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八大洲——“西蘭蒂亞洲”

2017年,多 名科學家在美國 地質學會發表研究過一 篇報告,報告中宣稱,他們 在澳大利亞東部發現了世界第八 洲——Zealandia,中文名譯爲“西 蘭蒂亞洲”,這塊大陸面積達490 萬平方公里,94%的面積都在水 下,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陸。

科學家們在報告中稱,這塊 大陸具備大陸所需要的所有4個特 徵,包括存在不同類型的岩石, 更重要的是擁有與洋殼地域相比 更高的相對海拔。科學家們稱: “這不是突然發現,而是漸進發 現的結果。”

西蘭蒂亞洲這個名稱是地質 學家布魯斯·陸元迪克於1995年提 出的,當時它被認爲擁有大陸所需 四大屬性中的三種。近來利用衛星技術和海底重力圖,科學家發現這 塊大陸是統一的區域,爲此完全滿 足了成爲獨立大陸所需的條件。

不過這羣研究者重新調整了大陸的 “准入條件”,主要有四個方面: 高於它周邊的地理區域;存在大範 圍的硅酸火成岩,變質巖和沉澱 巖;其地殼相比通常意義上的大洋 地殼要更厚,而且有着更低的地震 波速;要有一塊麪積足夠大的,能 和大陸羣島、大陸碎塊,或者碎條 的集合有清晰邊界區隔的區域。

這塊大陸的面積接近500萬平 方公里,是它的鄰居澳洲大陸面 積的三分之二,94%的面積都在水 下。水面之上的部分主要由三個部 分組成:新西蘭南北二島和新喀裏 多尼亞。

世界第八大洲——“西蘭蒂亞洲”

目前,由來自12個國家的科 學家組成的科研團隊結束了對西 蘭蒂亞洲爲期兩個月的探索,並 希望藉此揭開對這個動力地質過 往的歷史。

該科研項目參與者傑米·艾 倫表示,這次探索提供了深究地球 歷史的機會,從新西蘭山脈的形 成,到地球構造板塊的移動,再到 海洋環流和全球氣候的變化。

科研團隊在兩個月內總共去 了6個不同的勘測點,他們在每個 點通過海底鑽探取得了深至1250米 的海水樣本。通過對這些樣本的研 究和分析,科學家們瞭解到這個被 淹沒的大陸在過去的7000多萬年的 時間究竟經歷了哪些氣候、地理變 化。而這次收集到的大量化石標本 揭示了這個大陸原來並不是水下陸 地。許多人認爲,這個大陸在8000 多萬年前左右從澳大利亞和南極洲 分離並滑入水中。地質學界的共識 是,“西蘭蒂亞洲”是岡瓦納古陸 的一部分,面積佔岡瓦納古陸的 5%左右。而且學界廣泛認爲西蘭 蒂亞洲是晚期白堊紀時期,從一個 4000千米長的絲帶狀大陸中分離出 來的。

該科研項目聯合首席科學 家魯珀特·薩瑟蘭指出,這片 大陸曾經經歷過“戲劇性的後 事件”。這些“事件” 被認爲發生在4000萬年 ~5000萬年前,“太平 洋火環”的形成則被認 爲是造成該大陸下沉的 原因。

此外,這次科研之旅 還發現了其他一些東西, 諸如某些動植物物種在全 球的遷移。聯合首席科學 家傑拉爾德·狄更斯稱,生活在溫暖淺海的微生物外殼和陸 地植物孢子及花粉的發現表明了過 去西蘭蒂亞洲的地理和氣候與現在 有着巨大的差別。

這次科研之旅將有助於加強 構建全球氣候模型,通過對過去 6000萬年前氣候的瞭解,人們將能 對未來的氣候做出更好的預測。

如何知道一塊陸地以前是什 麼樣子呢?很簡單:如果今日你在 陸地內部的某個遠古地層裏,發現 了穩定的海洋沉積物或者貝殼化 石,就能證明當時這個地方是大 海。反之亦然,對於一個淹在海里 的陸塊,想判斷它是否經歷過陸地 環境,就看它發育的沉積地層裏有 沒有陸相沉積物或者陸相化石。

具體到“西蘭蒂亞洲”反而 不用那麼複雜——地質學家早就幫 咱測好了:“西蘭蒂亞洲”是古老 岡瓦納大陸解體之後殘餘的一部 分,表面還保存着從白堊紀以來的 一系列陸相地層呢。因此,它之前 肯定是露出水面的。

世界第八大洲——“西蘭蒂亞洲”

至於未來“西蘭蒂亞洲”會 不會重新露出水面?放心,短時間 內肯定不會,不然人類早就該操心 怎麼應付下一次大冰期了。長週期 的話,就只有看海平面的情況了。

氣候變化可以控制海平面的升降。海平面上升,自然要有更多 的陸地被海水淹沒了。

在地球歷史上,不同時期的 氣候在冷暖之間交替變化,這就 是冰期和間冰期。冰期時,全球 氣候變冷,地球水循環中會有更 大比例的水體以冰蓋形式保存在 兩極,間接導致海水體積縮減, 海平面下降,更多陸地得以露出 水面;相反,到了間冰期時,兩 極冰蓋大規模融化,冰水進入大 洋,提高了海平面高度,就有更 多陸地被海水淹沒。

不要小瞧冰期和間冰期的變 化。在電影《冰河世紀》或者 各種猛獁象之類的故事裏刷足 了存在感的“末次盛冰期”, 在地球歷史上其實都不算什 麼。地球歷史上“動真格”的 大冰期是要把全球都給凍上 的。另一方面,顯生宙(開始 出現大量較高等動物以來的階 段)那些重大的間冰期,則可 以導致全球大陸裏相當一部分 面積都被水淹沒,甚至全部淹 沒,在表面形成廣闊的陸表 海。什麼是陸表海呢?就是 “西蘭蒂亞洲”這種情況—— 陸地、表面、有片海。

其實,歐亞大陸也被水 淹沒了不少。被淹的這部分就是 通常所說的“大陸架”,有時也叫 “陸棚”。只有越過大陸斜坡,進入 深海盆地,纔算真正進入地質意義 上的“大洋”—— 因爲深海盆地是洋 殼,它的成分已經 變了。

答案是不固 定的。雖然說大 陸地殼不會輕易 消失,但大陸板 塊的數量卻不固定……因爲大陸會漂移。如果漂着 漂着撞了,那或許就會合成一個。

就比如我們的中國大陸,其 實也是由三個主要的板塊:揚子板 塊、華北板塊和塔里木板塊在不同 的歷史時期拼合而成的。在拼合 前,它們都是曾經漂浮在大洋中的 孤零小陸塊——以及,也都被水淹 沒過。今天的“西蘭蒂亞洲”也許 在億萬年前就曾發生過類似事件。

在極端的地質歷史時期,板 塊之間的拼合,還會讓地球上出現 一種叫泛大陸的逆天存在。彼時, 地球上只有一大洲兩大洋。一大洲叫泛大陸,兩大洋分別是泛大洋和 特提斯洋。

另一方面,地幔是對流的。 對流中的垂向上升流會產生強大的 拉張力,可以活生生把上覆的完整 大陸板塊給拆解開來。泛大陸終究 裂解成了今天的七大洲了。而我們 介紹的第八大洲“西蘭蒂亞洲”本 身也是泛大陸的一部分,儘管今天 落得埋身大海的結局,但它大可 不必灰心喪氣。也許,再等兩億 五千萬年,曾經手牽手的各路“兄 弟姐妹”又會重新聚集到一起,構 成所謂的究極盤古大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