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必然。

你要明白這段戲,首先你要先明白一件事。那就是《喜劇之王》在講什麼?很多人會說,電影是在講愛情,在講小人物的奮鬥。都有道理,但是沒有抓住關鍵。

《喜劇之王》在講的是一個「演員」的奮鬥,一個「演員」的成長。最重要的就是「演員」二字。

我們將整部電影拆開,去看電影的本質。

本質就是:「一個演員的成長之路。」

剛開始的尹天仇既沒有演技的,也沒有作為演員的素養。胡亂給自己加戲,不尊重戲場規則。所以他被導演拒絕,被吳孟達刁難,盒飯被餵狗。

然後尹天仇開始磨鍊演技,培養自己的素養。然後他的演技提升,擁有了一個演員該有的素養。他扮演死屍,導演不喊卡,就一直是死屍。這時候的他,才能算是一名真正的演員。

到這裡,和其他的解讀還是一致。可是後面,大部分人都陷入了一個誤區,那就是錯把電影當成了愛情電影。《喜劇之王》最重要的是「演員」二字,不是「愛情」。

後來尹天仇選為男主角,事業蒸蒸日上。這時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件事。表現尹天仇的鏡頭不像是表現做準備工作,而是表現尹天仇已經站到了人生巔峯。這時候,尹天仇已經收穫了認可,獲得了掌聲。

表面上,這一段說的是為了以後的拍攝造勢。實際上,講的是一個演員獲得成功,成為大腕。他站在演員的高峯,孤獨地吹著冷風。

你也可以這麼理解。這是周星馳自出名之後的人生縮影,他不斷地獲得成功,獲得票房,獲得掌聲。本來人獲得成功,應該會快樂。而他感受到的只有孤獨。所有的鮮花掌聲,都比不上柳飄飄那一句「你以前說的是不是真的?」

電影裡面,尹天仇下了車(演藝圈),離開了杜鵑兒(事業),選擇了柳飄飄。現實中呢?我們都知道,周星馳單身到今天。沒有那個讓他下車的人。不談這個,有點悲傷。

在臥底這一段之前,尹天仇已經到達了演員的極致。完成了一個優秀演員所要完成的一切。無論演技還是生活,都本該是演員的極限了。

這時候,為什麼要讓尹天仇去做臥底呢?那就是為了突破這個極限。

我們站在山腳仰望周星馳,覺得他無法超越。而周星馳站在山頂上,想的是還可不可以再進一步。

做臥底前,尹天仇作為「演員」,已經沒有進步的空間了。但是有一個關於「演員」的問題,還沒有解決。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貓鼠遊戲》。《貓鼠遊戲》的主角是有人物原型的。在現實中,原型冒充了一個月的老師,給學生們上課。他騙過了所有的學生,家長,老師。這件事有演員能做到嗎?有哪個演員,可以去學校裡面冒充老師?

「現實比電影艱難得多。」(《天堂電影院》)

做臥底這一段就是為了,這一件事。

「演員的演技與現實中的生活,哪一個更加真實?」

演的再逼真,也不可能比現實真實。演技強如周星馳,最後也只能在「現實」(送盒飯的公寓場景)中忘詞。不論演員演警察演的再好,也不可能比得上現實中的警察。

而在最後尹天仇完成了在「現實」中的「表演」,跨越了「演員」與「現實」的鴻溝。

這一段是一個男人到達「演員」的最高處,而繼續向前的故事。

最終,他超脫了現實的引力,在最高的山峯上起飛。


首先來說一下個人的觀影感受。

第一次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小學。那時候完全看不懂,笑點get不到,尤其是人物身份加上場景切換。那時候想,這都什麼呀,怎麼一下變臥底警察和警匪故事了,怎麼一下子又變雷雨成功排演上線了,怎麼莫文蔚又出來了,你們不是鬧翻了嗎?怎麼這麼多觀眾,你不是個小人物嗎,怎麼變大明星了?

完全變好奇寶寶,問題一個接一個,感覺就是莫名奇妙(可能就是通俗意義上說的無釐頭了)

後來長大了,聽得懂趙本山在春晚舞臺上《不差錢》中對小瀋陽說的:你那是沒遇到我,你要是早遇到我你早上去了。

理解力提高了,閱讀理解水平提高之後再看這部電影感受完全不一樣了。

太搞笑了,哈哈哈哈,笑點很多。

回到問題,為什麼要有周星馳和吳孟達去做臥底這一情節。

個人感覺是情節推動中自然發生的事情,這一情節可以沒有,但是它有也是順理成章的。

第一段,周星馳去指導洪爺他們收坨地(收數)

第二段,周星馳被吳孟達罵

第三段,周星馳被製片方踢出局

第四段,吳孟達邀請周星馳臥底

之後成功出演臥底這一角色,拔槍橫掃匪窩

第五段,齣戲之後,經歷生死回到家,面對張柏芝的嘮叨謾罵,說出:飄飄,我愛你

第六段,舞臺謝幕

這麼一梳理,是不是感覺情節發展是合理的了

網上有很多人詬病結尾這一段,貼吧上甚至有人說不要這一段《喜劇之王》是周星馳最偉大最有意義的作品。當然這個見仁見智,都可以各抒己見。從這也能看出有很多人對結尾這一段的嫌棄。無非是情節發展的車開的太快,過彎太急了。上一秒還在片場被人嫌棄,下一秒自己出來單幹自導自演舞臺劇雷雨,忽然又受到製片方青睞,有機會出演主角了,又忽然被踢出局只能去做臥底發揮演技了,又又忽然自己導演的雷雨上映了出來跟觀眾致敬。

都覺得莫名奇妙,哪有這樣的。

主要原因是觀眾對尹天仇這一角色代入感太強了,而忘了尹天仇只是這部作品的一個載體。拋開載體看本質才能看清真相。

真相就是尹天仇根本就不是這部戲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周星馳本人。

電影的名字就是《喜劇之王》。但是大家有想過為什麼名字是喜劇之王嗎?估計大多數人只是跟風,哦,周星馳的自傳電影啊。

尹天仇在戲裡跑龍套扮演的角色是動作片裏的神父,雷雨是用愛情故事做載體的一部時代性文學也跟喜劇片不搭噶,臥底裏送外賣的更加不是了。結尾尹天仇也沒跟通俗爽文和其他作品一樣功成名就登上人生巔峯,最後選擇和柳飄飄在一起而不是抱大腿獲得事業上的大豐收。更沒成為喜劇之王。大家覺得情節突兀的原因就在這裡,覺得沒有點題。

這也是我覺得喜劇之王不是自傳式電影的原因。有縮影,但不是全部。

周星馳是用這部電影告訴大家,我就是喜劇之王,而且我的演技一流。

情節也好,角色也好,只是載體而已,想表達什麼纔是本質,可以是臥底的這一段,也可以是其他的啊,主角名字是尹天仇,也可以是其他的啊。這也能解釋為什麼主角名字看起來這麼隨便。

以前看星爺的訪談說經常在現場創作劇本,哪段好就用哪段。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想,沒辦法求證,我又沒辦法去採訪星爺問他這一段是不是臨時創作出來的。

一直以來抨擊周星馳的聲音就沒斷過,無釐頭(最初是貶義,沒說是什麼狗屎垃圾已經好比面你了,星仔),冇演技。

所以在電影裏用最直白的手法跟影評人和觀眾說,我是有演技的。

類似的表達手法在《大內密探零零發》中也有過

電影的最後星爺還是謙虛了下

喜劇之王之後,星爺的命運對應上了尹天仇,在電影的最後自導自演的作品在舞臺上亮相。千禧年之後,星爺也開始獨立製作作品。雖然近年作品水準下降,我也不是每部都看了,但還是很期待的。

最後回到電影的最開端

努力!奮鬥!

==============割======================

這段時間看了其他知友的回答,使我對這這個問題有了新的看法。嘗試一下深度解讀這部電影。其實深嚼電影這種做法相當有趣,尤其是星爺的電影,比如大話西遊,是我重複觀看次數最多的電影,我覺得比很多豆瓣高分電影都更有意思。因為有些片子意境太虛,太高尚,沒辦法產生共鳴。

解讀電影的時候絕對不是為了吹而吹。而且會推翻之前的解答。

大量貼圖預警!!!!

我始終認為喜劇之王不算是周星馳的自傳式電影,是以周生為原型創作出尹天仇這一角色,但整個演藝生涯對不上,最多可以說是周星馳在片場的二三事。那麼我們來看看對應上的事有哪些。

首先尹天仇這一角色,我們來分析他,會發現他是一個極其堅定自我的人,無論在片場怎麼被質疑,否定,不理解,但他從來沒懷疑過自我。始終認為:我是一個演員。這是他的底線,即使窘迫,也不接受質疑。

他的理念是,臨時演員也是演員。

這也能理解為什麼新片《新喜劇之王》會請王寶強出演,同樣是草根出身,同樣被質疑。(說王寶強是本色出演,毫無演技。)

影片中認可尹天仇的人只有三個,待會再說。

扮演死來死去都死不了的神父

這有對應,星爺早年扮演小兵的時候,有跟導演探討能不能打兩掌再死,導演的回復是,打兩掌會顯得梅超風的武功不夠高。星爺和導演的專業精神。

被否定。(大牌演員訓導演,可能有意為之,映射傳言中星爺的霸道作風)

不被理解。都不知道你在幹什麼

接著是影史上經典的一幕,無數次被解讀,尹天仇穿著西裝在鏡子前審視自己,這一幕我曾在現實中見過,小的時候,我的父親,一樣的動作,一樣的神態,一個不得志的中年人形象,年紀輕的可能理解不了,那一刻被人否定慣了的他們有沒有對自我懷疑過也不得而知了。

接著回憶劇情,尹天仇教小弟演痛

三位羣眾一臉懵逼,不理解

俄國戲劇理論大師史坦尼拉夫斯基,有多少人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這個是胡編亂造的,反正我是。後來才知道這是相當高深的理論,借用一下百度詞條

主張演員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要求演員與角色合二為一,進入「無我之境」,通過逼真的生活化表演,在時空集中的舞臺再現生活。

相當高深。很早以前看過知友分析史坦尼拉夫斯基體系,大概是說,演員先沉浸在角色的情緒之中,再讓情緒帶動自己的表情和動作。尹天仇的專業精神相當高,不是他自認為,而是真的相當高。這裡也為後續劇情做了鋪墊。

答案已經出來了。上面是承上,下面就是啟下了。至於為什麼是臥底,一方面是星爺早年在成名作霹靂先鋒中演過臥底配角,後來又有逃學威龍臥底3部曲,這也是一個對應。

接著來解讀電影。尹天仇扮演的死屍不喊卡不能動,這是片場裏星爺的配角身上發生的事,這也是電影和現實的一個對應。

接著是尹天仇教舞女找初戀的感覺

被恥笑,但依然堅定我是一個演員。是啊,嘬什麼奶嘴?我這個觀眾都想問。無釐頭,搞笑,哈哈哈哈。不得不提一句,沒錢沒名,說什麼都被人笑,有錢有名,放個屁都響點,這也是我爸說的。

片中第一次被認可,是柳飄飄

主動找尹天仇學做戲

這裡要說一下影片結構,相當有意思,主要是尹天仇在片場和杜鵑兒的戲份,佈置話劇教人演戲的戲份,和柳飄飄的戲份交替著來的,像排比一樣,最後連串,這很考驗導演的手法。

之後,去教人扮黑社會去收保護費。後在片場被達叔大聲責罵

雖然有精神,但不用在正途,說他這樣做是侮辱演技二字。後來有醒悟。

這裡也可以看出星爺的價值觀,與當其時充斥在香港的古惑仔電影不同,可以看做是對老搭檔王晶的一個back talk.

這一幕在羅伯特·德尼羅一部高分電影中出現過,叫《布朗克斯的故事》,影片非常好看,我推薦大家去看

回到影片,尹天仇想養柳飄飄,迫於現實而不可得。回到片場被杜鵑兒賞識。

這裡把導演塑造成一個小小馬仔,在投資方面前縮手縮腳,也是李力持導演的一個自黑了。非常真實,乙方有時就是像狗一樣。

杜鵑兒帶尹天仇去跳舞。這裡看到星爺比穿高跟鞋的莫文蔚矮一點點,從來沒人說星爺身高什麼的,其實身高,如果一個男人真的有才華,有原則,堅持自我,身高又算得了什麼,和廣大男同胞共勉。

已經寫了兩個小時了,很累了,咱們快點結尾。

後面的劇情大家都知道了,有人在評論裏說,本來的劇情是尹天仇被打死,柳飄飄織圍巾的畫面結局

如果是這個結尾的話,我和大家的看法是一樣的。那就是喜劇之王成了徹頭徹尾的悲劇之王,小人物不斷掙扎,奮發向上,最後死於非命,以前的理想,言論,作為,全部化為泡影,只留下觀眾看客的一陣陣鬨笑,不是悲劇是什麼。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時代,需要奮鬥精神,不需要悲劇。


先說結論,因為要呼應周星馳現實演藝生涯的一部重要作品《霹靂先鋒》。

《喜劇之王》是周星馳半自傳性質的電影,很多情節是其演藝生涯的映射,比如總是死不去的神父對應《射鵰英雄傳》中的官兵甲,在社區中心逗小朋友玩,映射兒童綜藝節目430穿梭機。

不想S的神父

不想S的宋兵甲

430穿梭機,後面那位同學請你表情投入一點

早期一直沒有得到表演機會的星爺,後來憑藉李修賢的《霹靂先鋒》得以嶄露頭角,斬獲金馬獎最佳男配和金像獎提名,他在裡面就飾演類似後來逃學威龍裏的臥底,並開始初步醞釀無釐頭風格,後來更憑藉《賭聖》大放異彩,從此走上神壇。雖然後來星爺多次在公開場合感謝李修賢提攜之恩,但兩人關係並不咋地,相信當時的星仔在片場也沒少喫苦。明白這段經歷,就知道喜劇之王為什麼會有這段很齣戲的劇情了。

其實對於經常當臥底這個問題,星星同學在《逃學威龍3》是自我剖白過的——他也厭倦了,但為了當好一個演員,有什麼辦法呢?

喜劇之王當然堪稱經典,但劇情無疑是爛尾的,令人遺憾。這何嘗不是星星內心的真實想法呢?放在90年代末期趕賀歲片檔期這個背景,也算帶一點諷刺現實意義吧。

碼字不易,點個贊吧。


這段戲的意思難道不是說,生活纔是最考驗『演技』的嗎……

作為一個演員,尹天仇的演技無疑是精湛的。但是在當臥底這段,他的演技卻是『錯漏百出』。

先是記錯臺詞,後是過於緊張,被歹徒識破身份。

能翻盤,只是運氣使然——亂槍射死歹徒。

演戲裡的主角,大英雄,是容易的。

可要演好生活中的主角卻是很難。

尹天仇對那個小混混說。

你奶奶把你養得這麼大,含辛茹苦,她纔是英雄,你不是。

喜劇之王的真諦在於,演好自己人生這部戲,無論身處怎樣的低潮,仍然心存希望。

這和食神中,斯蒂芬周領悟到的東西是一樣的。

只要用心。

人人都是食神!


有的人覺得這一段很爛尾,很無釐頭。但我卻覺得這一段簡直是神來之筆,非常魔幻現實主義。首先它將吳孟達的行為邏輯化了,呼應了前面的鋪墊。其次它發生的正當時候合乎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正在絕望谷底的尹天仇,坐在那裡萬念俱灰。觀眾的心也同主角一樣跌到谷底。可是這是吳孟達在雨傘下的招手,像一種召喚。為主角打開另一個世界。也同時將觀眾從極度悲傷的情緒中拉出來。然而他不是讓主角去拍戲,而是做臥底。你意不意外,驚不驚喜。就是讓你想不到。但你又不得不服,因為他不是將主角推向成功。而是在認真討論表演。我覺得這一場戲是在表現尹天仇內心真正對表演的熱愛,真正的熱愛。拿生命去冒險的表演。這不才是一種真正極致的表演嗎?真正極致的熱愛嗎?他也許很軸很死板,不懂變通。但他真的愛。他認真的學習,認真的對待,認真的討論。甚至在別人面前是那麼的可笑。但是他堅持。不是喜劇之王,而是真正的戲劇之王。最後它是不落俗套的,描寫一個人熱愛最終成功獲得名利的勵志故事太多了。而探討表演的真諦太少了。我們愛一件事,僅僅是為了利用它獲得名利。還是真正在其中領悟到道理,得到樂趣。喜劇之王討論不是成功,而是熱愛。是對表演真諦的追求。所以這個結尾不落俗套,而且升華了主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