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它的註冊用戶,

  平時經常會上去看一看。”

  4月3日上午,上海市“一網通辦”工作推進會議舉行。會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爲這款名爲“隨申辦市民雲”的APP打起了“廣告”。這款擁有千萬用戶的超級APP,也是上海探索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重大改革的一個縮影。

  “一網通辦”由上海率先提出,並於去年3月打響了發令槍。如果說,去年是上海實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的創建年,那麼今年,就是全市加快推進“一網通辦”的攻堅年。

  改革進入深水區,

  今年,

  上海將推出哪些紮實新舉措?

  羣衆又能收穫哪些新福利?

  速度

  流程再造,高效辦成一件事

  實現審批時限平均減少一半。實現審批提交材料平均減少一半。

  推進新増的100個業務流程優化再造事項落地。新增實現100項個人事項全市通辦。

  實現一批事項“零跑動次數”。

  “今年將把營業執照審批時間進一步壓縮到1個工作日。申請企業在取得營業執照並同步辦結就業參保的當天,即可領取公章和發票,最快2個工作日可營業。”昨天的會上,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透露。

  去年,上海相關部門將企業開辦時間由原先的22天,大幅減少至5天,今年,開辦企業將實現最快2個工作日就可營業——數字一再壓縮,這是“一網通辦”的“上海速度”。它成爲檢驗上海營商環境的試金石,推動上海營商環境實現整體性、根本性的改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上海今年提出了“雙減半”“雙100”目標。新増的100個業務流程優化再造事項即將落地,其中,不乏日益受到百姓關注的新晉社會熱點。例如,“辦理既有多層住宅家裝電梯手續”就將由市房屋管理局牽頭,對加裝電梯申請初步方案、規劃審批、房屋安全性論證、施工許可等審批事項和辦事手續進行流程優化再造。

  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爲目標,以能否做到“減環節、減時間、減材料、減跑動”爲衡量標準,一場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持續推進。

  溫度

  綜合服務,從“專才”到“通才”

  拓展“一網通辦”服務事項範圍,聚焦教育、醫療、住房、社保、民政等,與羣衆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領域。

  深化一窗受理和集成服務改革,逐步實現全市政務服務窗口“單窗通辦”、事項限時辦結。

  在線上數據通暢的同時,如何讓線下服務變得更貼心、更周到、更有溫度?

  今年上海提出,繼續推進跨部門綜合窗口的設立,形成以綜合窗口爲主、部門專業窗口爲輔的綜合服務模式。

  “原本要跑不同的窗口部門,提交的材料也不同,沒想到現在一個窗口就能辦完了。”去年12月,原上海技貿賓館因變更身份對外經營,需要辦理酒類商品零售許可證、公共衛生許可證、特種行業許可證等變更手續,涉及商務、衛生、公安等多個部門。在徐彙區行政服務中心的“零差別”綜合受理窗口,經辦人許先生一下子就諮詢到了所有辦理信息,在“一網通辦”門戶上很快完成了查詢、下載及材料預審。

  徐彙區行政服務中心。

  徐彙區府辦副主任宋開成介紹,中心目前有20餘名綜合窗口辦事人員,經過培訓後他們已經從“專才”變爲“通才”,窗口收件準確率達90%以上,當場辦結事項佔所有辦件量的75%,現場排隊等候時間減少三分之一。

  浦東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浦東新區“單窗通辦”已經覆蓋區級和開發區企業服務平臺,所有 382 個涉企審批和服務事項都可以在任一窗口辦理。

  浦東新區企業服務中心。徐程 攝

  像這樣的窗口“無差別全科受理”,今年將在全市逐步實現。

  廣度

  電子證照,擴展社會化應用

  重點推進100類高頻電子證照歸集,推動電子證照在社會化領域中的應用。

  依託“一網通辦”總門戶,建設電子印章公共服務平臺,實現法人、自然人通過網上申請、管理電子印章。

  辦事時需要帶上一沓原件複印件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如今,居民身份證、居住證、駕駛證等5類3400餘萬張電子證照已全量歸集製作,納入電子證照庫。在黃浦區,所有的街道受理中心都已配備電子掃描槍,市民只需打開手機“隨申辦市民雲”APP,窗口工作人員通過掃描市民手機中的亮證二維碼,就可實時獲取身份證、戶口簿等證照信息。

  “護照、養犬證等12類證照納入2019年電子證照目錄。現在已經基本完成了護照、往來港澳臺通行證等3類高頻電子證照的制證工作。”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除了線上線下辦事使用外,電子證照的應用範圍也將進一步擴展。“我們將明確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等電子證照在路面查驗、旅館住宿登記、網吧登記等執法管理中的應用場景,置頂細化的操作規範。”

  “無紙化”“電子化”已經成爲辦事新時尚。例如,市市場監管局上線了無紙化企業設立登記功能,通過手機APP完成身份認證和數字簽名,申請和登記機關審批全過程在線完成,實現“零見面”“零跑動”。

  力度

  監督考覈,建立“好差評”制度

  建立“一網通辦”好差評制度,定期對市、區兩級“一網通辦”工作開展評估。

  緊跟公衆需求熱點,查找服務盲區,快速迭代“一網通辦”服務功能。

  “一網通辦”做得好不好,羣衆說了算。

  昨天的大會上,李強書記指出,要強化評估考覈,抓緊建立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開闢多種渠道和方式接受羣衆監督,建立監督、整改、反饋的全流程閉環工作機制,加強與第三方專業測評機構合作,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真正使“一網通辦”成爲上海政務服務響噹噹的金字招牌。

  閔行區相關負責人介紹,

  今年1月區裏探索試點公安窗口入駐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平時,會通過明查暗訪、內部聲像遠程監控、服務評價等對窗口民警辦事效率、服務質量、工作規範等履職情況開展全過程監管。

  市衛生健康委表示,

  今年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將建立考覈通報制度,把“一網通辦”工作納入各部門、各崗位的年度績效考覈。“通過建立通報制度,把各業務條線、各區的經驗、做法進行共享,對進度落後的,還要予以通報批評。”

  新民眼工作室 楊潔

  編輯:顧瑩穎 唐夢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