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林昱均╱臺北報導】

我國自102年8月對中國大陸及韓國產製進口不銹鋼冷軋鋼品課徵反傾銷稅20.18%到38.11%,課徵至今年8月屆滿5年。不過,國內燁聯及唐榮鋼鐵等業者提出續課5年反傾銷稅申請,財政部關務署昨(8)日宣佈,將針對該申請與經濟部做落日調查,最快8個月內決定是否續課反傾銷稅。

為協助我國產業因應中國及韓國廠商傾銷不銹鋼冷軋鋼品行為,財部於103年對陸韓國不銹鋼冷軋鋼品課徵反傾銷稅,並溯自102年8月實施、為期5年,至今年8月屆滿。今年2月國內業者提出陸韓傾銷事實,財部將續行評估是否要再課5年。

關務署官員指出,目前加徵反傾銷稅貨物包括300系(添加鉻、鎳之不銹鋼)冷軋鋼品及鋼板,主要為加工處理用品,如汽車的車輪蓋、廚房流理臺、鍋爐、電腦零組件、門窗、水塔、交通業的纜車、貨櫃等。

根據關務署資料,涉案廠商包括中國大陸的寧波寶新、張家港浦項、寶鋼、福建青拓上克、太鋼不鏽總公司及山西、天津與香港分公司;韓國部分則是大宇、GS Global、曉星、現代汽車及現代鋼鐵。

燁聯及唐榮鋼鐵表示,以106年而言,中國大陸涉案鋼品的出口價格為每公噸62,189元,而韓國涉案鋼品出口價格為每公噸62,915元,但如果以英國MEPS期刊資料來看,106年300系不銹鋼冷軋鋼品正常價格為每公噸84,831元,等於涉案貨物價格平均較市價低33%到35%,確有傾銷之虞。

關務署官員認為,過去陸韓的不銹鋼冷軋鋼品反傾銷稅在5年內累計徵收逾2,200萬元,且陸韓涉案鋼品的進口量也從101年的9.6萬公噸逐年下滑到106年的1.4萬公噸,顯見貿易救濟措施已有落實績效。

官員也表示,關務署昨日公告後的6個月內,將針對傾銷事實做資訊收集,並交給經濟部,而經部在後續2個月內將評估該傾銷商品是否損害我國產業並提出建議,最後財部將由關稅稅率委員會裁定,是否針對陸韓不銹鋼冷軋鋼品續課5年的反傾銷稅。換言之,最快在8個月內就會決定全案的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