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時候,跟客戶打交道,要習慣於對方的思維方式,而不能把我們的想法或觀念,強加於別人身上,會讓自己很糟心,也讓對方覺得十分痛苦。

亞洲人和歐美人,本身文化和習慣不同,所以思考問題的角度,自然不一樣。比如在我們看來,做生意,首先是要跟信得過的人合作,先成為朋友,纔有長期的生意往來。但是歐美人不同,他們更注重利益,只有在合作層面沒問題,纔有可能順便發展一下私人交情。

這往往在實際的訂單操作中體現出來。公是公,私是私,這是他們觀念裏的大原則。所以不要認為,你在一個美國客戶身上投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平時逢年過節的送禮,私人交情的建立,甚至跟他太太和幾個孩子都混的很熟,滿以為在生意上,他會多照顧多偏向你一些,這是兩回事。在他們觀念裏,你跟他交情很棒,這是私人的事情,不能因此而影響工作。工作中,只有同等條件下,才會優先考慮你。如果你價格比同行高10%,抱歉,他依然會跟你討價還價,依然會因為你價格偏高而轉單給你同行。

因為前陣子,一個學員在答疑平臺的一個提問,勾起了我不少這方面的感慨,所以寫這一篇文字,希望給大家一些警醒。別人不是白眼狼,也不是不識時務,而是你不懂如何按照他們的思維方式, 跟他們打交道。

這個朋友的問題是這樣的:

毅冰老師好,我最近遇到一件很棘手的事,希望老是在百忙之中點撥一下。

7月初,我前公司合作過的一個客戶,攜老婆和兩個女兒來中國玩,順便來拜訪我的新工廠(因為前公司的產品有質量問題),在工廠附近住了有一個星期。雖然還沒跟我新公司合作過,但我的新老闆很給力,期間給付了2晚的酒店費用,加上各種款待、買禮物,在他們身上大概花了四五千塊。

其實我是不同意給客戶出酒店費用的,但老闆比較熱情,跟客戶一家相處的也不錯,我也沒說什麼,只是客戶走後老闆說花了不少錢,我知道他還是蠻心疼的。客戶走之前對我們工廠和接待都特別滿意,回去後也要了報價單,可至今都遲遲沒下訂單。最近通過客戶的Facebook,我發現客戶在推廣另外一種產品,問客戶,只是說我們的產品還在推廣階段。

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客戶走之前因為行李超重,決定從在國內買的工業果汁粉中拿出15公斤,放在我們這裡。我們一直以為客戶不要了,所以他走後老闆就送人了。昨天客戶說讓我們給他把這些樣品寄過去,才發現前面的溝通有誤,客戶的意思是先寄放在我們這裡。現在客戶著急要,我問了他的供應商,說數量太少不賣給我,鑒於客戶強調了一句「這種果汁粉很貴的」,我說等你下單後我從貨值里扣除掉,客戶還是不大滿意。

昨天給供應商打電話詢價,對方說大概有一千人民幣,今天又說讓客戶報給我,我估計客戶報的價格會高很多了。老師,我想知道,如果客戶真的讓我們承擔這些費用,我們應該承擔嗎?一直覺得客戶不是這種貪小便宜的人,如果真的跟我們計較這些費用,我跟老闆都會很寒心的,畢竟當初不計成本熱情款待了他們,難道還抵不上這些費用嗎?還是說,我們的做法一直有問題?

還有一件事,客戶來之前,我們曾幫他妻子墊付過一些採購費用,大概有700多人民幣,到現在也沒好意思要回來,我一直在想等客戶下單後從訂單里扣除,現在看來,這件事如果處理不好,估計今後也不會合作了。

說的有點囉嗦,但真的不擅長處理這些事,請老師幫忙指點一下。謝謝老師。

這一類問題,我相信很多朋友碰到過。大家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設身處地,碰到類似於這個學員的問題,你會是什麼感受?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暴怒?第二反應,是不是心寒?

如果你這樣想,那我很遺憾地告訴你,你還沒有真正明白事情的本質所在,也沒有看到,在這期中,究竟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我們要透過現象去看本質,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避免這類的誤會和糾紛發生,也不至於因為文化的差異,來影響自己跟客戶打交道的立場。

下面是我給他的回復,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參考。

1)其實,款待可以,接送、請客、喫飯、送禮,都沒問題。但是酒店費用,是需要客戶自己付的。這就是一個相互的東西。不是說,你付了100%就是最好的,其實最好的辦法,是他的行程,你們好好招待,支付了70%-80%的費用,但是還是要他自己出點錢的。而一般的規矩,為了避免客戶每次都過來騙喫騙喝,國際上的默契就是,機票酒店你自己承擔,其他的費用,供應商可以搞定。

2)不是寒心不寒心的問題,而是一碼歸一碼。客戶行李超重,東西放在你們這裡,你們絕對不可以擅自處理的。哪怕客戶當時口頭上說,幫我處理掉幫我扔掉,表面可以應承,但是等客戶回去後,還是要郵件重新確認過,這部分東西如何處理?除非客戶明確告訴你,可以扔掉,你纔可以扔掉。我一直強調,反覆強調,一切落於郵件,一切落於郵件,不是說說的,是一定要這樣做。你看,現在問題就來了,有誤會產生。

3)按照規矩,的確應該你們重新購買一批,給客戶快遞過去,承擔相應的損失。這跟你們付出多少,送多少禮,墊付多少錢,沒有關係。因為公是公,私是私,你們最大的問題,是公私不分。

4)私人交情的維護,請客喫飯送禮招待,很正常,我過去一個美國客戶來中國,也是一大家子人過來旅遊,我們請他去當地頂級的粵菜,連酒水一頓飯就喫了差不多兩萬塊。再加上安排兩輛賓士車,他們一家人在中國的行程,全程接送,配司機。一個禮拜下來,也花了很多錢,這是事實,跟客戶交情不錯,很開心。但是工作上,一個吊卡的失誤,500美金,照樣要給客戶賠款。雖然只是小事情,但是我不會認為,我們花了好幾萬招待,客戶還跟我計較幾百美金的事情。因為這是公事,跟私人交情沒有關係。

5)所以你們不可以用中國式的工作方式,去做外貿,這是兩碼事。老外的思維方式,就是直來直去。我跟你的確是朋友,很開心,在中國你好好招待我,我很滿意。哪天你來美國,我當然也會接送,也會帶你去喫去玩,這就是客戶的禮尚往來。但是工作上,還是跟你吵架,跟你拍桌子,跟你為了樣品費用爭論不休。但是吵完後,或許就跟你說,我們下週家庭聚餐吧,兩個家庭一起去香港玩幾天。這就是公和私的差別。你要分清楚。

在我看來,我們的熱情好客,這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品質,也是大量歐美人所缺乏的。在我們眼裡,他們總是缺乏人情味,很難打交道,甚至喫你的喝你的,有的時候都覺得理所當然,不知道禮尚往來這個事情。

可在歐美人眼裡,「你」跟「我」的界限,有的時候是需要分清楚的,每個人跟他人,都有一個安全距離的存在。這就是為什麼,兩個剛認識的朋友,出去一起喫飯,大家會AA制,會分攤費用,一點問題都沒有,大家都很自然,彼此都沒有任何壓力。這就是文化和思維方式造成的差異化,我們要尊重和理解這個差異。

我去年9月份的時候,有次在瑞士洛桑的一家寧波飯店喫飯。當時隔壁桌應該是六個留學生,有中國人,有英國人,有德國人,還有坦尚尼亞人,應該是同學,非常熟悉,聊得很開心,中國學生還給這些老外們介紹白蟹炒年糕,介紹寧波湯圓,大家邊喫邊聊。

因為洛桑這個城市,是瑞士的法語區,所以寧波飯店的老闆娘,不會講英文,只會說法語和中文。自然,這個中國留學生就擔當了翻譯,一方面跟老闆娘說中文,一方面跟這些學生們講英文。買單的時候,他們也是很自然的,把賬單拆成六份,中國學生付的是現金,其他五個人,都是刷卡。也就是這桌飯菜,刷五次卡,收一次現金,才收齊。

可能在我們看來,這太麻煩了啊,還不如我請客,你們下次請我吧。但是對於歐美人的思維,這會給他們造成心理負擔,因為喫了你一頓,感覺總是欠著你的,時時刻刻要找機會回請你一頓,把這個人情還了,這個心理負擔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壓力,還不如大家清清楚楚,一起喫飯,那就各付各的。

或許你會說,那還有更簡單的,買單的時候,我先買了,你們回頭給我錢就是了,何必在餐廳裏,一人付一次錢,連續付六次,不是浪費時間,給老闆造成麻煩,大家面子上也不好看麼?

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好看不好看的,在他們的觀念裏,這就是再自然不過的一個事情。如果一個人先付錢,那剩餘五個人回頭要給他錢,這對於付錢的人,也是一種心理壓力。萬一這五個人,兩個立刻給我錢了,剩下三個沒給,我是問他們要錢呢?還是不要呢?如果要,對方或許會覺得,你怎麼那麼急啊,我又不是不給,我晚一點自然會給。如果不要,那損失的就是自己,心裡也會十分難受。

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選擇直接買單,分賬單買單,因為這就是讓雙方都沒有壓力,彼此都沒有後顧之憂。這個事情,從買單以後,就結束了,大家都不用再放在心上了。下次組織聚會或者聚餐,那是下次的事情,大家再約再商量就是了,誰都不欠誰,彼此兩清。

所以歐美人的思維方式,跟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大多數情況是相通的,但也有許多不同之處。求同存異,這是跟他們打交道的核心。要了解對方的想法,尊重對方的文化,纔不至於在溝通跟談判中,讓彼此心裡不快。

毅冰

微信:yibing360

2019.2.25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