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8月,倉皇逃到承德避暑山莊一年後,焦頭爛額的鹹豐皇帝駕崩了,留下了千瘡百孔的國家和年僅6歲的繼承人。

圖片一:鹹豐皇帝

為了保證年幼的太子順利繼位,鹹豐煞費苦心,一方面安排了顧命大臣輔佐太子處理朝政,使國家正常運轉。為了防止大臣爭權,鹹豐一氣任命了八個大臣:肅順、端華、景壽、載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史稱「顧命八大臣」。另一方面,為防大臣勢力太大,架空皇帝,鹹豐規定,皇帝的諭旨由八大臣擬定,但要生效,就要蓋「御賞」和「同道堂」兩枚印章。皇后慈安掌「御賞」印、皇子載淳掌「同道堂」印(沒慈禧的事)。這樣太后、皇帝、大臣三方制衡,保證了權力的順利交接,不會一家獨大。

圖片二:慈禧劇照

鹹豐算計的挺好,可沒算準一個人,就是慈禧。慈禧天姿聰穎,工書法,常常代鹹豐批閱奏摺、評議朝政,每每有見地,愛參與政務。皇子載淳年紀幼小,「同道堂」印實際在慈禧手中。年僅26歲,嘗到權力滋味了慈禧怎肯深鎖後宮渡過孤單寂寞的一生。她渴望走到臺前,重新指點江山、執掌朝堂,而顧命大臣,特別是一貫驕縱跋扈的肅順同樣也想大權獨攬,擺脫兩宮皇太后的掣肘。於是,在鹹豐死後的第二天,兩宮太后和顧命大臣就不顧鹹豐遺命,為爭權吵了起來。

八大臣認為「諭旨由大臣擬定,太后不得更易,章奏亦不呈內覽」。就是說「皇帝的諭旨由大臣擬定,太后不得更改,大臣們的奏摺,太后也不用看,太后只管蓋章,不許提意見。對此兩位新晉太后怎能答應,爭吵一番後,太后只獲得了「閱覽奏章」的權力。

幾天後,御史董元醇一份請太后垂簾聽政的奏摺,進一步激化了雙方的矛盾。八大臣擬諭旨批駁,以「何敢更易祖宗舊制」強烈反對,在請太后用印時,太后堅持不肯用印,結果爆發了一場劇烈的爭吵,已至於把小皇帝嚇得大哭,尿了褲子。次日,八大臣罷工,太后不得不服軟用了印,倒黴的董御史被發配為奴。

這一事件堅定了兩宮太后除掉八大臣的決心,她們認識到,必須尋求外援對抗八大臣,一貫倍受鹹豐、肅順壓制的老六奕無疑是最好的同伴。通過慈禧親信太監安德海的聯絡,奕聯合同樣受肅順排擠的文祥、駐守京畿的僧格林沁、勝保,做好迎梓宮回京的準備。

圖片三:垂簾聽政

肅順等人同樣忌憚奕訢,甚至不許他到承德哭祭,奕訢也不是善茬,無視命令趕到承德哭祭,肅順又以叔嫂有別,阻撓奕訢和兩宮太后見面,慈禧堅持要召見,數次派太監傳旨,八大臣無法,只得妥協,放奕訢和兩宮太后單獨見面,奕訢和兩宮太后訂下回京動手的計劃。

1861年9月23日,皇帝、太后、顧命八大臣護送鹹豐的梓宮回鸞。兩宮太后和小皇帝,還有顧命大臣中的載垣、端華從小道日夜兼程比肅順提前4天趕到北京。

9月29日,兩宮太后和皇帝回到北京。

9月30日清晨,回京還不到一天的慈禧聯合早已準備妥當的奕訢,以小皇帝頒布的詔諭為據發動政變,直指顧命八大臣「矯詔擅權」當場將載垣、端華二人下獄,隨後又派人捉拿還在路上的肅順等人。

10月1日,兩宮太后任命奕訢為議政王、軍機大臣,隨後軍機大臣文祥上奏,請兩宮太后垂簾聽政。

10月6日,命載垣、端華自盡,斬肅順於市,其他顧命大臣皆革職,永不敘用。

辛酉政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發動,達到目的又迅速收場,乾淨利落。

自此,慈禧開始登上權力的巔峯,左右朝政48年。


回答者:趙培文,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辛酉政變發生在鹹豐十一年(1861年,),該年為辛酉年,因而稱為辛酉政變,亦稱祺祥政變、北京政變。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農業文明的大清國在工業文明面前節節敗退,隨著聯軍對北京的步步逼近,清帝鹹豐逃亡熱河。鹹豐十一年(1861年)鹹豐帝在恥辱交加中病死熱河。由於新帝年幼無法執掌朝政,因此鹹豐帝在死前任命協辦大學士戶部尚書肅順、與前大臣景壽、怡親王載桓、鄭親王端華、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為顧命大臣,由此八人攝政朝政,「贊襄一切政務」。

鹹豐皇帝

鹹豐皇帝為防止幼帝大權旁落,可謂煞費苦心,以康熙帝的大臣輔弼制度為藍本,在此基礎上由四人輔政擴充至八人,通過八人的互相制衡,以達到護佑皇權目的。但精通制衡之道的鹹豐對此仍不放心,以兩枚印為信,二印分別刻「同道堂」和「御賞」字樣,只有同時加蓋二章皇帝的御旨纔有效,其中「御賞」章掌握在皇后慈安手中,「同道堂」章掌握在皇帝同治手中,因皇帝年幼,所以「同道堂」被同志生母慈禧掌握,由此慈禧開始進入大清國的核心統治層。

慈禧太后

「贊襄一切政務」的八大臣和執掌印信的皇后,皇帝年幼。後宮和八大臣對於皇權的爭奪由此展開,但是肅順為首的八大臣對於慈禧等人過於麻痹大意,而此時的慈禧與慈安達成聯手,且恭親王奕已站在慈禧一邊,1861年9月,奕與在京的西方列強達成共識後以為鹹豐帝奔喪為名,在熱河與慈禧密謀奪權,罷免八大臣。而此時在京師的諸大臣卻是兩眼茫茫,對於未來的政治風向十分的不確定,但已一部分大臣開始選擇站隊,以協辦大學士周祖培為首開始積極煽動,要求慈禧、慈安兩位太后聯合「錘鍊聽政」,隨後其門生御史董元醇上奏《董元醇奏請皇太后權理朝政並另簡親輔政折》,而八顧命大臣顯然是感受到威脅,以不符祖製為由,強烈反對,而慈禧留中不發,兩派的矛盾到此徹底激化。

慈安

1891年10月初鹹豐帝靈柩歸京,辛酉政變的大幕終於拉開了,10月23日慈禧與慈安與幼帝同治共同回京,而八大臣肅順護送鹹豐帝靈柩另行一路,11月1日慈禧等人至京,顯然慈禧等人還缺乏一個奪權的正大光明的理由,因此兩位太后在召見協辦大學士周祖培、御史董元醇等人時痛哭流涕,大指八大臣對其的欺辱,周祖培順應時勢的道:「何不重治其罪」,政變的理由終於有了。11月2日,將載桓、肅順、端華革職捉拿,11月3日以恭親王奕為議政王,11月8日,載桓、肅順、端華被處死,其餘五人或流放或革職。

通過辛酉政變,二後垂簾聽政由此開始,也成就了中國最後的垂簾聽政。

參考資料:

1.梁玉國:《辛酉政變對晚清政治格局的影響》, 《安徽史學》1998年第4期。

2.梁嚴冰:《奕訢與晚清政局》, 《求索》2005年第8期。

3.《清實錄》

4.王開璽:《晚清的四張面孔 晚清人物的思想與事功》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季我努學社頭條號(搜索季我努學社)及季我努學社微信公號(名稱季我努學社,搜索jiwonu)季我努學社系國內著名的歷史學民間學術社團,已出版中國近現代史料及研究作品逾3000萬字,代表作為《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中國抗戰影像全集》(全30卷)、《日本遠東戰爭罪行叢書》(第一輯5卷,第二輯已出1卷)。其創辦的季我努沙龍系國內最著名的公共歷史講座。


一個老孃們幹倒八個老爺們的故事!

辛酉政變是晚清權力之巔的鬥爭,其實用我們老百姓的話說,就是一個老孃們幹倒八個老爺們。

命苦的鹹豐皇帝,登基十年,先是太平天國運動如火如荼,後是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嚇得鹹豐逃往熱河。

這兩「嚇」就給鹹豐嚇得半死,驚嚇過度臨終將近的鹹豐做了三件事。

這三件事關乎大清帝國的政權交迭,第一立載淳為皇儲;第二任命顧命八大臣,把持朝局;第三也給了兩宮太后慈安和慈禧一定的權力。

其實鹹豐也看的挺明白,自己年紀輕輕就掛了,留下顧命八大臣萬一有權臣似鰲拜者把持朝政該如何是好,於是又給了兩宮太后一定的權力來制衡顧命八大臣。

但是這顧命八大臣和兩宮太后互相不對付,先前鹹豐身體每況愈下的時候,就讓慈禧參與批閱奏章,其中顧命八大臣中的肅順就勸鹹豐效仿漢武帝殺鉤弋夫人。

這個鉤弋就是漢武帝晚年的一個妃子,被漢武帝封為「鉤弋夫人」,漢武帝早年殺死了他和衛子夫的兒子劉據,後來要立鉤弋夫人的兒子劉佛陵為太子,而鉤弋夫人當時正是年輕的時候,漢武帝為了防止太后與外戚專權的局面出現,就賜死了鉤弋夫人。這種政治生態就是「子少母壯」,在北魏時期甚至還把這種文化加強一種制度。

最後鹹豐帝在諸多考慮下,終究沒有殺慈禧。

但是慈禧因為此事開始嫉恨顧命八大臣,而且當時「主少國疑」,顧命八大臣很可能取而代之,像肅順扶持的曾國藩當時已經很有實力了,於是慈禧先是拉攏當時的東太后慈安(慈安是嫡母,慈禧是生母,慈安的地位比慈禧高),慈安沒什麼主見,怕孤兒寡母被人欺壓,於是就和慈禧打壓顧命八大臣。

鹹豐入殮後,恭親王奕?趕到承德避暑山莊叩謁鹹豐皇帝的梓宮,於兩宮太后會面兩個多小時,密商決策與步驟,返回北京,準備政變。

在奕?回到北京掌握了實際軍事權力後,兩宮決定垂簾聽政,但是肅順等人以鹹豐皇帝遺詔和祖制無皇太后垂簾聽政故事,擬旨駁斥。兩宮皇太后與八位贊襄政務大臣激烈辯論。在回北京的路上,同治皇帝與兩宮皇太后,發動政變,將八大臣下獄。

所謂「同治」,就是兩宮太后共同治理朝政,這次政變在辛酉年,因此被稱為辛酉政變。

就這樣一個老孃們幹翻了八個老爺們!


辛酉政變,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搞掉顧命八大臣,其實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政變,政變成敗的關鍵就在於是慈禧太后先到北京還是顧命八大臣先到北京,最先趕到者獲得最後的勝利!(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為何說一定要在北京發動政變?而不是在鹹豐帝駕崩的承德避暑山莊或者說回北京的途中?

首先要明白的一個問題就是慈禧太后雖然後來猖狂,但在肅順張狂的那個年代,慈禧太后雖然間或發聲,刷刷存在感,基本上顯露不出慈禧太后能壓過肅順的跡象。

肅順出身顯赫,乃皇親,與愛新覺羅氏是本家,雖然到他這一代,家族有所衰落,但愛新覺羅氏這幾個字顯然仍在發光發熱,溫暖著肅順。

憑藉著其兄長鄭親王端華和怡親王載垣的提攜,肅順家族不但在他身上完成復甦,顯而易見,家族榮光都要在他身上被發揚光大了。

肅順很快成為朝中重臣,鹹豐皇帝倚仗的謀臣。

就說英法聯軍攻陷北京前夕,避難承德避暑山莊的動議,就是肅順極力提倡的,而慈禧太后,其實是主張死戰的一方,她甚至提出鹹豐帝御駕親徵的建議。

當然,這種置天子性命於不顧的建議反而成了肅順等人攻詰慈禧太后圖謀不軌的力證。

與這些政治老油條肅順來說,慈禧太后的表現,顯得還是太稚嫩。

去承德是肅順建議的,自然肅順早有所安排,不但皇帝身邊的人都是肅順的眼線,就是後宮妃嬪,都是他監控的重點,肅順大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勢。

等鹹豐帝駕崩,肅順更是密謀除掉在政治上躍躍欲試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在承德不得勢,便隱忍不發,低調做人,一邊又安排人與在北京居中調度的恭親王奕?聯繫,商討保命大計――除掉肅順。

肅順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斃,而且他還是主動的得勢的一方,他的計劃是在回京途中斬殺慈禧太后,卻沒想到奕?有所警覺,提前安排榮祿快馬加鞭接慈禧太后,在山西境內順利與慈禧太后匯合。

並且馬不停蹄往北京趕。

肅順等人押著鹹豐帝的棺槨,自然不能跟輕裝間從的慈禧太后比,等肅順慢慢悠悠到了北京郊區密雲一代時,慈禧太后把北京城的防衛換了個遍。

肅順一到,慈禧太后、恭親王奕?、肅順等人到迎接靈柩的大帳中會談。

慈禧太后先是感謝了肅順等人不辭辛勞,押運先帝靈柩回京,然後說既然先帝已安全到京,顧命大臣的職責也就沒有必要保留了。

肅順自然不服,況且這是先帝遺詔明文規定的,慈禧太后並沒有權力更改。

但慈禧太后已經急不可耐,令護衛直接拿下了肅順。

從這一層面來說,慈禧太辛酉年乾的事,的確是一場政變!


辛酉政變又稱北京政變、祺祥政變,是指在鹹豐帝死後,慈禧聯合恭親王奕訢發動的一場倒顧命八大臣的宮廷政變。通過這張宮廷政變,慈禧、慈安太后垂簾聽政,慈禧逐步掌握清政府最高權利。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眼看英法聯軍即將攻入北京,鹹豐帝帶著慈禧太后、慈安太后以及載垣、肅順等大臣逃到熱河避難。第二次鴉片戰爭結束不久,鹹豐帝死了,臨終留下三件事:載淳為皇太子,載垣、肅順等八人為顧命大臣,"御賞"和"同道堂"蓋印分賜兩位慈安和慈禧二人。

慈禧太后害怕顧命八大臣掌權,就聯繫北京的奕訢等人。此後,奕訢來到熱河和兩位太后密見,然後離開熱河到北京部署。慈禧太后讓御史董元醇上書,請太后處理朝政,遭到顧命八大臣的激烈反對,慈禧無奈,只得暫時作罷,但是削弱了八大臣的軍權。

鹹豐帝的靈柩起行回京,慈禧太后以皇太子年齡尚幼為由,走小路先行,早顧命八大臣護送的靈柩四天到達北京。到了北京以後,慈禧太后宣佈載垣、肅順等人的罪狀,並命恭親王奕訢為議政王、首席軍機大臣,隨後,文祥請奏兩宮太后垂簾聽政。北京的主要權利體如奕訢、僧格林沁等已經和兩宮太后一道,掌握大權。當載垣、肅順等到達北京以後,就按之前宣佈的罪行賜載垣、端華自盡,肅順被斬,其他顧命大臣各自發落。這樣以慈禧太后為首的北京派戰勝顧命大臣派,奪得了清政府大權。

此後,慈禧太后權勢滔天,掌握清政府權利近半個世紀。


下面,我將詳細的介紹一下慈禧太后和她所發動的辛酉政變。

1856年,慈禧被選為鹹豐皇帝的 妃嬪 ,於1856年生下了一個兒子棗春。1861年鹹豐皇帝去世後,這個小男孩成為同治皇帝 ,成為太后皇太后。 慈禧趕下了皇帝任命的一組攝政,並與慈恩太后分享了攝政。 與她自1844年以來統治中國的傳統清代繼承規則相反, 慈禧在1875年死於同治皇帝時將她的侄子安置為光緒皇帝 ,從而鞏固了王朝的控制權。儘管她拒絕接受西方她支持技術和軍事改革以及自強運動 。 儘管她同意1898年百日改革的原則,但慈溪拒絕了他們在沒有官僚支持的情況下突然實施對王朝權力的不利影響。 她將試圖暗殺她的光緒皇帝虛擬軟禁,以支持激進改革派。 她可能擔心日本人會對日本皇室的任何弱點表示滿意。 義和團起義導致盟軍入侵後,慈禧最初支持義和團支持王朝,攻擊外國人。 隨之而來的盟軍對中國軍隊的失敗是一個驚人的恥辱。 當慈溪從西安回到北京時,她在皇帝的幫助下與外國人友好,並開始實行財政和體制改革 ,開始將中國變成君主立憲制國家。 慈禧和光緒皇帝於1908年去世,離開了滿族保守派,王位上的一個孩子和一個不安,叛逆的公眾。

中國歷史學家和國外歷史學家一直把她描繪成一個負責清朝滅亡的暴君。 但是,有一小部分人認為慈溪成為她無法控制的因素的受害者。

慈禧出生於1835年的冬天。慈禧是滿族 Yehenara氏族普通官員徽正的女兒。 宮檔案還顯示,徽政是八旗邊旗的成員,並在慈禧出生的那年在北京工作,表明她出生在北京。 檔案記錄了慈溪童年家園的位置: 西四牌樓劈柴衚衕 。 [2]

1851年,慈溪和其他60位候選人一起參加了先鋒皇帝的配偶選拔。 慈溪是選擇留下的少數候選人之一。 放在第六級的配偶,她被稱為「貴貴蘭」。 其他選拔的候選人包括塔塔拉氏族的貴族李夫人(後來的李公貴族),烏蓋亞氏族的虞姬 ,以及尼奧胡魯氏族的妾 ((後來是鹹豐皇帝的后妃)。

1854年,慈禧被提升至第五等級的妃嬪,題目為「 懿嬪」 。 1855年,慈禧懷孕了。 1856年4月27日,她生下了鹹豐皇帝唯一倖存的兒子祖春 。 不久之後,她晉陞為懿妃的 「 妃妃 」(Consort Yi)。 [18] 1857年,當她的兒子達到他的第一個生日時,慈禧晉陞為懿貴妃的貴族第三等級。 這個級別僅次於先鋒皇帝家中女性中的女皇 。

與皇室其他許多滿族婦女不同,慈禧以讀寫中文的能力而聞名。 這項技能為她每天幫助生病的皇帝治理中國政府提供了無數機會。 鹹豐皇帝曾多次讓慈禧為他念宮殿紀念碑,並根據他的意願在紀念碑上留下指示。 結果,慈禧從生病的皇帝那裡瞭解到國家事務和執政的藝術。

1860年9月,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最後階段,英國外交使節哈里帕克斯與其他人質遭到酷刑和處決一起被捕。 為了報復,在埃爾金勛爵指揮下的英國和法國軍隊襲擊了北京,並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裏將頤和園燒毀在地。 鹹豐皇帝及其隨行人員包括慈禧,逃離北京到熱河省 ( 河北 承德 )。 [5]聽到頤和園被毀壞的消息,已經出現癡呆徵兆的先鋒皇帝陷入了沮喪。 他大量轉向酒精和毒品,病得很重。 [6]他召集了他以薩順 ,再院和端化為首的八位最負盛名的部長,並將他們命名為「八大臣」,指導和支持未來的皇帝。 1861年8月22日,鹹豐皇帝死在熱河省承德避暑山莊 。

先鋒皇帝的繼承人,貴族妃妃的兒子(慈禧太后)只有五歲。 人們通常認為,先鋒皇帝在臨終時召喚他的皇后和貴族妃逸,並給他們每人一張郵票。 他希望當他的兒子登基時,慈禧太后將和睦相處,協助小皇帝一起成長和成長。 這也可能是為了檢查八位董事的權力。 然而,這件事並沒有證據證明,皇帝也不太可能打算讓貴族妃配合政治權力。 據稱,作為孩子象徵的印章可能只是貴族妃逸本人的禮物。 非正式印章的數量為數千,並不被認為是政治性的裝飾品,而是被皇帝委託為藝術品享樂的藝術品,用於在繪畫等物品上加蓋印花,或作為禮物贈送給妃子。 [7]鹹豐皇帝去世後,他25歲的皇后被提升為皇后。 儘管她的官方稱號是「 慈安太后 」,但因為她居住在鍾翠宮東部,她被普遍稱為「東太后」。 二十七歲的貴族妃子也以「慈禧太后」的名義晉陞為太后皇帝的身份。 她因為住在西部的秀秀宮內,而被人們稱為「西太后」(West Empress Dowager)。

到鹹豐皇帝去世時,慈禧太后已成為一位精明的政治戰略家。 在熱河省 ,在等待占星術有利時間將皇帝的棺材運回北京的同時,慈禧與宮廷官員和皇室親屬密謀奪權。 慈禧作為較低級的皇太后的地位沒有內在的政治權力。 此外,她的兒子,年輕的皇帝,自己也不是一個政治力量。 因此,她有必要與其他有影響力的人物結盟,包括已故皇帝的主要妻子慈安太后 。 慈禧建議他們成為共同執政的皇后侍從,權力超過八位執政官; 自慈溪第一次來到皇室後,兩人長期以來都是親密的朋友。 [8]

在兩位皇太后和八位由蘇舜領導的攝政王之間,緊張局勢加劇 。 執政官並不讚賞慈禧干涉政治事務,與慈禧太后頻繁對抗離開慈禧太后失意。 慈安常常拒絕接見法庭的聽眾,讓慈溪單獨與部長們打交道。 祕密地,慈溪已經開始收集由於個人或政治原因被八名執政官員排斥的有才能的部長,士兵和其他人的支持。 其中有被排除在權力之外的龔公 ,分別擁有偉大的野心和分別是鹹豐皇帝的第六和第七兄弟的王子 。 在慈禧與兩位王子齊名的時候, 山東的一座紀念碑要求她「在幕後聽政治」,即以權力為事實的統治者。 同一個紀念碑還要求恭王妃作為「皇帝的助手」進入政壇。

當鹹豐皇帝的葬禮隊伍前往北京時,慈禧利用與龔和龔的聯盟。 她和這位男孩的皇帝在黨的其他黨員的陪同下回到了首都,八位執政者中的兩位在再源和端化,而順德則陪同已故皇帝的遊行隊伍。 慈溪早日回到北京,意味著她有更多時間與龔公計劃,並確保八位執政官的權力基礎在撫順與他的盟友再源和端化之間分裂。 為了將他們從權力中解救出來,歷史被改寫了:由於和「野蠻人」進行了無能的談判,導致鹹豐皇帝「極大地違背了他的意願」逃到熱河省,等等。

為了展示她高尚的道德標準,慈禧僅執行了八位董事中的三位。 龔公子曾暗示,撫順等人將以最痛苦的方式處死,即緩慢切割 (「千人死亡」),但慈禧拒絕了這一建議,命令撫順斬首,另外兩人也被執行死刑,再來和端花,給他們掛上白色絲綢片。 此外,慈禧完全拒絕執行執政官家庭成員的想法,就像按照帝國傳統所稱的篡位者那樣做。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清朝帝國的傳統也決定女性和王子從不參與政治。 在違背傳統的情況下,慈禧成為清朝唯一一位從「窗簾背後」統治的皇太后,這種習俗被稱為中國的「垂簾聽政」( chuíliántīngzhèng )。

這次政變歷史上被稱為辛酉政變,因為它發生在新中國年,即1861年在中國的性別週期中的名字。

1861年11月,在新油政變後的幾天,慈禧迅速獎勵恭王府的幫助。 他被任命為攝政王 ,他的大女兒被製成了「古靈王妃」,這個名字通常只頒發給皇后的第一個女兒。 然而,慈禧避免給予恭王朝在順治皇帝統治期間諸如多爾等諸侯行使的絕對政治權力。 作為「幕後操縱」的第一批行為之一,慈禧名義上與慈安一起代表皇帝出版了兩部皇帝詔書。 第一次表示,兩位皇太后是「不受幹擾」的唯一決策者,第二位則將皇帝的丞相從祁祥 ( 祺祥 ;「吉祥」)改為同治 ( 同治 ;「集體穩定」)。

儘管作為唯一的決策者,慈安和慈溪都被迫依靠大議會和一系列複雜的程序來處理國家事務。 當國家文件進入時,他們將首先提交給皇太后,然後再提及恭王子和大議會。 在討論了這些事情之後,恭親王和他的同事們將在觀眾面前尋求慈禧太后的指示,皇帝的命令也會相應地制定出來,在法令頒布之前,草案必須得到皇太后的批准。 攝政期間皇太后最重要的角色是將他們的印章應用於法令,這在複雜的官僚機構中僅僅是機械角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