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領域1——敏捷準則和理念

任務1:倡導敏捷的準則和價值觀,在整個團隊乃至客戶與團隊之間形成一種共同的理念

任務2:推動並確保每個人對敏捷價值觀、準組、敏捷實踐和術語達成共同的理解,從而有效工作

任務3:通過對組織的教育和對過程、人員和行為的影響,支持系統或者組織層面的變革,從而讓組織更高效

任務4:進行可視化管理,維護高度可視化的信息發射,顯示團隊真實的進展和績效,從而增強透明度與信任度

任務5:營造一個安全、信任的團隊氛圍,允許每個人犯錯,因為這樣能夠讓他們從中學習並不斷改進工作方式

任務6:嘗試新技術和新想法、探索更高效的工作方式,提高創新能力

任務7:通過協助共處鼓勵團隊成員分享知識、降低知識孤島風險、並減少阻礙

任務8:構建一個安全、尊重的環境,鼓勵團隊內部的自發的領導,嘗試工作方法的持續改進,培養自我組織和授權的意識。

任務9:踐行服務式領導,支持並鼓勵團隊的努力,讓他們可以發揮最高水平並是持續改進

二、領域2——價值驅動交付

1、定義正向價值:

任務1:定義可交付成果時,識別可以增量產出的內容,最大化他們對幹係人的價值,儘可能減少價值的工作。

任務2:針對功能的可接受標準達成共識,及時調整優化需求,從而交付價值

任務3:根據項目和組織的特點及團隊經驗來進行過程定義,從而優化價值交付

2、避免潛在的不利情況

任務4:將需求劃分為最小可售功能,擬制小版本的增量交付計劃,儘早實現確認和交付價值

任務5:限制增量交付的大小,增加幹係人評審的頻率,從而以最底的成本儘早地識別和幹預風險

任務6:持續評審增量交付,尋求客戶的反饋,從而確認和提高商業價值

3、優先順序

任務7:與幹係人緊密協辦,確定工作單元的優先順序,從而最大化交付物的價值

任務8:頻繁地評審和維護工作成果,品質為先,從而降低增量開發的總成本

任務9:持續地識別和調整環境因素,經營因素和基礎設施的優先順序,從而改進質量、提升交付物的價值。

4、增量開發

任務10:組織幹係人進行運行評審或定期檢查,從而獲取對過程中和計劃中工作的反饋及修正。

任務11:將價值和風險均放入待辦事項,兼顧可交付單元的開發以及風險規避,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大化總價值

任務12:定期確認和重排需求的優先順序,以響應環境的變化和幹係人需求的變化,從而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任務13:考慮解決方案的應用環境。找出並調整相對非功能性需求(例如運營和安全)的優先次序,從而將失敗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

任務14:通過檢查、評審和測試,頻繁地對工作產品進行評審,從而進行產品和過程的改進。

三、幹係人參與

1、理解幹係人需求

任務1:識別並讓被授權的幹係人參與定期評審,確保團隊瞭解幹係人的需求和期望

任務2:在項目實施中,通過儘早的、貫穿始終的知識分享,識別並讓所有幹係人(當前及未來的)參與,確保信息和價值流不受阻。

2、確保幹係人參與

任務3:通過在關鍵幹係人中形成一種工作協定去建立幹係人關係,促進幹係人參與和有效協作

任務4:持續評估項目和組織中的變化,維持適度的幹係人聯絡,確保幹係人都能適當地參與項目

任務5:在組織和成員之間建立合作性的行為,營造羣體決策和衝突解決的氛圍,提升決策質量並減少決策時間

3、管理幹係人期望

任務6:通過設立一個總體的願景和一系列的目標,在各個增量的層級(產品、可交付成果、版本、迭代)上建立共同的願景,平衡幹係人的期望並建立信任

任務7:通過促進幹係人之間的交流,建立並保持對成功的標準、可交付成果和可接受的折中等事項的共同理解,平衡幹係人的期望並建立信任

任務8:通過對團隊進度、工作質量、障礙和風險的溝通,讓工作狀態透明可見,從而有助於主要幹係人做出有效的決策。

任務9:提供詳略適當的決策、兼顧確定性和適應性,讓幹係人更有效地制定計劃。

四、團隊績效

1、團隊組建

任務1:與團隊成員一起制定規則和流程,從而培養團隊凝聚力,加強團隊成員對共同成果的承諾

任務2:組件一個擁有項目所需的基本人際關係技能和技術技能的團隊,從而如期創造商業價值

2、團隊授權

任務3:鼓勵團隊成員成為通才型專家,從而縮小瓶頸,打造高績效的跨職能團隊

任務4:授權團隊並鼓勵自發性領導,實現團隊自組織,從而產生有效的解決方案並管理複雜性

任務5:持續挖掘團隊和個人的激勵因素及不滿因素,確保團隊在整個項目中保持高漲的的士氣和高效的產出。

3、團隊協作和承諾

任務6:通過共同辦公或者使用協作工具,在團隊內部及響應的外部幹係人之間保持緊密溝通,減少誤解和返工

任務7:減少幹擾因素,創造可預測的產出,最大化交付價值

任務8:分享項目願景,協調項目目標和團隊目標、確保團隊理解如何將個人目標融入項目整體目標

任務9:鼓勵團隊通過跟蹤和測量之前迭代或者發布中的實際表現來測量他們的速度,以便更好地瞭解他們的能力並進行更加準確的預測

五、適應性計劃

1、計劃的層次

任務1:在各個不同的層面(戰略、版本、迭代),每日進行詳略適當的計劃,採用滾動式計劃和漸進明細的方法,兼顧產出可預測性以及開拓機會的能力

任務2:鼓勵關鍵幹係人參與計劃、公佈計劃結果使計劃活動公開化、透明化、從而增強團隊的承諾,減少不確定性

任務3:項目實施期間,設立並管理幹係人的期望,在各個層級做出相應的承諾,確保大家對預期的可交付成果達成一致的理解

2、適應

任務4:定期回顧項目可交付成果的特點、大小、複雜度、重要性、根據回顧結果調整節奏和計劃過程,最大化交付物的價值

任務5:根據團隊學習、交付經驗、幹係人反饋、產品缺陷等情況,檢查並調整項目假話,對應需求、時間、預算、優先順序等方面的變更,從而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

3、敏捷估算

任務6:使用漸進明細的技術估算項目的大小,不受團隊速度和外部變數的約束

任務7:綜合考慮運維需求和其他因素去調整生產能力,制定或者更新估算區間

任務8:預計當前對項目所需投入的概略理解,制定一個初始範圍、時間表和成本估計區間,從而確定項目管理的起點

任務9:基於對項目所需投入的最新理解,重新調整項目範圍、時間表和成本區間,從而管理項目

任務10:持續關注資源生產力、項目規模、速度指標等方面的變化,使用這些數據來評估剩餘的估計。

六、問題發現與解決

任務1:通過鼓勵對話和試驗去營造一個開放、安全的環境,將影響團隊速度或妨礙交付價值的問題和阻礙展露無疑

任務2:在項目的各個節點上教育和鼓勵團隊參與,識別威脅和問題並在合適的時機解決,改進導致這些問題的產生的過程

任務3:確保問題由合適的團隊成員解決,對於無法解決的問題,重新設定期望,從而最大化交付價值

任務4:維護一個可見的、實時監控的、按優先順序排序的威脅和問題列表,加強責任意識,鼓勵採取行動,跟蹤責任人和解決狀態

任務5:通過維護威脅列表並將相關活動整合到工作待辦事項中,達到對威脅和問題狀態的溝通,保持透明度

七、持續改進(產品、過程、人員)

任務1:通過定期評審和整合團隊實踐、組織文化及交付目標,定製和調整項目過程,確保在組織規劃與標準的框架內實現團隊效能

任務2:經常進行回顧和改進試驗,改善團隊過程,進而不斷增強團隊、項目和組織的效能

任務3:通過增量交付和頻繁演示,尋求反饋,從而改進產品的價值

任務4:營造持續學習的環境,提供讓成員提升技能的機會,從而打造一個通才型專家的富有成效的團隊

任務5:審查當前的過程元素,進而價值流分析並消除浪費,提升個體效率和團隊效能

任務6:在團隊和組織之間之間傳播知識和實踐,推動系統性改進,防止同類問題再次發生,提升組織的整體效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