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者挖到「千年鸡汤鼎」。(图/翻摄自《澎湃新闻》)

▲盗墓者挖到古鼎,打开后还发现「千年鸡汤」,就像是刚煮好的一样。(图/翻摄自《澎湃新闻》)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山西省闻喜县日前破获一起盗墓案,追回春秋时代晚期的4口镈钟、和一个鸡汤鼎;离奇的是,盗墓者面对记者询问侃侃而谈,表示当天挖到那口千年铜鼎后曾掀开查看内容物,发现里头还装有鸡汤,就像是刚做好的一样,还能清楚看见鸡骨头,但鸡汤一碰触到空气才短短几秒,立刻变质发黑,还飘散出阵阵恶臭。

根据《澎湃新闻》报导,当时到墓者在闻喜县一处田园中发现规模庞大的古墓,并从中挖出4口镈钟及1口鼎,随后交由田姓嫌犯修复镈钟;田嫌供称,镈钟刚出土时惨不忍睹,几乎是烂成「一块一块的」,就连钟上的漆也都剥落,他足足花了7、8个月才将4口镈钟全数修复完成。

田嫌表示,由于他经营古玩店一段时间,结识了邱姓嫌犯,便委由他寻找买家,约一个月后顺利与收藏家牵线卖出3口镈钟,双方以780万元成交。除了历史悠久的镈钟外,参与盗墓的其中一名李姓嫌犯还表示,当天还在墓中发现一口鼎,众人好奇打开一看,赫见一整锅的「千年鸡汤」完好在内,就像是刚煮好的一样,清澈透明的汤汁中甚至还能清楚看见鸡骨头,但神奇的是,这锅鸡汤完好的样子仅维持了短短几秒,接触到空气后立即迅速腐败、发黑,还散发出阵阵臭味。

山西警方表示,自2018年1月至9月,山西一共破获了400起文物犯罪案件,追回的文物多达4734组、5789件,超过过去5年的总和。

据悉,镈钟始见于殷末、盛行于东周,是古代的一种青铜制的大型打击乐器。据史籍记载,镈钟是一种身分地位的象征,古代贵族在宴飧或是祭祀时,会将镈钟同编钟、编磬相和,以槌叩之而鸣;而鼎则是古代的一种煮食器具,早在新石器时代古人就开始使用陶鼎,随后经过夏商两代发展,青铜鼎的使用在周代达到鼎盛,除了被作为食器外,鼎亦被当作盛装食物配料的器皿、祭祀用的礼器,甚至还被当作刑具使用。

▼商周、春秋时期盛行的乐器「镈钟」。(图/翻摄国立历史博物馆官网)

▲▼镈钟,殷商、春秋时期的乐器。(图/翻摄国立历史博物馆官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