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給心臟疾病危重程度排個序的話,主動脈夾層絕對進得了第一方陣。對於這個血管主幹道上的“定時炸彈”,醫療界逐漸摸索出成熟的手術方式,也只是近十多年來的事。但是,哪怕手術技術成熟了,這樣一臺大手術,醫生們做上6-8個小時都是常規。在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病中心,一臺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被縮短到了3小時58分。

“不是所有的手術都是越快越好,但在主動脈夾層手術上卻是肯定的。”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心血管病中心主任李慶國表示,在深低溫停循環狀態下,手術時間的縮短,對腦部以及各臟器的保護都具有極大的作用。

通訊員 陳豔萍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楊彥

主動脈夾層是顆隨時會引爆的“定時炸彈”

近年來,公衆對於“主動脈夾層”這個疾病已經有一定的瞭解。主動脈是人體最“寬”的一條血液運輸道路,它從心臟發出後,先向上拐了個彎,然後向左向下彎折,沿着脊柱一路向下。主動脈的血管壁有着內、中、外“三合板”一樣的結構,一旦內壁出現了破口,血流可能衝入血管壁中,形成一個假性的“瘤子”。血液的衝擊力會使得血管壁從破口繼續撕裂。

如果撕裂方向向下,臨牀上稱爲B型夾層,還有保守治療的可能;撕裂方向朝着心臟,累及升主動脈,臨牀上稱爲A型夾層,死亡率以每小時1%的速度遞增,也就是說如果兩天不處理,死亡率超過50%。“我們這兒每年都會有十幾個患者,在送院途中主動脈夾層就破裂了,連手術機會都沒有。”李慶國無奈表示。

A型主動脈夾層,80%患者都是以胸背部或者腹部疼痛爲首發症狀,這種疼痛有撕裂感,非常劇烈。如果年輕人平時身體狀況很好,突然發生胸部劇痛,尤其要提高警惕,迅速就醫。

快些再快些,不到四小時“拆彈”

“醫生披星戴月、患者血流成河、家屬人財兩空”,醫學界前輩曾經對於主動脈手術有如此無奈的歸納。“在十五年前,主動脈夾層手術技術還很不成熟,即使患者能撐到醫院,仍然有一半的患者會下不了手術檯。”李慶國主任表示,術式已經成熟的今天,主動脈夾層手術仍然是大手術,一臺手術開上6-8個小時是常規速度。

但在南醫大二附院心血管病中心,這個時間被縮短到了4個小時以內。從切開皮膚到縫上皮膚,3小時58分,李慶國說,在目前術式下,這個速度已經接近極限。

“求快不是單純攀比速度,而是在主動脈夾層手術時,需要停下心跳和血液循環來更換血管,同時將體溫降到26℃以下,來延長腦部等器官對缺血的耐受時間。”李慶國表示,縮短主動脈夾層手術時間,對腦和臟器的保護具有極大的作用,可以更好減少由主動脈夾層導致的腦梗和各臟器功能不全的出現!

速度的提高與外科醫生手術經驗積累有關,同時也與整個手術流程改進和合理化有關。在降溫過程中完成近端處理,在左側頸總動脈吻合完成後連接遠近端人工血管,然後心臟復跳,在復溫過程中完成剩餘頭臂血管的吻合,手術流程有交錯但秩序井然,一環扣一環,不耽誤一分鐘,纔爲患者爭取到了時間。在二附院,大部分患者手術當天能夠清醒、拔掉氣管插管,在重症監護室住一到兩晚就可以轉到普通病房,也是得益於此。

心臟保健不能靠保健品,有氧運動動起來!

“國內主動脈夾層的患者,比國外要年輕10歲左右。”李慶國教授表示,最近幾年“熬夜熬着人就沒了”的新聞越來越多,其實單純去呼籲不要熬夜是不夠的,更需要引導公衆關注導致心臟事件的高危因素。“你有沒有惡性心律失常等家族性的遺傳因素?你的血壓、血脂、血糖高不高?尤其是血壓,現在很多年輕人高血壓而不自知,其實就時刻把自己處在主動脈夾層的危險之中。”李慶國教授表示,現在很多人在健身房裏練肌肉,膀子線條練得很漂亮,但是一看肚子仍然很大,內臟脂肪沒有減掉,對心臟也是很大的負擔。

心臟保健,靠的不是輔酶Q10、魚油等等一代代的網紅保健品。李慶國教授特別提到了六點,一是改變生活方式,有氧運動和中等強度運動相結合;二是合理膳食,尤其是地中海飲食模式;三是戒菸;四是降低體重,消耗全身脂肪、降低腰圍;五是降脂、降血壓、降血糖;六是定期體檢,瞭解身體狀況,尤其是心腦血管健康狀況。如果您有三高等基礎疾病,一旦有胸部等不適症狀,可以到醫院做一個心臟的深度體檢,包括心臟超聲、心電圖,冠狀動脈造影,冠脈CT等等,就可以判斷是否真是心臟出了問題。

記者探院

李慶國,主任醫師、副教授,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副院長、心血管病中心主任,美國胸外科醫師學會(STS)委員,歐洲心胸外科協會(EACTS)委員/主動脈夾層專業組成員,江蘇省醫學會心臟大血管分會第二屆委員會常委,十三五期間“江蘇省醫學重點人才”。先後參加超過4000例心血管外科手術,主刀手術逾2500例,其中包括了心血管外科所有疾病如主動脈疾病、心臟瓣膜病、冠心病和先天性心臟病等最高難部分。2005年在華東地區首先使用主動脈根部分流技術使得A型主動脈夾層的手術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目前主刀完成的A型主動脈夾層及主動脈瘤手術600餘例,死亡率低於5%; 2014年完成江蘇首例主動脈根部瘤的David手術;國內最高齡83歲的A型主動脈夾層Bentall+升主動脈+全弓部替換+支架象鼻手術;是國內爲數不多的能夠獨立完成全降主動脈替換手術以及把David手術應用到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根部處理的外科醫生。

心臟內外科合成一家 “二附院模式”患者獲益

李慶國主任舉了一個例子,一個主動脈弓部瘤的患者,在內科可能就接受了放支架的治療,而在外科就是開刀,如果內外科結合在一起,它就有可能採用一個既微創又效果良好的手術方式,比如說“雜交手術”。“在主動脈疾病上,我們可以看到心臟內科、心臟外科必須合作。”

李慶國告訴記者,在南醫大二附院心血管病中心,心臟內科和外科是一家,包括血管外科醫生團隊也深度融合了進來,絕對不會出現內科、外科各管各的病區,各管各的患者的情況。“每週四早上7點開始,我們的心內科、心外科、血管科醫生都會聚在一起,把每個患者的情況拿出來討論,商量着拿出一個對患者來說最優的方案。” 在心血管病中心“二附院模式”裏,每一個患者接受的都是常態化的MDT(多學科診療)模式!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