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海峽兩岸民眾都可以很方便的收看對岸的電視臺,是好事還是壞事?


臺灣人民看到山東衛視後嘴角一抹輕蔑的笑然後滿意的換臺......


我都怕相聲幹不過對面政治類節目

相聲要完


劉寶傑、馬西屏、黃世聰等人會廣受B站用戶喜愛,衍生出至少六位數的鬼畜視頻。

「寶寶寶寶寶寶傑哥!」

「西西西西西西屏!」

到時候內地娛樂節目和各語言表演類節目將會遭到劇烈衝擊。


大概十二三年前,我家平常用來收香港翡翠臺的天線突然沒用了,我爸就不知從哪裡搞來了個「鍋蓋」試試看。結果距離近的香港信號沒收到,反而收到了臺灣的,清晰穩定的電視信號。

種種原因下,我家就將就著看起了臺灣的電視臺。大概有十幾個臺,應該是臺灣的全部了吧。

印象最深的有3個。

第一個是動漫臺,臺名ani啥,在上面看了一部印象深刻但好像不怎麼火的動漫,《植木的法則》。

第二個是一檔猜商品價格的節目,猜中幾個能限時搜刮商品。在經濟沒今天發達的十幾年前,看著臺灣人民在琳琅滿目的商品中暢遊,不羨慕是假的,但也就那樣。

第三個是一檔社會調解節目,東森臺的,這個真的毀我三觀,久久不能平息。

有一個家庭,有兄妹二人,親的,年齡相差不大。在哥哥結婚前,妹妹鬧了起來,不允許他們結婚。逼問下,妹妹說從小一直愛著哥哥,他們應該永遠在一起。

背景介紹完,進主題,到片場。妹妹穿著婚紗,是的,沒看錯,就是婚紗,進入了錄製現場。一頓勸說下,反而把妹妹激怒了,跑出的現場。哥哥估計怕她想不開,拋下勸留的未婚妻,去找妹妹。整過過程中,多臺攝像機一直跟拍,跟現在的真人秀似的。

哥哥根據節目組的信息,在不知道哪的樓頂找到了妹妹,又是一頓勸說,反正就是兄妹情不是愛情之類的。妹妹一怒之下,扯開了婚紗,沒錯,上身露了出來,當然,有打碼。

這就是為什麼我記得這麼清晰,甚至隱隱約約能想起她的哭腔,在正規電視節目中出現裸露女性,給我這個上初中的青少年造成了極大的震撼。

從那一刻起,我就深深地懷疑教科書裏說的,臺灣人民「溫良恭儉讓」這個說法的正確性。當然這個節目只是其中一個,臺灣的電視臺三俗綜藝,真的特別俗。

有些綜藝你說他不尊重女性吧,比如那些穿著極度裸露的辣妹,在節目中赤裸裸地被人品頭論足,其實也不完全是,因為男性也會得不到尊重。就好像上了這個臺,除了頭頂幾個人,其他人都給我當工具人。

順便說一嘴,像康熙來了這些在很多人看來代表青春的節目,我基本沒看過。因為有太多的三點式的鏡頭,掌控電腦的我哥從來都是以維護我這個青少年身心健康為由,自己偷偷看,看完就刪。不過也無所謂,當時愣頭青的我熱衷於去圖書館研究外星人。(真是真的)

總而言之,看臺灣電視臺對我來說,就是幻滅...沒有教科書、報紙上說的那麼好,那麼天堂。

20.6.5 增加

關於幾個爭議點作個說明:

1.哪本教科書說臺灣人「溫良恭儉讓」了?

這個得道歉,是我表達錯誤。首先「溫良恭儉讓」這個表述不是當時我一個初中生知道的,是後來,但我覺得很符合當時我對臺灣的印象。至於為什麼有這個印象,那確確實實是教科書和老師的影響。

教科書(人教版)記得兩點:

①《道德與生活》(大概這名字),裏有個小故事,講得大概類似臺灣人民拾金不昧、夜不閉戶,跟警察有關的故事。因為從這知道臺灣警察的基層單位,也叫派出所,所以記住了。

②《歷史》中會談到美麗的日月潭、阿里山,我們與臺灣人民是一衣帶水的同胞。加上任課老師在講時會不可避免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就是今天的夾帶私貨。其實今天能理解,畢竟當年人均別人是我們幾倍。"倉廩實而知禮節",每月賺兩萬時,撿條五百的項鏈,就大概不會冒風險據為己有。

據我媽說,大部分教材在搬家時當廢紙賣了,沒賣的也早送人了,就沒法找了。

2.有泳裝美女的是國光幫幫忙,不是康熙。

本來想說,不對啊,我明明記得一幕,吳宗憲的眼睛直勾勾得盯著人家胸部,還舔舌頭那種,當然不排除故意演戲的成分。後來仔細想了下,確實不是康熙,這個是小S和康永,後來知道他倆還是因為被表情包轟炸過。

3.關於地外生物存在可能性研究。

確實有重大發現,從論文查重率來看大概我是第一人。發表前我大概講下,地外


與很多人可能想的不同,開放後臺灣電視臺可能會大部分調頭迎合大陸觀眾的觀看需要。

臺灣電視臺覺得傻傻的,本來就是為了迎合臺灣觀眾,現在有一個數十倍大的市場,肯定大部分電視臺會轉向。三立的大世界新聞就是最好的例子。


你可能覺得榨菜和茶葉蛋是對方的下線?

不,這是日常。

臺灣節目的蠢是系統性的,基本天天有。

如果大陸有負面新聞就炒作,沒有的話就創造出幾個負面新聞。

比如最近的三峽大壩,真不知道這羣人是怎麼想的。

雖然哪裡新聞的媒體都會犯蠢。

但是臺灣人和大陸不存在語言障礙,每10個臺灣人,就有1個常年在大陸工作學習。

可是他們的媒體依然會編造一些非常非常low的、完全不符合正常人邏輯的新聞。

就是德國和美國的新聞都不會編這種假新聞。(我在德國、香港分別住過三年,所以知道歐美喜歡編什麼新聞,他們已經不太拿窮說事,主要是拿冥煮人權之類的說事)。

單說蠢這一點,臺灣媒體是冠絕全球的,幾乎個個是邏輯鬼才。

歐美雖然壞,但是蠢的一般是fox之類的。沒辦法,美國右翼本來就比較蠢,太聰明的邏輯,他們的觀眾也無法接受。

臺灣人缺的從來不是大陸的信息渠道,而是他們活在自身的信息繭裏。

至於面對這種傻逼節目,大陸人會對臺灣產生三階段的反映:

第一階段是憤怒或者鄙視,會有一羣人跑到油管去和人對線。希望他們能清醒,做個人。為什麼呢?因為大陸主流人羣還是對臺灣有善意的,當對方是同胞(雖然這份善意在被臺灣消減)。

第二階段是漠視,善意消失殆盡,對於對方的蠢覺得無可救藥,於是懶得說話,不看臺灣節目了。

第三階段: 個個變成戰忽局的同志,主動忽悠對方,然後看他們出洋相為樂。

我從很早以前就把臺灣的節目當成笑話一樣看,看一羣小丑跳舞。

你問我怎麼看,當然是臺灣南波灣。


大陸地區:山東衛視正式退出鄙視鏈,分享呆丸新聞和訪談節目的槽點與雷點成為段子界的顯學。

呆丸地區:呆丸南波丸!


灣灣省電視的奇葩歡樂太多,我有點擔心德雲社。


歪一歪題,香港人來強答一波。

先說結論:很可能什麼都不會發生。原因如下:

在香港無論是本地媒體、內地媒體、臺灣媒體,乃至外國媒體圈都可以自由瀏覽。

可真是自由到極致哦~

然而愚蠢的人類發明瞭以臉書為首的social media,新聞資訊從由電視臺之類的「中心」發布,變成別人發布或轉發什麼就看到什麼的去中心化時代

這些social media的用戶越來越多,對內容的需求也上升,於是生產內容的媒體也開得遍地都是了。

人類進入信息爆炸的時代,只用挑選自己喜歡的媒體,就可以餵飽自己的求知慾。

還有網站讀取用戶的數據,給用戶推薦他們喜歡的內容,投其所好。

選擇就是自由,可是人們再不必選擇。他們擁有自由,卻用自己的懶惰親手放棄了自由。

他們都畫地為牢,把自己關在自己的圈子裡。這造就了極端民粹思潮在全世界紛紛抬頭。在香港,從14年起,網路出現了「unfriend潮」,不同立場的人在臉書吵架、互刪好友,也是斷絕對方分享的想法和資訊的方式。某些人總愛跳出來批評對方的新聞是假新聞,是輿論機器在洗腦。也有些人愛把另一立場的人加上各種標籤,把對方物化。類似的故事,在全世界上演,人類無法擺脫媒體的影響——無論他們自知或不自知。

他們的世界沒有牆,可是牆就在他們的心裡

所以回到題目,如果大陸和臺灣可以觀看對方的電視臺,很可能什麼都不會發生

/ / /

16.6.2020 更新

謝謝各位點贊,但看評論區,貌似有些需要再次釐清

大概有人看到我開首自稱「香港人」,然後就這樣子回復

這回復不是個例,但我覺得這是最能突顯問題所在。

我是香港人沒錯啦,香港人這羣體最近有部分人給內地網民不好的觀感,這也沒錯。

「你們」

請問您對「我」有多少認識呢?

「香港人」這概念的本質是一個地域或法律身份的概念。從而引申出來「缺少政治意識和競爭認知」的特質或許是這羣體的文化特質,可能適用在大部分人身上,但如果本末倒置把這套用在整體「香港人」上面,就是本末倒置,導致以偏概全,也就是俗稱的地圖炮

這讓我一個愛國香港人無辜躺槍。雖然我已經習慣了,但我再次希望大家能多貼題討論

2.

有知友提出信息繭房回聲室效應,感謝各位補充。我覺得有興趣的知友還可以瞭解一下一些經典的傳播理論,如:議題設定使用與滿足理論二級傳播理涵化理論等。

3.

也有知友提出「不懂計算機網路」,因此「回答這個問題勉為其難了」。嗯,我是不懂得從計算機專業的視覺去看這問題啦。但代表只有從計算機的視覺纔可以看得清這個問題嗎?

4.

有知友說香港的情況跟大陸和臺灣的情況比較是類比不當。

確實,我舉的例子只是提出香港內部社會的撕裂情況,並非討論內地和香港兩地的媒體交流情況,更不宜作為大陸和臺灣的類比。

但撇除這例子,其他的部分都是從理論層面分析現象,我相信這分析是具有普遍性的。

這現象可以導致一個城市內部嚴重撕裂,也可以在一個國家內部製造矛盾,更可以造成國與國之間的對立

5.

至於文末「很可能什麼都不會發生」的結論,純粹是為了答題而作出的合理預測而已。這預測缺乏科學的研究結果支撐,因此我也不相信這是唯一的可能性,只是我覺得比較大可能會這樣啦。

所以,歡迎各位討(chao)論(jia)。

6.

綜合第1第4點,希望大家也能盡量抽離身份後進行討論,不要針對某個族羣,更不要對某個族羣進行攻擊

7.

這回答並沒有討論「洗腦」,也沒有討論「自由」、「民主」諸如此類價值觀的優劣,請勿過分解讀

8.

我既然說這是普遍現象,就沒有人可以倖免別(你在知乎看這回答,已經足以說明你在受資本和權力、演演算法和你的價值觀所影響了),包括我也不能例外。

我給我自己的建議是:不能懶惰,不要讓自己長期在舒適圈裡作繭

/ / /

14.7.2020 更新

我一直都避免說「我們xxx」和「你們xxx」,因為我既沒有合法性代表我的羣體,也沒有足夠樣本或權威的數據去證明某羣體是什麼樣的羣體。

那些愛擅作主張代表同胞立場的朋友,小心下一秒被打臉

(例如有的人跟我說「大陸人愛和平」、「大陸人不在意香港和臺灣」,全稱詞語「都」把命題簡化導致命題與現實不符,罵戰往往從此開始)

人有情緒是正常的,所以只要別罵得太過分,我也不會介意。

但請別忘記,被罵的人也是人,也會有情緒的。例如上面這位胸dei,你把我說不爽了就把您掛出來給大家樂樂吧

(沒錯,這次更新只是為了懟人(((狗頭))


現在就已經很方便了,在大陸只要裝個機盒和天線就可以看臺灣的電視臺了,我在廣東就看過付費的那種,在廣東當地臺灣人開的餐廳就有播放臺灣電視臺了。聽說廈門更容易看到臺灣電視臺,天線靠近金門一點,就能白漂了。而且現在手機app,可以觀看兩岸的電視臺,youtube上還有cctv可以看。大陸人想看臺灣節目,真的很容易,臺灣人想看大陸的節目更容易,只不過臺灣人心中的牆不願意。

還有跟大家說一下,民進黨高層和臺灣政府高層都會看cctv,來瞭解兩岸局勢,就像常凱申聽著對岸的電臺一樣


2020年1月11日大家知道是什麼日子吧,就是臺灣省人大閉幕會,投票表決選省長那天哈。當天其實到下午,韓候選人就已經差不多沒啥戲了,然後晚上9點,蔡省長已經發布勝選感言了。然而CCTV4晚上8點半首播的《海峽兩岸》是這樣的:

就還在那說選情撲朔迷離呢。撲朔個鬼啊!

雖然是錄播節目,但其實真的沒啥必要這麼尷尬……實在不行也可以換個其他主題聊聊不是嘛。當時我看電視的時候就覺得這節目對岸觀眾能接受麼,會不會覺得太不接地氣了……

再後來我想起那邊的論壇節目更差,差點忘了是出過茶葉蛋和pei陵榨菜的風水寶地。

這麼一想呢,又覺得以他們這個觀看喜好,《海峽兩岸》的編排沒準還是挺適合他們的……沒準真的有人看完會覺得挺撲朔迷離的呢……

(手動滑稽)


個人覺得是好事(尤其對於大陸這邊的鍵政愛好者來說

自認為對臺灣的政論節目跟評論員還算有一定的瞭解,像什麼寰宇全視界、謙秋論、無色覺醒、黃智賢夜問、少康戰情室、平論無雙、新聞深喉嚨、觀點、98新聞臺、國民大會等等節目都有關注,也上Wiki查過臺灣那邊部分評論員的生平。不能說科普,說點個人看法吧。

寰宇全視界關注了得有一年多時間,還算精彩,國內的陳平老師都推薦過這個節目。裡邊綠營的郭正亮是常駐嘉賓,雖然政治光譜為綠,但是阿亮學識淵博,在寰宇全視界屁股也不會很歪,因此很多大陸網友都對阿亮有好感。主持人岑永康貌似是大馬華人,在寰宇全視界立場挺中立的。個人覺得本節目水平最高的嘉賓是雷倩,聽她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有點誇張,不過絕對會有收穫,強推這個嘉賓。賴教授時不時會來寰宇,不過個人覺得有時過於偏紅了。還有一個很棒的嘉賓,介大使,感覺相當有水平。其他的嘉賓就不具體介紹了,感覺都還行吧。

謙秋論和無色覺醒主要還是沖著賴教授去看的,賴教授給我的感覺就是儒雅,他本人意識形態甚至可以說偏紅。寰宇全視界裡邊最棒的組合就是雷倩+郭正亮+賴嶽謙,這仨人在一起的感覺倍兒棒。藍綠紅齊全了,觀點的碰撞屬實精彩,希望寰宇多請這仨嘉賓。

再來說說觀點和98新聞臺,裡邊的什麼正經龍鳳配小董真心話趙少康觀點揮文看世界都還行吧。董智森罵臺獨很兇,前陣子沈富雄在戰情室爆料說董不希望兩岸統一,我們這邊不少人對董「轉黑」,其實大可不必,對岸想統一的只能說少之又少,董智森作為評論員還是不錯的。正經龍鳳配在油罐超紅,唐湘龍個人無感,陳鳳馨很對我胃口。陳揮文的callin很好玩,會接來自全球聽眾的電話,挺有意思的。趙少康在大陸這邊風評很差,不過個人覺得還好,起碼趙少康還自認是中國人(在少康戰情室說過),算是藍營的一個大佬吧。

至於什麼平論無雙少康戰情室新聞深喉嚨這些政論節目,偶爾挑點感興趣的話題看看。一般來說到那些無腦嘉賓發言的時候我是直接跳過的,純粹浪費時間。倒不是說自己見不得批評的聲音,然而你好歹要有理有據吧?瞎掰無腦黑有啥意思……

最後是綠營的那些節目,就5個字,不建議觀看。


我覺得會是好事。

「他們為了補充蛋白質喫田鼠」

「大停電以後他們沒有錢,買不了東西。」

畢竟我好久沒有歡樂過了,初看以為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節目,仔細一看就是這兩年的,你們感受一下。


那不得笑死我啊!臺灣時政節目真的太搞笑了!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主持人和嘉賓還不笑!

還有一個叫關鍵時刻的節目。笑的我都不行了。

寶潔好!大家好!

保潔 ,我給你講啊!這個大陸太窮了,PEI陵榨菜都喫不起啊!!

大陸人喫不起?涪陵榨菜給臺灣「名嘴」寄了一整箱!?

haokan.baidu.com圖標

最近榨菜哥又開始了NT表演,說起了三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搜搜。舒緩壓力的視頻,我強烈推薦


emmm……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臺灣,臺灣的電視頻道是很有規律的,大致上:

10個頻道在播臺劇(完全臺語的那種)

10個頻道在播偶像劇(臺偶已經沒落很久了,但最近也不乏《與惡》之類的好劇)

10個頻道在播古早電影/電視劇(有一次晚上跟室友一起看過西門慶和潘金蓮……)

10個頻道在播綜藝(綜藝也很沒落了,但還是有很多大尺度玩笑和話題~~~)

10個頻道都是大師在講道/佛法(甚至會有法x功,因為臺灣是不禁這個的)

10個頻道都是在罵大陸(極有可能會出現茶葉蛋、速食麵、涪陵榨菜類似的反智言論)

10個頻道都是在播一些奇奇怪怪的本地新聞(新聞重複度很高,可能切每一個臺都在放同一個新聞事件)

……

以上是基於多年前在臺灣的生活經歷

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這樣

但應該不會差太多

……

所以如果大陸可以觀看臺灣的電視臺

大部分可能會覺得:MDZZ/怎麼這麼落後/他們是活在遠古時期嘛/村裡連網了嗎……

---------------------------------------

反過來

如果臺灣可以看大陸的電視臺

也必然會覺得

怎麼跟我們新聞(書本)裏的完全不一樣

你們是不是過度美化自己了

也太誇張了啦

等等等

……

不過別想了

新聞媒體都是承擔著政治使命的

在老蔡拒絕承認九二共識

取消自由行簽證的情況下

有可能在視聽網路上開放兩岸互通?

你清醒點!


分享一個個人感受:

我去年去了一次臺灣,媒體人習慣就是看看別人的媒體都是啥樣的,然後就在民宿裏調了半天電視,想看看有什麼不一樣的內容。

結果有好多是宗教節目,講法論道甚至還有唱的,咱是無神論者,所以都略過了,然後終於翻到了一個臺,幾個嘉賓正在辯論。

這個辯論的內容是韓國瑜有一個演講,然後演講前有人跑來問能不能把演講稿給我們一份,韓國瑜沒同意,演講完了說想找這人找不到了,然後就開始說這人會不會是有什麼陰謀。

這個事情我這麼寫,大家可能覺得就是個破事兒,稍微想一下就能明白,您都要上臺了,這稿子我要不要的無非就是懶得自己再記錄,能有啥陰謀可言。

但是這個節目從我進屋調到這個臺,中間洗衣服、充電、備份照片、跟第二天的酒店聯繫,確認行程,大概也有一兩個小時吧,完事兒一看電視裏就還是這幾個人,關鍵還是說這個事。

這個畫風大概是這樣的:

主持人:那麼X先生你怎麼看呢?

X先生:這個事情哦,讓我想起08年大選吼,陳水扁那一次就用了一條計策,就是瞞!天!過!海!(他們說成語都是這樣一字一頓),我覺得我是不是可以做這樣一個猜測呢,巴拉巴拉巴拉(記不住了,反正不重要),然後如果是這樣呢,是不是可以再做一個猜測呢?巴拉巴拉巴拉……哇!如果是這樣,臺灣還有法治麼?臺灣還有民主麼?臺灣人還能忍麼?

反正我當時聽著就特別奇怪,這不是都是你自己猜測的麼?

大概幾天下來,對臺媒的感受都是這個樣子,就覺得水平真挺差的,還絮叨,拖時間,一點破事討論半天,就這樣了。


早年的兩岸電視落地協議,在臺灣方面的主要阻力不是因為「毒菜洗腦」,而是因為「大陸嚴肅節目質量太高,會輕鬆佔領臺灣市場」……

至於臺灣電視業到底是個什麼水平呢?2011年尚未垃圾場化的兔吧,有人去臺灣後做了這麼個描述:

「臺灣五十個電視臺,三十個臺在放弱智娛樂,十個臺放本質上和娛樂沒區別的名嘴侃時事,五個臺放邪教道士尼姑講經,只有五個臺是放正經新聞,還都在侃島內同一件屁大點小事。」

從「搶錢搶糧搶女人」之類的爛梗來看,這個描述恐怕還真有幾分真實性。


短期內,因為新鮮的關係,臺灣電視臺的收視人數會大幅提升,然後,廣告收入會增加。

為了穩住廣告收入,或者因為有了比以往高額的廣告收入,臺灣電視臺會提升硬體實施,提高內容品質。

然後,臺灣有100多家電視臺,這個紅利根本不可能平攤到所有臺灣電視臺上。

所以,最終還是會有9成多以上的電視臺還是退回本土,以慣性繼續製造節目。

可是,這時候臺灣的電視生態圈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了。

那些勝出的臺灣電視臺,會為了迎合大陸觀眾,而在內容上作出改變。這種迎合,不一定是說好話,也可能是反面,要看是不是要接受國內審查。

(如果需要接受審查,他們的內容會貼進主旋律;如果大家對內容不作審查的話,他們亦可能作煽動性的報道。至於這些煽動性的報道,一開始大陸觀眾會覺得很刺激,然後看得多了,就可能不買賬了。)

(當然,聰明的電視臺,會抓住這股機遇,遠離政治和現實,在綜藝和電視節目上取得長期的收視分紅)

那些敗下陣來的9成多以上的電視臺,會發現日子更加不好過了。

那些勝出的幾家電視臺,也是會開設臺灣本土電視臺的。因為他們主臺收入大幅上升,這些附設的本土臺也會得到補貼,這樣,本土臺的內容製作水平差距就會拉大,那9成的臺灣電視臺越來越慘淡。

而且,這個窗口一開,收入井噴,臺灣電視方面的人才需求會變得極大,電視從業人員的薪資一定也會提高。而那些敗陣的臺灣電視臺,他們能給的工資將遠低於其他大臺的薪資。因此,新畢業的電視從業人員將會被吸收到大臺,而原來那9成多的電視臺的從業人員將會被頻繁挖角。

最終,現如今臺灣這100多家電視臺,可能有半數要倒逼。

對大陸的影響(假設在不接受審查的情況下):

一段時間內,ZF將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非常考驗ZF的危機處理能力。

如果這段時期挺過了,臺灣大多數媒體玩嗨了,會自己把自己玩死。(這一點,想必不用我解釋了,這種戲碼在大陸網界一直上演。)

一段時間之後,在觀眾接受過了這陣衝擊過後,新鮮感不再,潮水就退去了,就會回歸常態。

就這樣。

以上僅我個人的一點臆測,說是9成,完全沒有數據支持,就是覺得會有這麼多而已。

實際上,好多人也有辦法看到臺灣節目,很少人會因為看了什麼東西而變得怎麼樣,都是自己是怎麼樣就看什麼東西。


坐標廈門,其實大概在06年之前,我們家安裝的是一種長得像魚骨頭的天線,能收到12臺電視,其中臺灣視臺就佔了四個,臺視,中視,華視,民視。據我瞭解我們這個小村莊,在有線電視普及之前,基本家家戶戶都這樣吧。

說實話,沒感覺他們的電視節目對我們造成了觀念上的影響。反倒是他們的臺視黃金八點檔十分受大人們歡迎呢,有很多電視劇,什麼再見阿郎,媽祖,神機妙算劉伯溫。對於我們小孩,各種臺灣偶像劇我基本都看過,愛情魔發師,惡作劇之吻,鬥牛要不要,海派甜心,下一站幸福,5566也是我們很喜歡喜歡的團體(當時很喜歡王仁甫)。在我們村裡大部分人沒有電腦的年代,早期的各種日本動畫片,也都是在臺灣電視臺上第一次看到,海賊,火影,家庭教師Reborn,全職獵人,我們這一家,哆啦A夢,烏龍派出所,覺得臺灣的中文配音很好聽,大陸配的很差……現在回想起來,有臺灣電視臺的日子簡直是天堂。

不過臺灣電視臺內容也有點比較開放,甚至有一個節目專門講述民間的靈異事件,叫藍色水玲瓏,這點可能會對內地的無神論造成很大衝擊。這種民間極少部分人能收到臺灣節目,可能影響不大,但是如果兩岸可以正規觀看對岸節目,肯定會針對性播出一些洗腦節目,類似兩岸炮戰隔岸廣播,傳送福利物資。


如果是這樣,那大陸的電視臺就好看了。

因為電視臺增加了一個部門,統戰部。

我們會看到很多根據當時兩岸局勢而特製的電視劇。關係好的時候,就是兩岸企業家的共同奮鬥劇,關係不太好的時候,就是鄭成功收復臺灣,關係惡化的時候,就是解放戰爭。製作質量也會上去,起碼不敢拍出手撕國軍兄弟的神劇了。因為會有對岸的在看,對面會提出反饋,當時那一仗具體怎麼打的,共軍兄弟的槍法不可能那麼神奇,子彈不可能轉彎,不可能八百里外幹掉敵人機槍手。

然後各個地方臺就更積極了,每天黃金時段,必然會有一段城市發展的最新宣傳片,什麼高樓大廈,什麼高鐵動車,什麼高速公路高架橋,什麼移動支付,什麼網紅打卡地,什麼好喫好喝的,別說給對面看哭了,連大陸人民都要看餓了。

至於臺灣的臺,也好看啊,這種新聞相聲節目,綜藝小品節目,大陸人民親切的給臺灣各臺起了個名字「曲苑雜壇」。

然後中央7套很忙,就很矛盾了,前一個節目才播放了漁政船的採訪,後一個節目估計都要拍科幻片了。早上節目是說我軍發展的艱難,晚上節目就得是我軍演習的精彩剪輯。一邊哭著說火力不足,又一邊說咱們彈藥管夠。唉,這節目太難做了。

過年了,我軍官兵百年祝福一過,觀眾就馬上轉檯看臺灣的評論節目,估計就是臺灣就大陸官兵訓練條件的調侃,估計國軍兄弟被一波洗腦,就想反攻大陸了啊。而我軍因為兩岸電視臺的幫助,新年紅包更大了。

而到了言情劇的時候,兩岸就開始攀比了。那邊F4上街開馬自達,這邊F4就要開保時捷了。那邊媽媽甩出一張一百萬支票讓你離開她的兒子,這邊馬上就拿出3個魚塘讓你回到他身邊。

後來臺灣電視臺劍走偏鋒,引進了國外的動畫片和電視劇,一下子收視率上去了。好吧,國內電視塔只能望洋興嘆,只能甩手自己整幾部高質量的古裝劇一戰。

寒假暑假,還珠格格和西遊記還有甄嬛傳依舊霸佔全國各個電視臺白天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