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相信很多關注樓市的朋友都在刷同一條新聞:

11月29日晚,新華社播發布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意見》點名「12個中心城市+雄安新區、北京副中心」賦予引領區域協調發展的重任。

這則毫無疑問的重大利好消息,頓時讓被國家點名的這12個城市和兩個區「亮」了。

1

《意見》中提到,「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調整區域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推動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探索超大城市、特大城市等人口經濟密集地區有序疏解功能、有效治理『大城市病』的優化開發模式。」

此外,《意見》還包括以下重要信息:

1、以上海為中心引領長三角城市群發展,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2、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引領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

3、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中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綠色發展。

4、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為中心,引領成渝、長江中游、中原、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

除以上四點以外,還重點提到了關於區域建設方面的對接,即加強「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戰略的協調對接,推動各區域合作聯動。

從上述提取出的這些重要信息中可知,國家從戰略層面,對以下12個城市和兩個區給予了高度關註:

北京、天津、上海、香港、澳門、廣州、深圳、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河北雄安新區,北京副中心(通州)。

顯然,未來會有更多資源聚集到這些城市和地區,再從它們輻射出去。

2

這12個城市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才得以引起如此重視、榜上有名?其實文件中,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首先我們要知道,這是一位針對區域發展的重要文件,是要構建「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的新模式。

而區域之中必有重要的城市群,城市群發展必會落到中心城市。

然後,我們再來看這12個中心城市。這它們之中,有9個為國家中心城市。這個級別是很高的。所謂國家中心城市,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編製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中提出的處於城鎮體系最高位置的城鎮層級。

如此的身份地位意味著被選中的這12座中心城市可以肩負起引領城市群發展的重任。

目前,我國共有20多個城市群,其中有8個是國家級城市群。

國家級城市群一般以1個以上特大城市為核心,由至少3個以上大城市為構成單元,並最終實現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體化的城市群體。

我國的8個國家級城市群分別為:京津冀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哈長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關中平原城市群。

這12個中心城市,很多都是位於國家級城市群,它們的成熟度與輻射力也都是頂級的。

從國家級中心城市與國家級城市群結合來看,未來城市的發展模式無比清晰,也就是由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城市群引領區域發展的規劃思路。

3

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發展邏輯確定,給我們買房置業的最大啟發之一就是,在這些中心城市能夠輻射到地方,一些環一線城市的二線城市,現在也可以成為我們重點考慮的對象。

比如深圳周邊的佛山、珠海、廈門;上海周邊的南京、蘇州、杭州;北京周邊的天津、廊坊、「北三縣」等。

此外,在經濟發展和城市建設方面擁有明確發展方向的熱點城市,如在本次被點名的武漢、成都、西安等,未來也是炙手可熱。

一線城市周邊的二線城市之所以具有投資價值,是因為他們的經濟發展會受一線城市的經濟發展所帶動。更何況,從《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中也明確了,未來的經濟發展,不再是追求單個城市的發展,而是以「城市群組」的形式進行協同發展,使得資源利用最大化。

這就意味著,一線城市的周邊地區將會發展的越來越好。舉個例子,上海周邊的南京、蘇州、杭州,未來極有可能會建立一個城市交通路網,以「城市群」的形式發展經濟。

除此以外,大家還可以留意一下,在不同經濟圈之下的代表城市,這些城市也值得去分析關注。

目前我國的800多個城市之中有200多個是人口超過一百萬的城市,分別分布於我國東南西北中等幾大區域,分別為大長三角經濟圈,渤海經濟圈,大珠三角經濟圈和海峽經濟圈、中部經濟圈以及西南經濟圈、西北經濟圈。

其中大長三角經濟圈的代表城市是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寧波以及無錫和蘇州;渤海經濟圈的代表城市為北京、天津、石家莊和太原以及濟南、青島;大珠三角經濟圈的代表城市為深圳和廣州以及佛山、東莞;中部經濟圈的代表城市為武漢、鄭州以及南昌和長沙;西南部經濟圈的代表城市為成都、昆明、重慶、貴陽;西北經濟圈的代表城市為西安和蘭州;東北經濟圈的代表城市為瀋陽、哈爾濱以及長春和大連。

城市格局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但有一點不會變,就是定位對城市的重要性。一個城市的定位越清晰,受關注的可能性越大!

最後,不管大家最終選擇去哪一個商圈的哪一個城市,一定要結合國家政策與當地實際情況,儘可能對城市的發展看得長遠一點。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