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溫血馬(Danish Warmblood),丹麥語寫作“Dansk Varmblod”。它是在丹麥培育的現代馬術運動用馬。

  育種歷史

  丹麥溫血馬的培育歷史很短,迄今總共纔有50 年,而在上世紀80 年代已經在國際大賽中大放光芒。

  丹麥溫血馬最早的選育計劃是於1962 年製定的,主要的目的是培育適合現代競技馬術比賽的運動用馬。所選用的品種是以丹麥本國的品種腓特烈斯堡馬和納普斯特魯馬為基礎,以其他國家引進的多個優良品種(包括瑞典馬、漢諾威馬、特拉克納馬、霍士丹、奧爾登堡馬、純血馬、盎格魯- 阿拉伯馬、海爾德蘭馬、盎格魯- 諾曼馬、大波蘭馬,甚至保加利亞馬)的馬匹為父本,採用多品種複雜雜交、並進行嚴格的選種條件下培育成的一個新品種。

  在培育丹麥溫血馬最初的15 年,瑞典馬的種公馬影響最深遠。到了1970 年代,漢諾威種馬影響最大,其次還有特拉克納馬,毋庸置疑,不少種公馬都或多或少地含有純血馬的血液。在1980 年代,為了改進丹麥溫血馬跳越的品質,曾引入過霍士丹馬等。

  品種特點

  丹麥溫血馬的頭中等大小,有貴相。頸較長,頸礎高。肩胛骨足夠長,傾斜適度。鬐甲明顯,適合於馬鞍的放置。體軀深廣,略呈斜尻,富於肌肉。四肢乾燥、結實。慢步自由,快步優美,襲步和跳越的天賦不錯,但其評分比其他步伐相對較低。各種毛色都有,但最普遍的是騮毛,頭和四肢常有白章。平均體高162-170 釐米。性情友善、安靜,精力充沛,易與人相處,廣泛用於比賽和休閑騎乘,也適於駕車。

  丹麥溫血馬的標識和烙號是這樣的:

  這個標誌由世界著名的丹麥金匠大師Georg Jensen設計。下面是波浪,代表無盡的海岸線;上面是皇冠,代表古老的丹麥王室。

  競技能力

  丹麥溫血馬在盛裝舞步項目上表現最突出。世界馬術用馬繁育聯盟(WBFSH)是用每個品種評分最高的6 匹馬來評定品種協會的名次,自2008 年至2012 年,丹麥溫血馬協會已經連續5 年,居世界舞步馬第3 的位置,僅次於荷蘭溫血馬協會和德國漢諾威馬協會。

  另外,荷蘭育馬雜誌《馬的遺傳》進行一項有別於正統的“世界馬術用馬繁育聯盟”的馬匹協會排名的研究,其原理是根據某個期間內每個品種進入國際馬聯(FEI)前300 名的馬匹總數與該品種出生幼駒的總數的百分比為評比標準計算的,在1995 年至2002 年期間,丹麥溫血馬總共生產舞步幼駒13659 匹,其中進入國際馬聯舞步馬前300 名的丹麥溫血馬有37 匹,得出的結果是0.2709%,居世界各個舞步馬種之首。

  根據2011 年10 月1日至2012 年4 月30 日世界馬術用馬繁育聯盟的評定,在46 個障礙馬品種協會中,丹麥溫血馬排名第17 位;而在46 個三項賽馬品種協會中,丹麥溫血馬排名第27位。

  性能測試

  綜合有關資料表明,丹麥全國有馬約4.3 萬匹,而丹麥溫血馬總數約1.8萬匹。在丹麥溫血馬中,有4700 匹基礎母馬和150 匹種公馬,每年丹麥溫血馬大約有2000-2500 匹幼駒誕生並進行登記,其中70% 的培育方向是為盛裝舞步,30% 的培育方向是為障礙。

  大多數母馬在3 歲時經過外貌和步法的評定後,都能被登錄到品種登記冊中,此外還要通過騎乘測驗考試,從中選出優秀的母馬參加“精英馬匹展示”評比,再根據馬匹的質量評選出銅牌、銀牌、金牌獲得者並給予獎勵。只有通過騎乘測試的母馬,其所產的後代才能被選入精英馬匹拍賣會;只有通過騎乘測試的母馬,其所產的公駒纔能有機會被選拔作為種公馬的資格。

  2歲的公馬要參加預賽的評比,初次篩選會選出大約300 匹公駒,然後再經過評比,再從中選出60 匹公駒去參加每年3 月份舉辦的公馬牌照的申領程序,最後有20 匹馬被認可資格,在公馬取得牌照後,再進行10天的測試,主要是測試行為舉止和性情,在測試前也可配種。

  如果要保持來年仍具有配種資格,還需要符合一定的條件和以良好的分數通過性能測試纔可以。

  公主讚助

  1986 年,丹麥公主苯本妮迪克特(Benedikte) 成為了丹麥溫血馬協會的讚助人。她本人擁有若干匹丹麥溫血馬。實際上,有一匹叫Oxenholm Pamina(父親是Sandro)是丹麥溫血馬協會在她成為讚助人的時候贈給她的。在公主50 大壽的時候,還贈給她一匹獲得銅牌的母馬“Velina”(父親是“Diamond”)。

  (文章內容來源於:《馬術》雜誌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