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廷風一直深受觀眾的喜愛,

從《步步驚心》到《甄嬛傳》,

再到近期未播先火的《如懿傳》

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宮鬥劇情

無疑吸引了觀眾的眼球,

而恢弘壯麗的宮廷樓閣

更是讓人彷彿身臨其境。

古城瓦檐,

雕欄畫棟,

高高的宮牆隔開了幾千年的歷史。

上面五彩斑斕的彩畫,

是這些建築流光溢彩的點睛之筆。

彩畫在中國歷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中國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

彩畫不僅可以保護建築,還能用色彩裝飾木構表面。

走在古典園林中的人們,在為氣勢恢宏的建築風格所讚歎的同時,更為色澤艷麗、精描細琢的建築彩畫所折服。

一幅幅絢麗奪目的圖畫,通過色彩鮮明的對比,讓莊嚴的建築更添幾分大氣。

彩畫匠人李宏偉就是被彩畫的美所吸引,自十幾歲起就拜師學習彩畫,修繕過北京故宮午門、頤和園、中山公園、北京世博園等建築物。

他最滿意、最驕傲的就是

即墨古城文廟內的旋子龍紋彩畫

構圖繁簡適中、線條與著色技巧細膩。

算金色在內,一共運用了九種顏色,

最大的特點就是在藻頭內使用了

帶卷渦紋的花瓣,即所謂旋子。

一副古建築彩畫小樣的製作,大約需要20多道工序。

現場勘查、揣摩圖樣,到製作圖譜、立粉貼金,沒有深厚的文化積累、非凡的手工技藝和超出常人的體力和毅力,很難登堂入室,有所造詣。

李宏偉說,要在這幾十米高的樑上作畫,考驗的不僅僅是畫功,還有畫師的心理承受能力。

搭跳板像做土木的工人一樣,人站上面手拿調色盤工作,一要注意安全,二要注意繪畫內容,這就需要彩畫匠人心要靜。

一般一根普通的梁,最少要用到兩天時間,像即墨古城文廟當中的旋子彩畫梁,一根要用到五至六天,這也是最難最複雜的工藝。

雖然彩畫是可以做預製的,但李宏偉覺得預製的效果不能完全保證,所以他製作的彩畫全部採用現場繪製,保證呈現出最完美的效果。

首先在木結構表面塗上一層以

生漆、油灰、豬血、貝灰粉等材料

混合的灰料作保護層。

進行反覆打磨,使木結構平整,

工藝術語稱為地仗,俗稱補料灰。

地仗既填補了木結構的缺陷,

又保護了木結構,

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打底漆要根據不同要求,

調配各種油質顏色,

在構件上油刷多遍。

根據設計圖樣、題材,

採用大紅大綠繪製色彩斑斕的圖案,

主要有大棟的八卦,草紋、

雲紋、吞頭吉祥瑞獸等圖案,

進行油(漆)彩描畫,

工藝技術相對講究對稱均勻,

更顯精細,色彩豐富,獨具地方風格。

也有用金箔按不同的金色

從內到外或從外到內排列,

做出漸變的效果

給人以冷艷高雅而沉靜之感。

最後在金漆畫的表面塗一層明漆,

以更好地保護畫面效果,

上明漆後畫面更顯立體感和層次感。

李宏偉在繪製圖案的時候是不用直尺和圓規的,全憑經驗,一雙巧手、一雙慧眼便是他們的規矩準繩

一副圖案好與壞,全在匠心,當出現上下不統一的時候,匠人採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壓色重繪,容不得一點敷衍馬虎。

李宏偉透過精細的一筆一劃,繪製出富麗堂皇的和璽彩畫、貼近民間的蘇式彩畫以及青綠疊韻的旋子彩畫等,氣韻生動、活靈活現。

做彩畫,光技藝和心態還不夠,最重要的是尊重歷史,堅守古建彩畫傳統規制

正是這樣不變的追求和初心,讓更多的古建築穿越歷史的塵封,重新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彩畫藝術,李宏偉成立了工作室,主要採取帶徒傳藝的方式,傳授傳統古建彩畫繪製技藝。

此外,他還積極和高校開展合作,建立多種形式的人才培養機制,傳承著中華建築文化血脈。

每當站在這些勾欄、塑像、雕樑畫棟前,李宏偉常常能夠看得見前輩們當年在此勞作的手法和身影,感覺到工匠精神在自己身上的傳承。

現在,他在用帶有溫度的雙手,修補時間的裂縫,累積起一份世代相傳的精神遺產,更替千年的斑駁風華,傳遞著歲月的意義。

關注「聚米派」,瞭解更多美好、有趣的故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