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千字通俗的完整闡釋現象學理論,這是個不太可能的任務。上面幾位知友講的都不錯,但是想真正理解,還是要花個50到100小時讀讀各種導論,通史。b站上也有相關課程。

我在這拋磚引玉,及其粗曠的講講現象學為什麼出現,又有什麼發展吧:

1850年之後,第二次工業革命如火如荼的發展起來。科學逐漸把原來哲學擁有的很多地盤佔領了,其中就比如用心理學蓬勃發展,就使傳統的認識論受到衝擊。而社會的發展又帶來社會科學的崛起:社會學,歷史學逐漸興起。而這些新興的學科,無一不以科學自比,所以你看當時盛行的社會學或者歷史學著作,都是通過大面積的蒐集資料(倒不一定是數據,但是肯定是非常客觀的描述,都是報告體),然後建立因果關聯。而在哲學領域,三種思潮為這個大背景下出現了:一是新康德主義,他們主張科學和哲學分家,哲學開始專註於價值等主觀判斷的東西。所以新興的心理學和這個學派有很多糾纏。比如明斯特伯格,一個典型的心理主義者,就是新康德學派的。二是非理性的生命科學,喜聞樂見的尼采之類的。我不展開了。三是馬克思主義,準確的說,是黑格爾-馬克思主義。因為此時英法等國的官方哲學是新黑格爾主義,是一種帶著神學色彩的黑格爾主義。這一派大多是從事歷史分析的,認為存在一種世界精神引領人類進步。

而在這種思想氛圍下,西方社會誕生了兩大新的思想流派。一是分析哲學,他們用語言為工具,並且認為語言與現實世界相關。(很複雜不是主題略過)而二就是胡塞爾開創的現象學了。

那麼胡塞爾的現象學到底是什麼呢?這裡省略他的論證過程,粗暴的忽視胡塞爾思想的三個階段,從從幾個關鍵詞入手,十分不準確的闡述一下:

1.自然態度:啥是自然態度,就是各種我們通俗理解知識。比如我面對水,我腦子裡的水是h2o,水的張力,蘇格拉底說過水怎麼地怎麼地。這就是自然態度。

2.加括弧:也稱為懸擱。現象學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這種態度去除,只有這樣才能回到事物本身。

3.意向性:那麼我們如何認識某個東西呢?我們要通過某種意向來獲得這個東西呈現給我的被給與。比如說我可以在喝水的時候,感受水流過我的喉嚨。當然我也可以幻想我喝水的感覺。但我不可能通過看水的分子構成的paper來感受 水(不過我可以通過這個意向來感受水分子,但水分子和水對我來說完全不同)

4.本質直觀:這個是現象學的核心概念了,如火認可這一點,你就可以自稱現象學家了。我不在這重複胡塞爾的論證,請看自行閱讀《邏輯研究》《大小觀念》。結論就是說我能夠通過意向某個東西,獲得關於這個東西的本質。比如我只要喝一口水,就能獲得關於水的本質認知了,即使我的感官有問題,比如我像沙耶之歌裏的人一樣,把水當成臭的,把尿當成香的,我仍然通過喝一口水能獲得關於水的本質認識。

5.那麼這樣一來每個人豈不是都能有自己對某物的認識,那麼common sense豈不是達不到了?主體間性也是理解現象學的一個重要難點。梅羅旁蒂,薩特對這個問題都有自己的表達。當然胡塞爾也有自己的解釋。迫真說來,我能夠通過意向別人,別人也能意向我,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先驗的共同體就存在了。這塊可以看《笛卡爾沉思》。

6.生活世界:所以我們生活在一個自己意向到的世界裡。我們生活在一個可以喝咖啡,而不是喝一堆化學元素和銷售統計數據的世界裡。當然,胡塞爾並非說化學分析或經濟統計不重要,他只強調這種東西不是哲學關注的,也不應成為我們生活的全部。我們要關注日常的,充滿各種意向性的世界。

7.當然,這裡省略了很多論證比如可以和分析哲學對比的存在問題,以及先驗自我這些很重要但也許過於特別指向胡塞爾的問題。

好了,胡塞爾提出這些工作之後,他的學生,學生的學生,精神學生從中獲得靈感。歐陸哲學因此產生。

1.海德格爾決定意向一下先驗自我,看看自己的存在是什麼?薩特,波伏娃等人隨著這個思路走。存在主義哲學就此產生。

2.伽達默爾決定分析下我們閱讀過程中意向性是怎麼作用的,我們意向到的是作者的意思?是讀者自己的經驗,還是神祕主義超自然的東西?是文本描寫的客觀存在的對象?在這個意義上,闡釋學-接受美學出現了。

3.前面兩個方向,大多強調意向性的一端,即主體如何意向。如果我們轉向另一端,即事物如何向我展現。這個意義上,結構主義出現了。事物是以一定結構向我呈現的,當然,結構主義中我的存在越來越稀薄,最終形成自己的傳統,到解構主義,時不時與現象學的其他流派鬥爭。但是即使是德里達,也會時不時回到現象學去。

在廣義的人文社科領域,現象學也是有很大影響,即使排除結構主義傳統:

1.美學,藝術學:我當然可以把閱讀書的解釋學拓展為看畫,看電影,看書法,看舞蹈,看戲劇之類。

2.社會學歷史學人類學傳播學:通俗的說,就是我不再迷信數據的分析,要麼把自己帶入到我研究的對象中,比如6世紀的羅馬人如何面對禮崩樂壞的世界,他的喫喝拉撒給他帶來什麼樣的感受。日本的乞丐如何喫喝拉撒,並且感知他們的世界。夫妻打架的過程中,他們如何感知對方,是感受到愛還是恨,這種愛與恨背後又是什麼。要麼是通過自我的感知,來獲得一些本質的見解:比如我在看電視,玩電腦,刷知乎時候,意向到了什麼?多倫多學派的麥克盧漢就是通過這種方法來研究傳媒的。

3.心理學和宗教學:我如何感受自己的存在呢?存在主義心理學通過集體取代精神分析的一對一,讓患者在集體中重獲自己的存在,恢復健康。

掛一漏萬,我也並非研究現象學領域的專家,一些問題也講的不夠準確。見笑大方之家了。


現象學是一種描述事物如何向自己顯現的一種研究方法,由胡塞爾開創。現象學宏觀上承接了康德哲學,並將其貫徹到極致。胡塞爾提出了分為三步的現象學還原方法,依次為,懸置法(加括弧)、本質還原和先驗還原。最後先驗還原也是現象學方法最關鍵的一步。我以為他與康德的承接關係在這裡有突出表現。這代表分析者最終從客體的分析中脫離出來,去到自身認識結構意識活動中尋找答案。胡塞爾強調意識經驗的內容既非主體亦非客體,而是與二者相關的意向性結構。胡塞爾晚年在其《歐洲科學的危機與先驗現象學》一書中,構建起了他的先驗唯心主義形而上學體系。

胡塞爾創立的現象學引領了二十世紀大陸哲學的發展,廣義上現象學哲學流派包括存在主義和解釋學,其中存在主義大師海德格爾曾是胡塞爾的得意門生,而解釋學代表人物伽達默爾則是海德格爾最有成就的弟子。同時現象學的思路和表述方式,也給了我們理解馬克思的哲學一個新視角。馬克思的哲學中某些表述,從現象學角度可以獲得更到位的解釋。

謝贊~沒想到贊的人還不少麼麼噠~下面是更新的現象學在其他領域的影響。

在非哲學領域,現象學同樣有廣泛影響。譬如,心理學領域,現象學和存在主義的哲學傳統為後來心理諮詢師們提供了「哲學的心理諮詢」的理論基礎。而梅洛-龐蒂為代表的哲學家、社會學家,則將現象學和存在主義的思想貫徹到了社會研究中。除此之外,現象學還波及到歷史學、數學、美學、文學、宗教和倫理學等領域,並滲透到了生物學、病理學,乃至精神治療等各門學科的研究中。

(假裝有分割線←_←以下和題目沒有直接關係)

對於某些自稱哲學專業戶就敢對先哲妄加評論的人,我下面再解釋兩句。

首先,稍微讀過《邏輯研究》《現象學的觀念》等著作的人都會知道,胡塞爾向來是在較高的技術層面上進行寫作,並且使用著自己創造的特殊用語。想要用特別通俗的方式將它們表述出來,未免會存在較大誤差(起碼答主作為業餘愛好沒有如此功底)。

其次,我希望你們知道,一個事實是,二十世紀以來的哲學已經高度專業化、技術化,像古希臘那樣普及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了。如果要質疑這種路徑,請做出實際行動給我看,讓我看看你是怎麼把哲學由陽春白雪變成下里巴人的(這一點上我倒寧願相信我是錯的。哲學被禁錮在象牙塔中遠比讓它上火刑架殘酷一千倍)。

最後,對於有人抨擊西方哲學都是概念裏的糾纏不清吱吱歪歪,

我得承認,二十世紀之前的西方哲學,確實擺脫不了概念哲學的頭銜。但如果你因此也如墜霧中,不禁要使我懷疑你哲學專業戶的真實性了。不知道你們大學用的什麼教材呢?據我所知,我們國內,有趙敦華、鄧曉芒、趙林等知名教授編纂過哲學史,國外,羅素、斯通普夫、希爾貝克等人也有哲學史傳世。他們或在前言,或在行文中,無一例外的強調了哲學的演進。著重描述了哲學是如何從一個哲學理論發展到另一個哲學理論的高度的。鄧曉芒先生在《哲學史方法論十四講》中借用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的表述,將這個演進過程稱為「邏輯的歷史的統一」。詳情參考我的專欄文章《哲學與哲學史》。或參考原著。那麼如果你仍然學不懂,我只好認為你根本不知道這些東西了。好好讀書去吧。

另外,現代西方哲學一個明顯的傾向就是反對形而上學(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裡的扯淡形而上學)。當然我也反對。但題主並沒有讓我們評論胡塞爾的理論是好是壞,只是讓我們客觀的描述這個學派。何況我介紹的重點並非胡塞爾後期哲學,而是他的現象學方法。這似乎談不上形而上吧。

自己沒耐心瞭解知識,別來這裡誤人子弟刷存在感。


謝邀。

西方哲學、尤其成體系的哲學表述大致都是一系列雲山霧罩、吱吱歪歪含混不清的概念糾纏。自胡塞爾開端的現象學亦是如此,其基本的、核心的東西就是意識,其他如意識指向或意向性、懸擱、本質、現象、還原、生活世界等等都是圍繞著意識的展開或延伸。

其自稱是對哲學的最基本原則的提供,但依然是使人頭暈的天書,當然也談不上有什麼廣泛的應用,一如其他眾多的哲學均是如此,就是其製造的問題遠比解決的問題要多。


推薦參考sokolowski的現象學入門,本書正反評價都有,但是看看入門還是沒問題的。


參加我的文章《現象學-哲學中的科學這篇文章》,裡面就是針對你這個問題的通俗回答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