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人说:“甲醇如果泄露到水中,将是对水源毁灭性地损害。”


那么,甲醇燃料是否真如上面所说,会对环境产生巨大伤害,对环境是一剂“剧毒”?今天,我们的“甲醇科普小课堂”继续开讲,聊一聊甲醇燃料的“剧毒论”。


在我国,甲醇汽车在5年的试点中,经过严谨程序的验收和科学评价,众多专家、学者对甲醇燃料的各项属性,研究的清清楚楚。在专家们的研究结果中,甲醇燃料安全、高效、清洁......有一大堆的优点,更重要的一点,相比汽油、柴油,甲醇燃料对环境更友好,上述的“剧毒论”纯属无稽之谈。


甲醇燃料对环境的污染排放主要在于储存、运输和添加过程中。运输事故、储存渗漏、加注溅洒、甲醇蒸发挥发等是甲醇污染排放的主要途径。


研究表明,汽油在37.8℃下蒸气压为40~85kPa,甲醇在同样温度下蒸气压为31.9kPa,明显低于汽油;甲醇的汽化潜热为1167kj/kg,比汽油值293~841kj/kg高得多,正常使用和储存情况下,甲醇挥发排放进入大气的数量远低于汽油。


而且,甲醇易溶于水,还与微生物关系密切。自然界中,甲醇就是主要依靠细菌微生物等的生物化学反应机制得到降解。因此,当甲醇燃料出现事故不慎泄露,无论是进入水体或是土壤,甲醇燃料都会很快被稀释,甲醇燃料被稀释到很低的浓度时,微生物就可以利用低浓度的甲醇作为碳和生存能源的来源,将甲醇降解。


据估算,如有10000吨甲醇泄漏到海中,在洋流帮助下扩散溶解稀释,泄露后1小时甲醇的浓度就能下降到0.36%,再往后的浓度将更低。随后几天时间,微生物通过生物降解方式就能将稀释的甲醇降解处理完。


因此,甲醇燃料的“剧毒论”是不存在的,相反它对于环境是非常友好的。



张鹏丨编辑:冷兵丨审校:石婷丨签发:安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