只是亞歐大陸的一個大半島而已,歐洲的地理生存環境本來就很不好,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如果把西方作為一個整體來看的話,從西羅馬帝國帝國崩潰直到十字軍東徵開始之前歐洲南方要面對著穆斯林,穆斯林人最巔峯的時候征服了幾乎整個伊比利亞半島,而南義大利也幾乎被穆斯林征服,北邊是維京人,東邊是蠻族斯拉夫人和各種各樣的遊牧民族,此時的西方文明正是依靠著刀與劍纔在這種嚴峻的環境下生存下來的,哪怕是在文藝復興後,當土耳其人征服匈牙利後無論是神羅的皇帝還是義大利的教皇,照樣個個怕的要死,怕哪天不到土耳其的軍隊就開進德意志和義大利了。西方的核心價值一直就是「生存和擴張」,那些什麼自由平等博愛什麼的才只出現兩百年呢。

至於蘇聯,從斯大林把託司機鬥倒後早就修正了,「一國共產主義」聽說過沒,好聽點就叫做「民族共產主義」,叫的不好聽就是「大俄羅斯主義」「社會帝國主義」,所以說你與其說是蘇聯違背了自己的核心價值,倒不如說是俄羅斯背叛了蘇聯更合適。。。如果當年一站後德國也順利變紅的話,在蘇聯這個大聯盟裏有著俄羅斯人和德國人兩個大族羣相互制約的話,而不是像正史裏俄羅斯一家獨大的話,英特納雄耐爾真的能實現也說不定哦


因為不記得自己。前一秒是這個我,下一秒是另一個我,卻渾然不覺。


無它,人性爾。

討厭的並不一定惡

喜歡的並不一定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是道,人類無知爾。


因為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誰會跟自己的利益過不去呢,是吧?(手動滑稽)


西方核心價值沒有變,你感覺變了因為你不是西方人,對你來說是有變化。俄國人討厭的是國力的衰弱,國際地位的下降,他們懷唸的是蘇聯的強大,並不懷念曾經的價值觀。


我覺得人的智商和能力是分層次的,大致分為三檔。

第一檔是經天緯地的才能,對於他們來說,物質財富和享受根本就不算回事,而且他們能夠很容易去驅動周圍的人做他們想做的事,這種是聖人。

第二檔是精英,能夠在和大多數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但是驅動他人的能力不足,除了用暴力和物質誘惑,沒有太多的辦法。

第三檔就是大眾了。

第一檔人會希望第三檔人過的好,建立人間天堂方能顯示他們的手段,所以他們會壓制第二檔人對別人的壓迫。第二檔人只有通過壓迫第三檔人才能獲得自我滿足和認可。

美國建國的時候寫獨立宣言的那些國父們是很注意反對民主的暴政以及銀行家通過鑄幣權剝奪第三檔人的財富的。但是慢慢的政權總是要交到精英手裡,最後落到今天這個局面。

現在美國還能夠通過美元加航母從外圍源源不斷地吸血,這條道路一旦斷了,國內的矛盾就會尖銳起來,第二次南北戰爭蓄勢待發。


你要明白,理念需要服務於現實,但現實的變化從來不需要向理念徵求意見


核心只有一個,人性,所以從未變過。

沒有變只是在命運的安排下零件重組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