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有好多朋友,都成了唐綺揚老師的鐵粉,不定期的分享她的見解。

原來不太注意星座的我,最近也成了她的粉絲,稍稍研究了一下她說過的現象,對照鞋類產業的全球狀況。

大環境不好,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訂單緊縮,製造鞋子的工廠正在大搬風,

從中國正在移往他處去,產業正在重新洗牌中。

 

唐老師的分析是真的,我也有深深感覺,鞋子產業的重新洗牌,考驗著許多食古不化的經營者,

他們的想法跟習慣,在這個網路跟科技快速流通的年代,如果不做出改變,就會遭受淘汰的威脅。

她說過,2018年會變得更嚴苛,環境會更困難。

我想起,目前正在一波波倒閉或者搬遷的工廠們,就算讓他們成功移到了更適合成本經營的地方去,

當全球經濟還是不好時,他們的日子一樣不會太好過,除非在技術上有競爭性突破,

否則真正的寒冬才正要來而已,那些哀號沒訂單或者訂單少的工廠,

考驗才正要開始。

 

中國的崛起,我們都知道,它影響了全世界。

在我的產業裡,跟我有最直接關係的影響,就是「鞋類設計師」這樣的工作需求,受到相當的影響。

因為中國的崛起,讓世界各地的客戶可以省下成本聘請設計師,到中國去,就可以有相當的服務。

很多世界各地的客戶,不再請設計師,反而需要的是「採購人員」。

 

中國工廠提供的款式每一季有的高達上百款,

過去要透過鞋子設計師幫忙從零開始打造產品的時代,它已經被改變了。

這些上百款的商品中,客戶只需要能夠精通公司成本的採購人員,透過計算就可以規劃出每一季需要的數量。

花費更是可以精準掌控,省下「從零開始」的產品開發費用。

尤其是女鞋市場,商業的運作方式因為很接近,所以客戶多半不會願意投入在風險高的產品中。

那些太過特別、成本太高的產品,正是需要設計師運用創意與時間的產品,

許多品牌與公司在景氣不佳時,不願意投入這樣的投資,轉而找尋安全與成本相對低的產品入手。

中國,正好提供了這樣的絕佳機會,讓這些客戶們可以用比較低的成本,而且有更多的選擇。

因此,來中國買鞋子,多的是款式,不怕找不到鞋款。

 

這樣的生態,讓鞋子設計師的需求降低了,也讓許多鞋子設計師必須被迫轉型。

鞋子設計師有的必須身兼多職,要對產品的成本有了解,一面設計一面做產品開發;

有的被迫轉行業,因為鞋類市場的轉變與中國崛起,讓這樣的工作機會越來越少,

未來,只會更少,不會更多。

 

全球有二個最理想的工作地點,如果你身為一個鞋子設計師,能夠在這二個地方工作,那麼機會是比別人多的。

中國、美國。

如果你沒有辦法到這二個地方去工作,那麼很抱歉的,

你就必須接受轉型或轉行的必然趨勢。

 

這二個地方,是全世界鞋類最大市場,因此對鞋類設計者的需求最高。

需求高同時也代表著競爭多,你若打算到這二地去找工作,

你也要具備許多條件,跟當地的設計師一較高下。

 

美國的部分,工作簽證與合法工作權會是第一大挑戰,

除非你具有美國公民身分或者合法工作簽證(像是:綠卡等),

否則外地來的人,從今年2017開始,美國夢似乎已經成為不可能。

 

中國部分,簽證與工作權或許對臺灣人來說不是問題,

對許多亞洲國家的人來說也不是太困難,

但是,你的挑戰會來自中國幾十萬設計畢業生,

在中國要跟這些畢業生競爭,你必須要有相當的心理準備。

 

有人說,難道身為一個鞋子設計師,最好的路不就是自己有自己的品牌嗎?

這個論點我不能完全苟同,但我也不反對確實有很多人會這樣操作或這樣想。

畢竟,要自己當老闆跟幫別人工作,這是完全二回事。

二者之間的條件跟影響因子也無從比較起,我在這裡論的,純粹是身為鞋類設計工作者的看法罷了,

我分享的不是創業的心法,更不是勸說要大家都改去自創品牌。

 

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會有製造鞋子的工廠,

也都會有賣鞋子的公司跟商店,

但是卻不一定都會有鞋子設計師,

現在如此,未來更是。

 

誰跟我們有一樣的命運呢?

許多設計師應該看完都心有慼慼焉,服裝、皮包、珠寶、布料這些設計師,

受到中國崛起跟網路的發展影響,

我想大家都有感受到大環境的洗牌效應纔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