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裏兄弟在杭州加盟了一個一人食火鍋,今天就聊聊這個項目,折騰了半年,終於開起來了。坐標阿里巴巴西溪園區的富力天貿廣場,試營業階段,感興趣的可以去試一試。

(獨聚這倆字挺值得琢磨,拆開來看,孤獨和相聚的矛盾體)

所謂的一人食火鍋,就是一個一個小圍擋,自己把自己圈起來喫火鍋,互不打擾。抖音也刷爆過。

一人食背後的邏輯是啥?受眾是誰?是不是曇花一現?能不能做?在哪做?

(反正我也沒做過,瞎扯淡被,你就看看在不在理吧,在理就聽聽,不再理歡迎辯駁、討論,理性溝通,不噴就行

我現在的感覺吧,就是越做這個自媒體,越覺得自己無知和渺小。需要掌握的知識體系和需要了解的東西太多,所以在輸出自己觀點的同時,也真心能夠希望跟大家交流,學習)

還是從需求聊起來吧。

其實任何項目是好是壞,沒有絕對。大家應該從辯證的角度去考慮,一竿子打翻是武斷的。所以我還是想從「需求」這個底層動因聊起來。

為啥國外變態那麼多,乾的各種事聽起來都匪夷所思,同性戀啊、虐X啊,一個很簡單的道理,飯飽思淫慾,那淫慾也飽了,是不是琢磨更高層次的需求了呢?

還是要回到馬斯洛需求圖譜來看,喫飽喝足了,人的需求就會發生變化,一層一層的往上遞進。

把需求對應到餐飲行業裏,無非就是正餐、快餐、小喫、甜品/飲品。對吧,簡簡單單那就這幾類。你玩出幺蛾子,也跳不出這個大框架。

剩下的就是我們去細分用戶需求,找對應的細分市場。做牛排的挺多,對吧,王品臺塑牛排就是靠「一頭牛僅供6客」的slogan,去細分喫牛排的這部分人羣,打出一個消費場景:「只款待心中最重要的人」,這個定位你聽起來就很清晰了。看到這個slogan你就會想到,你請貴賓的時候,王品臺塑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回到馬斯洛需求上來看,這個時候你喫的是飯嗎?是,也不是。因為這個時候這個品牌還解決了你的「社交和尊重」的需求。

因為王品說的「一頭牛上哪些肉剔出來給尊貴的客人」,也許你根本就不知道,更也許根本喫不出來,這個邏輯對吧。

再說一下逆天服務的海底撈啊,你要說他好喫,我第一個出來反對!那你為啥去喫嘛!受寵若驚的服務背後,則是滿足了你受寵若驚的「被尊重的需求」

你說一個好好的餐飲,怎麼就演變出來那麼多亂七八糟的玩意。本質上兩點:

第一:競爭加劇,倒逼品牌多維度細分

第二:需求升級也好,降級也罷,倒逼品牌多維度創新。

宏觀上來講,餐飲再也不是單純拼價格、拼味道的簡單競爭(當然也不是說這兩點不重要,相反是非常重要),而是一個多維度,多元化的競爭態勢。

注意我說的多維度!!!回到火鍋這個大品類的演變歷史上,川渝火鍋是霸主,但是什麼北派、粵系、江浙火鍋流派也都活的挺好。

大類是細分完了,再在小類上細分被,食材這個維度上開始拼的,比如「毛肚-巴奴」以及「鴨血-譚鴨血」,還有從乾淨衛生角度來打差異化的,號稱一次用油什麼什麼的,都可以被作為核心的賣點。

常規維度細分完,又出來個呷哺呷哺小火鍋,一下把火鍋這種正餐變成了翻檯快、價格便宜的快餐物種。你看,又從另外一個維度細分出來。

上面這些細分產物,我們在不考慮品牌溢價的情況下,理解起來就很簡單了。喜歡毛肚和菌湯的喫巴奴,喜歡服務的喫海底撈,南方小夥伴自然也更喜歡清淡、偏甜的湯底,中午忙又想喫火鍋又不想那麼麻煩的,就來個呷哺呷哺咯。

這就是你的差異化產品解決了不同細分用戶的需求。

誒,說了半天,終於回到了一人食這個事情上了,除了上述各個維度的競爭以外,有人把社交+火鍋做了融合,做了一個孤獨寂寞冷的一人食小火鍋。背後的邏輯便源於此!

這幾年,靠消費情緒、販賣感情最成功的一個品牌,是啥?江小白被!補充:凡是沒絕對,江小白沒有強的渠道拓展能力,僅靠一個情緒,是成不了的。(這個我計劃是單開一篇文章,聊一聊)

既然一人食出來了,我們依舊要問一個問題,它為誰?提供了什麼產品,同時該產品解決了顧客什麼樣的需求?

一人食的精準受眾是sei?看下圖:

情緒泛濫是核心層,也就是鐵粉,持續復購的鐵粉:他們孤獨、寂寞、冷,情緒泛濫,躁動的青春無處安放。這種粉絲必然非常喜歡這種消費場景,孤獨的喫完,孤獨的走。他們缺乏社交,又渴望社交。

第二層呢,就是一般孤獨啦,像當初年輕的我,孤獨又寂寞,是最討厭下班喫飯的,喫啥都是喫,喫飯對我來說就是填飽肚子,僅此而已。如果呷哺呷哺和一人食火鍋擺在一起,在味道、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我會選擇一人食火鍋。

但通常情況下,一人食只是個人的一個生活狀態,不受食物的影響,我自己喫麥當勞也是喫,自己喫拉麵也叫一人食,可替代的產品很多。

第三層就是喫瓜羣眾和打卡羣眾了,喫的是新鮮感。喫完拉倒。復購率嘛,基本上很低。

所以一人食的邏輯基本上就是這樣。按照這個邏輯,除了一人食火鍋、炒速食麵+一人食,烤冷麵+一人食,任何餐飲品類+一人食,理論上都是成立的。(比如大家都知道一個片子叫深夜食堂,也是在販賣情緒和社交)

下面就是重點了:

邏輯成立,能不能做呢?答案是危險係數極高!尤其是小白!

第一:產品沒壁壘,真的是一點壁壘都沒有。不存在消費者喫完覺得味道很驚艷,比呷哺牛逼,比海底撈牛逼。餐飲的本質還是要回歸產品,產品沒有差異化、沒有競爭壁壘,可替代性太大。一人食只是一種模式上的創新,每個餐位一個擋板,就可以理解為一人食,從產品層面這就有點危險了哦。

第二:核心鐵粉圈層受眾基礎太小,大多數都是二三層(圖中)的「一般孤獨患者」和「喫瓜羣眾」,他們有一人食的需求,但「一人食火鍋」也不是他們的首選。剛才也說了,自己喫啥都是一人食。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餐飲一直在往細分垂直的方向走,越細分,粘性、復購率就越強。比如貓山王這種榴槤甜品,榴槤這麼臭的玩意,做足了細分還能有生存空間呢。雖然上面第二條也說了,一人食的鐵粉雖然也少,但理論上足夠細分的話,你可以活的很好!

但是!你有沒有能力玩轉「一人食」?!這個命題是很致命也是很核心的。

這個可就不是單純餐飲的範疇了。

我先問你倆問題,1、胡桃裏的菜好喫嗎?2、海底撈的產品好喫嗎3、北京8號苑(之前文章分享過,班花麻辣燙的鼻祖)為啥能活十年,現在還需要提前一天預約才能喫得上的狀態。

還是我之前分享過的一個概念,就是把策略是否上升到了戰略高度。

簡單來說就是你能不能把單點玩到極致,海底撈的服務可是系統底層級的服務,是戰略上的高度(班花麻辣燙那篇文章有詳細介紹,就不囉嗦了)

主打校園懷舊主題的串串,是不是個好的創業項目?

一人食玩的是啥,是孤獨的一種情緒,情緒是什麼,是社交!你靠一個擋板,一人一個餐位,就能把社交、孤獨玩明白,那你真是異想天開了。你覺得你的核心鐵粉會為了這個成為你的死忠嗎?

剛才也說了,一人食產品談不上最好,但是你用心做也不會差,算二流可以吧。二流產品,一流的環境體驗(胡桃裏)。二流產品,一流的服務(海底撈)。這些商業模式都已經被驗證是成功的了,這個就沒什麼好爭論的。

核心問題是你能不能玩轉社交這個概念!!!!

玩轉是什麼意思呢?一人食火鍋店裡有本冊子,上麵食客都可以寫一些東西,寫給自己也好,寫給陌生人也罷,很好的一個玩法,但這都還是單點!如果你能圍繞「社交」,準確來說「陌生人社交」,去變成一個基於孤獨情緒聚合的社交平臺或者社交文化。(比如在喫火鍋的基礎上,除了場景的設計佈局,內容上也圍繞交友、情感交流、興趣玩樂這些方向,具體方法論還是參考班花那篇文章吧)

這個時候,你的核心競爭力就變成了「一流社交+二流產品」這樣一個定位。懂我意思吧。

這意味著啥,意味著一個餐館老闆,除了要能搞定餐飲,還要能喫透社交的運營和內容。你說難度係數高不高。

我畢竟是個鍵盤俠,這些東西還是一些理論上的東西。基於火鍋為切圖點,去融入社交,難,難得很!(三體人降維打擊,那篇文章也分享過一個甜品店的成功案例)

分享幾個秒殺競爭對手的,「降維打擊」創業思路~

說實話,如果是我來做一人食火鍋,怎麼去玩轉這個社交,也是要不停地試錯和摸索。我可以拿我自己的社羣舉例子,大家應該都加過各種各樣的羣(免費也好,付費也罷),大部分都是會在短時間成為死羣,沒人說話。

我之前也很怕做社羣,做到最後做死。很欣慰的是,現在兩個羣,很慶幸每天大家都很活躍,一羣比二羣早一半的時間,所以看了下聊天存儲情況,比一羣少一半正常。

這都跟我全職,花大量時間和心思在這上面有關。我也都是在不停地試探摸索著前行,未來羣的生命週期到底有多少,我也不清楚。我只能說難,很難,不投入全身心的精力很難做好。

所以一人食想成功且越活越精彩,最最核心的還是要看你能把那份孤獨,那種社交做到什麼樣的成都,想像一下電視劇:深夜食堂那種畫面感。

總後總結一下吧,對這個項目來個星級評分制:(滿星五顆星吧)

商業模式難度

具體原因我整篇文章都在聊這個事情。

老闆能力要求

老闆不僅要懂餐飲,還要打造出深夜食堂的溫度。

投資金額

沒啥壁壘,這玩意根本不用加盟,房租成本和麪積成本控制一下,三十萬左右搞一個難度不大。

技術壁壘

就是對接一些靠譜的湯底、湯料供應商,食材也做一些把控。

大眾接受度

這玩意在一線和準一線,部分地區可能適合。我搜了一圈北京的大眾點評,愣是沒找到。

受眾人羣

對人羣質量要求很高,注意這裡說的受眾人羣,可不是以消費能力高低為判斷標準,一人食小火鍋客單價也就50-60元,這裡說的質量高,說的是孤獨寂寞冷、情緒泛濫的人,三四線城市就不用說了,少。一線城市的大學生或者備受壓抑的辦公室白領,會是目標受眾。

選址要求

對應到你翻檯率的問題,選在單一的辦公商圈,死路一條。複合型商圈或者mall周邊的二流位置,又類似於之前分享自助冷串店的選址,興許還能在非用餐高峯期保證一定的翻檯率。所以選址要求簡單來說,核心點位不用強求,但是核心商圈一定要卡位。

盈利難度

作為快餐,餐檯率不夠,杭州兄弟目前就是中晚高峯時段有人,其他時間沒人,定位快餐的話,單位時間用餐時間過長,必然導致你翻檯率的降低。

不過他位置選的還可以,周邊白領寫字樓、高校、mall都涵蓋在內。暫時推廣還沒打開。

祝他成功,然後這個品類,小白慎入。

-----

依舊是付費社羣介紹時間:

目前兩個羣,快600人了,好在自我感覺運營的還不錯。大家能在裡面保持長期的活躍和交流,誰有問題了,大家也願意獻計獻策,分享解答。

做社羣快四個月了,每天日常幾百條聊天不算多,一千條往上的聊天記錄也不稀罕。爬樓的也有反饋說能從大家的聊天裏學到不少東西的,當然也有覺得價值不大的,不願意爬樓的,這個完全看個人。

社羣呢,只是供大家交流,也是碎片化的信息分享。羣裏有小白,也有成功的餐飲店老闆,也有不成功的。大咖不少,上次居然還挖出來一個大律師,哈哈。所以不定期,羣裏會邀請內部的餐飲人做直播分享,分享一下他們的開店心得和成功經驗。

除了這些呢,星球上的硬貨也挺多,主要是圍繞開店系統性的知識,每週定期更新。

最後呢,知識只是價值之一,嘿嘿。優選項目和技術,對接靠譜的品牌,並且做一個負責任的老牛認證體系,是我接下來準備正兒八經做的事情了。

總之,社羣價值會越來也大,越來越多,歡迎加入,直接掃碼可加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