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獲授權,內容轉載自上流UpFlow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但對於香菜來說,這句話不成立。

  今天,老藝術家的朋友【上流UpFlow】給大家講講“被嫌棄的香菜的一生”。

  朋友告訴我,說她最近跟男朋友分手了,原因是三觀不合:男朋友竟然喜歡喫香菜!而她作爲一個精緻少女,根本無法容忍香菜那種“類似臭蟲的味道”(臭蟲是什麼味道?)。

  就這樣喫不喫香菜成了他們之間的原則問題。

  其實香菜被嫌棄也不是一兩天了,並且喫香菜的人在他們眼中已經成爲了“邪教”一般另類的存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裏帶着“不喫香菜”的名字一抓一大把,我甚至還發現豆瓣裏有這麼一個神祕的反抗香菜組織……

  圖片來源:豆瓣

  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爲了因爲厭惡同一種東西聚集在一起,時不時發表一下對香菜的聲討。聲勢浩大,頗有各大門派圍攻光明頂那點兒意思。

  爲 了 嫌 棄 香 菜,人 們 竭 盡 所 能

  “喫不喫香菜”這個問題,可不像是“豆花是喫甜還是鹹”。好歹還是有選擇性的,各有所好罷了,雙方勉強還能彼此理解。但不喫香菜這可是原則性的大事,絕對不容讓步。

  和大家出門聚餐,不喫香菜的人都會先虎視眈眈地檢查一遍每道菜裏有沒有香菜。就算只是喫碗麪,說好了不放香菜,卻看到端上來的面最上面一小撮綠色的葉子,也會立刻沒了胃口。

  首先大家對香菜的討厭是不分人種的:

  同樣和性別也沒有太明顯的關係。

  男女香菜喜好及嗅感統計 | 來源: 微基因

  數據顯示女生相比男生對香菜的討厭更明顯一點,但區別也不是很大。差距也很可能只是因爲男生比較大條的嗅覺神經……

  曾經火爆一時的“對噴羣”

  至於大家對香菜的厭惡,總結起來就是:香菜聞起來像肥皂,喫起來像臭蟲。有趣的是,香菜的英文名Coriander,在古希臘語中還真有“臭蟲”的意思。

  爲了證明香菜味道像肥皂,還真有人煞有介事地做了調研:結果將近21%的東亞人,17%的歐洲人,14%的非洲人對此表示了贊同。

  而“臭蟲”則是香菜抵制聯盟面對反對者時的慣用說辭:

  “你別看它名字裏帶個‘香’,你一開始聞着好像還是有點清香的,大自然的氣息。但是你把它放在嘴裏,仔細咀嚼,那感覺就好像是你把臭癟子放在嘴裏嚼啊嚼,混合着詭異的清香和巨大的腥臭味。”

  圖片來源:知乎

  也有人反應沒這麼強烈,只是單純不滿意香菜味道太強勢了,什麼菜里加了香菜都會直接變成香菜的味道。加了香菜的牛肉拉麪會變成香菜拉麪,放了香菜的酸湯魚會變成香菜魚,火鍋裏放了香菜,那簡直就像是喫了一坨香菜火鍋……

  除了嫌棄它的味道,厭惡者們竟然還搬出了醫學理論。

  比如氣虛的人喫了會精神虛弱,胃熱的人喫了會容易口臭。但後來他們可能覺得光這些殺傷力還不夠,於是就又產生了一個流傳甚廣的傳聞:

  但事實上這個說法跟韭菜可以壯陽一樣,過於誇張了。

  各派宗教也紛紛過來踩它一腳:道教把香菜歸爲“五葷”之一;基督教認爲香菜是種具有刺激性的香料,會讓他們無節制地產生情慾;佛教《華嚴經》裏則說:“食此菜者,生生之處,不睹諸佛,被人憎疾。”

  《天畔經》寫得更嚴厲些:“若誤食此菜者,不生悔,長劫處阿鼻地獄,無有出期。若故食者,不通懺悔”。香菜不只是情慾不情慾的問題了,喫了可是要下地獄的!

  討厭香菜的人不光自己討厭,還必須要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對香菜的痛恨。你走在大街上會經常看到年輕人們身上穿着寫“不喫香菜”幾個大字的T恤,用着印了“討厭香菜”的手機殼。

  在國外,甚至還有人專門設計了一個抵制香菜的網站IHateCilantro.com,首頁上赫然寫着:讓香菜消失。

  爲 香 菜 正 名

  愛 喫 香 菜 怎 麼 了?!

  其實說到這裏已經有點心疼香菜了。

  小小的一顆,纖巧柔弱,翠綠鮮活,散發着植物的清香。做食物的時候常常甘當提鮮去味的配角。

  香菜反抗者聯盟大概要感謝如今互聯網的傳播力,讓“不喫香菜”成了一個流行現象,以便他們能夠抱團取暖,發出聲音。

  但有人不喜歡,也總會有人當寶貝。在能接受香菜味道的人眼中,香菜反抗者聯盟有點過於誇張了。

  其實大家也應該理解他們面對香菜的反應,畢竟討厭香菜這個事兒很大程度上能在基因方面找到答案。

  2012年的時候科學家們調查了14604名討厭香菜和11851名喜歡香菜的人,發現有一個和嗅覺感受器有關的OR6A2基因,對醛類化合物非常敏感。

  這個基因發生突變的人會更加嫌棄香菜的味道。畢竟臭蟲、肥皂和香菜都富含醛類氣味元素,並且香菜葉子的化合物中有82%是醛類,對於這個基因產生突變的人來說,喫香菜真的好比喫了滿嘴的蟲子。

  香菜喜好程度與基因的關聯

  毫不誇張地說,不喫香菜的他們失去了很多有效的養生、美容、治療的辦法。比如香菜根煮水可以祛斑,排毒,日本人還會用香菜泡茶,代替檸檬和薄荷,美容效果也不錯。

  並且這些還都是有依據的。

  香菜曾經廣泛被當作藥草使用,它有一個好聽的大名叫芫荽,《本草綱目》就說“芫荽性味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看看這是多高的評價:香味沁人心脾,食用可使全身通透。

  還有一種香菜厭惡者絕對接受不了的治療嘔吐香菜療法:把香菜搗碎,瀝出汁液,可以再加兩勺甘蔗汁,每日兩次,緩解噁心嘔吐。

  實在不行的話還可以試試十香菜,雖然從植物學上來講跟香菜不是同一類屬,但名字上相似,受不了香菜就拿十香菜做料理,還能抗氧化。

  除此之外,香菜也有很多狂熱的愛好者。

  而且香菜也還真不是你想喫就能喫的,現在香菜多貴啊,今年8月的時候有報道說瀋陽香菜最高零售價達到每斤20元,最高時候將近30元一斤。

  看來儘管經歷了全網黑,香菜還是經受了考驗,依然是廣大人民的心頭好。

  香菜被追捧的歷史可比香菜被黑的歷史長多了,往遠了說,地中海人民在公元前3000年就會在啤酒里加香菜以調味;中世紀時候歐洲人會往有腐臭味道的肉里加點香菜掩蓋臭味;而在東南亞和中東地區,分別有97%和93%的人都熱愛香菜的味道。

  香菜喜好度地理熱圖

  中國對肉類依賴較高的地區明顯都對香菜有所偏愛。試問有誰沒有對烤雞和牛肉裏作爲佐料的香菜而動容過呢。(我沒有)

  曾經很多人覺得日本人不喫香菜,但其實他們除了用香菜泡茶之外,對於喫香菜,以及花樣百出地喫香菜這件事可謂樂此不疲。

  甚至“香菜料理”還被日本餐飲網站Gurunavi評爲2016年的“年度一盤菜”。

  東京早在十年前就有一家香菜主題料理了,看來老闆對香菜是真愛。一起感受下這撲面而來的香菜氣息:

  香菜天婦羅:

  香菜沙拉:

  在某一家店裏看到香菜啤酒你也不要太意外:

  還有人說日本人喜歡用香菜泡澡,也不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

  同時也不要小看國內人民對香菜的熱愛。除了常見的香菜丸子、香菜餡餅、香菜炒雞蛋、香菜餃子、香菜湯,現在連香菜冰激凌和香菜火鍋都有了。

  另外經常喫蘭州拉麪的人怎麼能拒絕香菜呢,西北小城裏牛肉麪常常是人們的早餐,多年以“一清(湯)二白(蘿蔔)三綠(香菜、蒜苗)四紅(油潑辣子)五黃(麪條黃亮)”著稱,沒有香菜的拉麪也就沒有了靈魂。

  其實你也不要驚訝,對食物的喜愛或者厭惡其實是集體性的記憶,這也寫在我們的基因裏。來自地中海的香菜早在公元前一世紀就被張騫從西域帶回來。

  所以在中華大地生根發芽,厭惡香菜的人,你們去找張騫算賬啊!

  綜上所述,大家就不要再黑香菜啦!摘掉有色眼鏡!坐下來一起開開心心喫一碗撒滿了香菜的牛肉麪難道不好嘛

  轉發給你不愛喫香菜的朋友,消除香菜歧視,從你我做起!

  聲明:如果因此捱了打也不能怪我

  你能接受香菜的味道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