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轟轟烈烈的五一小長假定論帶來了熱議,總理用心良苦的調休四天,讓一衆勞動人民和在校學生們都歡樂不已,紛紛計劃起自己的假期。只是,很多人不禁想問了,放假這件事是自古以來便有的嗎?古人們都有假期嗎?假期又有什麼歷史由來呢?

  其實,古人也是有假期的,古代假期最早是叫“休沐”,所謂“休沐”就是沐浴和休息,而目的則大多是爲了慰勞公務繁忙的官員們,以安其心。

  早在西漢時期,休假制度就已經被確立,據《漢律》記載:“吏員五日一休沐。”意思是官員每工作五天就放一天假。除了常規休息,每年冬至、夏至也各放五天假。官員還有喪假和探親假,如果遇到特殊的假日,比如皇帝誕辰,就又會放假三天,這樣算起來,朝廷的官員們一年差不多能休假七十三天。

  在魏晉南北朝時,創新性地產生了輪休制度,官吏間可以相互“輪休”,因爲這個制度契合人性化治理,後來爲各個朝代所延續。

  休假的傳統一直延續到隋唐,直到唐高宗時,由於國事繁忙,朝廷把五日休沐改爲“十日休沐”,也稱爲旬休。官員每工作十天就放一天假,分爲上、中、下旬各一天,稱之爲“旬假”。

  到了宋代,假期就更多了,因爲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傳統節日最多的朝代,並且沿襲唐代的“旬休”制度。不但開創了“天棋節”這樣的新節日,而且逢節必休。

  宋代有五個“黃金週”:元日、元旦、寒食、天慶、冬至各放七天假,聖節、上元、中元、夏至、臘月各放三天假,這樣算下來,全年公假日七十六天,只這一項便超過了漢朝一年的假期,再加上“旬休”三十六天,假期之多,可想而知。

  到了元朝,雖然依舊沿襲了唐朝的旬假制度,但由於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的緣故,元朝減少了很多傳統假日。元代規定:“若遇天壽、冬至,各給假貳日;元正、寒食,各三日;七月十五日、十月一日、立春、重午、立秋、重九、每旬,各給假壹日”。所以全年只有十六天節日假日,如果加上旬假三十六天,元代初年的全年公休假期只有五十二天。

  而到了明清時期,旬假制度基本被取消,明初只有十八天假期,也許是爲了休養生息,官員們勤勉工作,再加上有朱元璋這麼一個勞模一般的皇帝,假期少也是意料之中,而清代時,只留下了三個假日:春節、冬至,以及皇帝的生辰,後來爲了學習西方,將星期天作爲公休日,假期制度就這樣一直延續到民國。

  說到這裏,讀者們不禁要問了,在沒電沒網沒遊戲的古代,古人們的假期都是怎麼過得呢?

  第一個被青睞的自然是旅遊,在好山好水無污染的古代,外出遊玩可以說是歷朝歷代節假日的主題,但由於古代受到交通工具的限制,人們在節假日多選短距離的郊遊,還有不少文豪詩人在遊山玩水中留下了備受後人傳頌的佳作。

  接下來,不得不提的就是健身!沒錯,古人也會利用難得的節假日參加體育健身活動,或是看看比賽什麼的,由此形成了許多節假日體育活動,比如盪鞦韆、蹴鞠之類的。

  但不論是郊遊還是健身,節假日的一切活動安排都是爲了放鬆身心,古時候喜歡宅在家裏的人也不少,這時約一衆好友于家中喝酒談話,或是享受承歡膝下,天倫之樂,與兒女同堂,豈不樂哉?而一人之時,還可以看看書、寫寫字、做做畫,又該是多麼愜意而文雅啊!

  古人們的假期生活是不是同樣有趣而豐富呢?小編在這裏也希望大家能有一個美好的假期!

  大家對假期文化有什麼其他的見解呢?歡迎積極點贊留言,喜歡本文章,記得轉發收藏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