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v土十秋季《只是先出生的我》、《先生而为师》、《不过是先出生的我》是日本电视台(NTV)制作播出的校园剧,由水田伸生执导,福田靖担任编剧,樱井翔主演,苍井优、多部未华子共演,于2017年10月14日首播。
该剧讲述了商社精英鸣海凉介但被派往私立高中担任校长,以一己之力改变学校状况的故事。


本文首发自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原文链接为 樱井翔做校长也挽救不了 | 日剧「不过是先出生的我」。

开播前这部剧也是备受关注,毕竟有国民天团阿拉希的翔哥哥做主演,多部未华子饰演翔哥哥女朋友,人见人爱的苍井优饰演跟翔哥哥针锋相对老师。这样的组合还算挺吸引年轻人视线的。

这次《不过是先出生的我》的故事简单的可以用一句话就可以说完:商社精英樱井翔被调到公司旗下高中做校长,他决心重振学校,带领经营不善的高中进行改革。

本剧是一部日本特色的高校作品,随处可见各种高校日剧的影子,偶尔感觉自己穿越去其他片场。

不吹不黑,这部剧我给的评价就是:三星半。还不错!吃饭的时候可以看!

具体评价就是:节奏适中,发呆放空也不会跟不上剧情。核心演员演技 OK。剧本老套,概念过时,但剧情完整。中规中矩,不过不失。硬是要说的话,就是如果不是很闲我也不会看。

故事从樱井翔被派去一家经营不善的高校当校长开始。一开始带著商业头脑来到学校的他,只想要快速提升学校的收入,不理解教育,不能跟老师正常交流。

很快的他发现要赚钱,得靠人,特别是教育这样造人的事业。需要老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升学率,才能之后在市场卖个好价钱。要提升升学率也好教学质量也好,全都要」心连心「。所以他开始跟人交心,致使本剧金句百出。

学校针对高一高二实施新教学方针,感到被抛弃的高三学生们,翔哥哥特地走出来跟他们说了一大段一大段鸡汤

来来去去都是一些看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其实没什么含义,都是经验老道的成年人忽悠小朋友的把戏。包括同学询问「以后翻译可以用机器代替,为什么我们还要学英语」的时候,老师的回答更是令人头疼

这个回答可以说是审题失败了!这些话也就靠背景音乐烘托来骗骗小孩子,和镜头前的观众了。闲聊瞎扯,故事没新意,还能接受,没那么好,整部剧观感就差不多是这样。就算是樱井翔来做校长也救不了。

假如樱井翔来了后真正完全使用商业的/高科技的知识改革,这部剧或许还能走向一些更贴近时代的方向。现在看著就也是把前人嚼烂的主题反复说说,推行「保守的胜利」。

本剧目前豆瓣评分 8.0。大家真的宽容。


净说大实话


2017.11.9整理一下。

第二集感想:

被老师们的态度气到了。如果不是默默暗示自己:「先破后立以后老师们会变的……」,真是有种弃剧的冲动。

我和校长的观点是一样的,这些老师并不是公务员,更何况是私立学校的老师,也算是雇员吧,但是剧中的老师们对自己的定位是偏向于专家的。这一点也可以理解,教育上的专门家。但是哪怕是研发部门也不可能和管理分割。所以正常的做法应该是管理层决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技术人员帮助细化和理解目标所需技术,然后技术专门人员实现后营销部门将产品卖出去比较符合我的认知。

所以这个学校正确的做法不应该是,校长提出想法和意见,老师们作为教育者反应可行性,然后帮助分析确定办法,如果校长同意则支持实施吗?但是从头到尾呢,只看到老师们对校长的偏见,不赞同也不好好说清楚,就是一副「我不想跟你说话」「你什么也不懂」的态度。

而且校长戴与不戴员工徽章这点对我来说是不觉得那么重要的。老师们态度因此不好我也无法理解的。一家企业、一个机构能否运营下去应该是员工的一致目标吧?不管校长是出于仕途还是其它原因,此时赤字是这个学校的最大危机,校长和老师们面对的是同一个目标,如果学校经营不下去,而公司放弃支持,老师们也将面临著失业吧。

但是显然老师们的态度是觉得运营就靠公司做,赤字了有公司的资金,他们做「好」自己的教书就可以了。然而课堂上大部分人不专心听讲,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输出,单方面认为自己做好自己的工作了。不管是作为教师还是职员的责任心都没有看到。

看到下面匿名说收视不好,我大胆揣测一下,我觉得日本收视好的日常番,比如小确丧比如一些反映社会现实的,都是比较贴近观众生活的,即使各种各样的职业,起码心态是相同的,看剧有时候所谓的金句不在于遣词用句正是在于能否引起共鸣不是吗。

所以这部剧可能会有觉得校长很辛苦,鸡同鸭讲的;或者共鸣觉得校长真的对教育一窍不通的,但是作为普通非教师职业的人,对剧里的教师真的共鸣不起来,而没有共鸣的同时,相对有共鸣的校长还是被大家压制住了的,所以看出气了那转台也是极有可能的。

第三集:

第三集感觉变好看了,终于有种「嗯果然会是樱井先生选的剧呢」的感觉。濑户康史小哥哥也终于多了戏份。校长亲自上课那段也和老师们有了共鸣,真柴老师处理电子偷窃那段也是非常让人喜欢这位老师。

而且关于「为什么学习数学/英语/日本史等等」这一剧情线也很棒。当然了,我个人喜欢的是《嫌疑人X的献身》里给出的回答,但是无论是英语老师还是校长给出的答案,都是自己思考的答案,不是要让学生也这么想而只是告诉学生这是我们思考的答案,也很符合本剧「只是先出生的我」的题目,老师只是比学生先出生,我们也在学习,也是到了这时候才思考学习的意义,我们也没有权利觉得你们还小接受不了现实。

从预告来看,既然第三集新教学成功了,第四集应该是新老教学的碰撞了吧。期待。

《嫌疑人X的献身》片段:

森刚夸张地念念咂舌,往旁伸出的的脚翘起了二郎腿。

「微积分到底有什么用处嘛,根本就是浪费时间。」石神本来已面对黑板打算开始讲解期末考的考题,听到森冈这句话顿时转身,这是不容错过的发言时机。「听说森刚你喜欢骑摩托车是吧?你看过摩托车比赛吗?」听到这个唐突的问题,森刚满脸困惑地点点头。「赛车手不能以固定的速度驾驶。不只要配合地形和风向,还得根据战术,不断变换速度。该在哪里忍耐、在哪里怎么加速,胜负全看这一瞬间的判断。你懂吗?」「懂是懂啦,但这和数学有什么关系?」「这种加速度的变化,就是将那一刻的速度微分。说得更进一步,所谓的行车距离,就是把不停变化的速度加以积分。比赛时每辆摩托车跑的当然都是同等距离,所以为了获胜该如何调配速度的微分,就成了重要要素。怎么?这样你还认为微积分毫无用处吗?」也许是无法理解石神说的内容,森刚露出困惑的表情。

「可是,赛车手才不会像这种事,谁管你什么微分积分,他们应该是靠经验和直觉取胜。」

「他们想必如此,但是从旁协助比赛的工作人员却非如此。该在哪里怎么加速才算赢,他们会反复进行模拟,推演战略,这时就会用到微积分。或许当事人自己没有意识到,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使用的电脑软体的确应用了微积分。」「既然这样,只要发明这种软体的人念数学不就好了。」「也许吧,但谁也不敢保证你将来不会成为这种人。」森刚夸张地往后仰身。「我怎么可能变成那种人。」「就算不是森刚,也可能是在座的某位同学,数学这门课就是为了这样的某人。在此我要声明,我现在教你们的,只不过是数学这个世界的小小入口。因为如果不知道那是在哪里,自然也就无法进入。当然,讨厌数学的人可以不用进去。我之所以要考试,只是想确认你们是否起码知道入口在哪里。」

第四集不写了。就从第五集预告说一句,不希望校长和真柴老师有感情戏份……


总结几个印象深刻的点~

原文链接:学校大改造--用一剧部解决经典校园问题(老师、家长必看)

看到「先生」两个大字的时候,我对这部剧的想像是: 老师智斗熊孩子的日常。看了几集之后,

才发现它是一部理想教学指南。 无论你是为学校事务操心的教育工作者,迷茫的学生党,还是为孩子头疼的父母,都或多或少能从中得到启发。整部剧的主旨是「我不过是先出生而已」,这也是剧中鸣海校长对待学生的态度--虽然我比你们年长,但没有因此高你们一等。我可以告诉你们我的经历和想法,但这并不是唯一的答案。1. 「老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学数学有什么用?三角函数和因式分解工作时用的到吗?学英语有什么用?不是有机器自动翻译吗?学文言文有什么用?和现代生活有什么关系?...

想要改变学校授课方式的老师们,面对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来自学生们对「学习」的质疑。

校长是这样解释的:学习数学可以锻炼我们正确判断的能力。成年之后,有时会接到一些可疑的邀请,还有一些稳赚不陪的投资诱惑。如果你数学很好,就能够想像出自己投资的钱是如何产生利益的,也能注意到不靠谱的投资机会中的矛盾。通过学习函数和微积分,我们能学到看待事物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手段,从而培养自己正确判断的能力,这将成为我们闯荡社会必不可少的技能。

这个答案不能说是面面俱到,却给老师、家长、以及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路-如果你用心去了解一个学科,这个学科的思维,会在你以后的生活中出现,给你的生活更多种选择。所谓「有用」和「没用」有时只有一线之隔。

2. 如何使课堂更有趣?——主动学习教学法

剧中有几节采用主动学习理念的课程——

数学课--老师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圆,中间用一条线连接。第一个圆是开始,第二个圆是目标,老师的目标是通过自主学习让每个同学解决那条线上的题目,从而到达那个目标。

英语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要学习的句型「There is/are xxx",学生两两一组,每个学生手里都一幅画,上面画著相似却有细微不同的场景。所以学生的任务是,利用There be 句型,找出自己和组员画中的不同。

历史课--整个课堂被分为几组。各组的学生分别代表奴隶、平民、贵族等。然后让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思考同一个历史问题,进行辩论。

所以,到底什么是主动学习呢?

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学习,制定目标,而不是被动式接受知识灌输。但老师也不能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有学者建议主动学习课堂可以遵循这么几个原则:一是要有目的性。老师设计的教学任务要与学生关心的事情相关。二是反思性。学生能去思考他们学习的知识。三是协商性。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制定教学目标和方法。四是辩证性,课堂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提出各个方面的探讨,不是非黑即白。五是场景性,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问题在不同场景中的解决方式可能不同,多融入生活中的例子。

3. 「他们还只是高中生啊!」--该把高中生当孩子吗?

学校里大部分老师认为,高中生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处理他们的事情时要采取更温和的方法。而原本在公司上班没有教学经验的鸣海校长,却主张把社会现实直接告诉学生们。

所以无论是处理校园暴力还是商店偷拍漫画书事件时,鸣海校长总是忍不住说出自己的真实看法--「你们这个在我看来就是小儿科。」;「这样做是在折磨作者」。

从这里就可以发现两代人交流的问题。校长并没有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学生训话,他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来给学生建议。但学生的第一反应还是接受不了,因为校长砸过来的现实太沉重了。

不过校长也有发挥的很不错的时候,比如他对准备选择各个出路的高三学生说的话(节选)——

就职组说:社会上不讲理的事情会理所当然的发生,不讲理的人多的是。这种情况正是划清界限的时候。什么时候该加油,什么时候该逃离。请大家充分考虑后,划清界限。

专科组说:你们在专科学校学习的,恐怕不管是哪一行,都只有基础中的基础。等你真正走到工作岗位上,你最开始肯定还是什么都不会的。而真正在工作上需要的技能,你需要在工作现场不断学习。

大学组:觉得大学毕业好找工作,还有先上大学再说的人应该有很多吧!以现在你们的水平,能考上的大学绝对不是那些对找工作有利的学校。所以大家必须作为一个人,以实力才决胜负才行。

4. 这是一部给出了操作方案的理想化电视剧

看各种影视作品的时候,总有人评论「太美好了」或者「不真实」——因为现实中的阻碍哪有这么少?就算真的这么少,又怎么会这么轻易的解决呢?

不过,「美好」本身是褒义词,有这种感想是因为喜欢作品中的氛围,生活中却没感受到。可没感受过美好,不代表它不存在,不代表它不能存在。

平心而论,《不过是先出生的我》没有狗血的剧情,很多场景平实的就像你我的高中生活。最可贵的是,它给主角设置障碍,也给出了合情理的解决方法,却没有给主角打不败的光环。主角也是在不断挫败与反思中成长起来的真实的人。

所以,看到最后的你,除了感叹电视剧的美好之外,是否可以多想一步?想想如何改变自己一点点,从而使大家都离那个理想更近一点?


刚刚看完第四集,正好看到问题就随便说说。在这部剧中所看到的对一些教育制度的反思已经一些真实存在于校园中的现象的思考还是很有观看意义的。但是感觉情节的亮点不多推进略微缓慢容易乏味,而且对于剧集未来发展没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不过总的来说还是一部不错的日剧。虽然是晨间剧的画风却没有通篇讲大道理,而更多的是从方法论出发,鸣海校长对这些高中生讲的也全都是一些可能你学长学姐会在酒后和你讲的一些话,很残酷,但也很现实。现在就看这部剧后面几集的发展了。弄得好就是一部出彩的教育类校园剧(好像也有往励志职场剧发展的可能?)弄得不好也就是一个后期有点乏味的校职剧但是霓虹的观众好像不怎么买账...—————————————————————————片头曲蛮好听的sho桑还是帅的呀

感觉《只是先出生的我》还是好看的,到目前为止第九集里出现的一些问题,在我的学生时代也出现过,会想那个时候要是也有鸣海校长这样的老师该多好,很多学生时代的疑惑是很多年以后自己渐渐明白的,国欠校长啊~


最终话结束了。なるみんありがとう
这个问题问的早了点。只播了两集,无法评价。目前看来剧本还是比较有新意的,就看下面校长大人如何打怪升级了。但似乎霓虹人民不是很喜欢这个题材?收视率扑的很快,希望后期能再涨涨,不然今年我团这两部剧收视率都扑了可不太好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