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因從事文旅行業多年,寫了較多專業性較強的文章,思考很久能不能為更多有意從事或瞭解文旅行業的人寫一篇入門級文章。最終我想,文旅思維應該是最好的切入點。

剛入行的童鞋,需要知道自己應具備什麼樣的思維模式;而入行已久的同行也應不斷進行思維更新,我們都處於一個急速變化的時代,商業模式在變化、消費者在變化、營銷方式在變化,關於未來,我們只有不斷試錯和探索。

問題一:新入行的童鞋(大學生、畢業生等)對於文旅行業需要具備什麼樣的思維。

我認為至少需要三點:商業邏輯、創造能力、整合能力

商業邏輯:懂得商業模式,你所在的行業是重資產還是輕資產?有什麼部門,各部門職能是什麼?未來公司的成長路徑是什麼?公司靠什麼盈利?未來行業變化會對公司帶來什麼樣的衝擊?文旅行業實際是一個跨界產物,是文化、旅遊、地產、產業的融合,而以上四項的大概商業模式都需要有一定的瞭解。解讀商業模式的根本,就是從財務入手,搞清楚成本和利潤,從成本項和收入項的列支,可以更全面的看清楚所在行業的商業模式。

很多文旅新人成長緩慢就是不能儘快了解這個行業,只關注手上的項目,沒有整體思維。

創造能力:創造能力不止文旅行業重要,其他行業同樣重要,未來基礎工作都會被AI(人工智慧)代替,而替代不了的,就是人類的創造力。

而對於文旅行業最重要的創造力,就是如何低成本引流並獲利。我認識一個專為死景區服務的公司,根據當地文化設計了一系列回到童年的旅遊產品,主打沉浸式旅遊,投入成本非常低,整個產品成本50元,旅行社銷售200元,全輕資產運作,一個景區每年純利可上百萬。而這個產品的核心就是根據用戶體驗創造的產品。所有的創造力是基於商業邏輯才能成立,天馬行空的想像,不計算投入和回報的創造誰都可以做,但做出來的產品不產生效益,不接地氣。文旅項目大可上百億,所有流程都能因為有用的創造力進行改良,則可積跬步而致千里。

整合能力:文旅行業因為涉及四大項融合,所以資源整合能力特別重要。比如運營一個景區,要通過一個音樂節活動引流,一般的做法就是花錢找個音樂公司做。但更好的做法是聯合本地商家贊助、聯合啤酒企業、音樂公司冠名、形成旅行社產品進行外推,各種資源整合能力能極大降低你的成本。更高級的就是整合政府資源來合作,文旅項目沒有政府推動和補貼會非常艱難,如果能將政府資源整合進來,聯手開發將為項目得到極大的支持。

整合能力的核心是滿足對方的訴求,如何求同存異,創造雙贏。

問題二:入行已久的同行應該如何進行思維更新?

我認為還是三點:跨界思維、迭代思維、產品思維

跨界思維:以前旅遊宣傳靠地推,體驗靠導遊,祖國河山有多美,全靠導遊一張嘴。現在宣傳靠互聯網,體驗靠你的核心產品,而導遊有了新的定義,在沉浸式旅遊中變成了NPC(Non-Player Character的縮寫,一般指「非玩家角色」)。他們不再介紹產品,而是發布任務,參與體驗,必要時還要有和遊客互動飆戲。

互聯網時代,只有不斷跨界瞭解新的事物才更能看清文旅行業走向。新媒體、二次元、裝配式建築、智慧旅遊、物聯網、演藝藝術、LARP(實況角色扮演遊戲)這些都是可以跨界瞭解的行業。

迭代思維:以前景區一次性投入,後續就是經營管理,一個景區幾年就失去活力。而保持景區良好的生命力就是持續迭代,裝不同的內容和體驗。靈山大佛1.0版就是依託靈山的名氣做了大佛,這個版本遊客去看看遊覽兩個小時就完了,2.0版開始做文化內容,造節和各種佛文化活動,吸引大量的朝聖者;3.0版升級成聲光電一體的現代化佛堂,還打造出靈山.梵宮這樣的集文化、藝術、旅遊、會議等功能於一身的佛教殿堂。這就是景區迭代。

產品思維:以前景區重管理,輕策劃和產品打造,而未來策劃和旅遊產品越來越重要。一個景區要像一個產品一樣,首先品質好,有賣點,然後宣傳營銷,最後售後服務。很多景區卻品質和賣點,達不到消費者需求,所以從消費者角度思考的產品思維,在文旅行業中至關重要。我認為很多大型公司在文旅產品思維上還非常的初級,文旅產品應該像互聯網產品一樣,設立產品經理,對未來產品進行規劃、調研、反饋。這樣不至於大資金投入後市場反應平平。未來文旅消費市場是90後乃至00後,面對90後和00後的需求已與70、80後需求差距很遠,80、90更最求要好看、趣味性和參與度,現在的景區拿這三個維度去衡量,很多都不合格,未來必然會被淘汰。

最後有幾個思維誤區,特別說明下:

政府誤區:不靠商業地產,景區本身可以盈利。景區盈利只能靠地產升值,很多政府認為景區租金、門票收入很多,就認為景區可以自然盈利,這個觀念是錯誤的。最紅的烏鎮五年投500億,每年盈利也才17億元。而故宮每年收入10個億,國家還要補貼10個億。旅遊帶動的是一個城市的消費,直接看投產比是不合適的。

房地產商誤區:文旅行業還是用旅遊的由頭拿地,按原房地產思維做。文旅行業不是城市房地產建設,涉及的運營管理和規劃的模式需要房地產公司探索。只有堅持國家發展、鄉村振興的正道,才能開闢一條真正的文旅之路。文旅行業離不開大型房地產公司和政府的融合合作,不要妄想投機取巧,只有踏實開發創新,開發文旅產品和提升文旅項目管理能力才能走向未來之路。

甲方誤區:文旅行業規劃重於策劃。文旅行業一定是策劃重於規劃,但最好是策劃能和運營是由一個團隊能夠落地,不然策劃在空中只是空中樓閣。不要覺得創意是最不值錢的,未來最值錢的,就是創意,以前策劃師你可能愛理不理,以後他可能讓你高攀不起。

文創從業者誤區:高昂成本的文創產品很難成功、靠情懷做的文創產品很難成功。只有成系列,成IP,工業級的定製化產品未來纔是真正的文創產品趨勢。所以做文創,不僅要有工匠心,還要算成本,講故事,做好品牌和營銷。

文旅運營者誤區:做好景區管理和本職工作就好,不維護商家資源。其實文旅運營者最需要的是聯合所有景區商家共同發展景區,日常贊助、活動、營銷、宣傳,每一個商家都是最有力的後盾,只有讓所有人一條心才能推動文旅的大船。陝西袁家村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景區沒有個體、只有集體。真正的管理,不是管理景區和資產,而是管理景區中每一個人。

以上即是文旅思維。

(歡迎關注公眾號:文旅思維,一起交流學習)

擴展閱讀:

李翼:3個月,我們將一個景區做成了爆款。(一、分析 )

李翼:【萬達文旅城】房地產企業轉型文旅出路何方?(一)

李翼:【攻略】如何按A級景區標準,配置基礎設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