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吉尔(Tangier)的旧城区,由港口延伸至北面高地,大半个旧城区是在斜坡上建立而起,游客走逛旧城区的参观路线得规划妥当,以免体力难以负荷。

 

 

 

 

 

坦吉尔的旧城区有如古代希腊罗马时代的圆形剧场,西北侧是高地,一路向东沈降至码头处,因此从西北高处往东南低处,最理想且省体力的参观路线。

(蓝色虚线是偶绵的行进路线,自西北方进城,从东南出城)

  

 

 

 

 

medina这个字,泛指北非地区较古老、较传统的小城镇。当该地出现现代化的新城镇时,被保留下来的旧城镇就称之为medina,通称为旧城区。

 

 

 

 

 

坦吉尔旧城区的城墙,最早是在罗马帝国时期所建造的,即便城墙外围的新城区已发展至国际化的规模,但旧城区里改变却是传统保守且缓慢

 

 

 

 

 

兴建在高地上的旧城区,发展出了斜坡文明,房屋建筑就兴建在一层一层的缓降平台上,有如巨大的阶梯,布满整座城区。

 

 

 

 

 

部份商家充份利用自家门口的阶梯平台,摆置商品做起生意。

 

 

 

 

 

过于陡峭的斜坡巷道就会兴建阶梯,方便路人行走其上,也还好导游是带著大家从高处往下走,要是反过来从低处向上逛,Tony一定会第一个喊投降啊

 

 

 

 

 

路经一间店面,询问店家之后,店家同意让大家拍摄内部;一张桌子、几张矮凳,就做起了缝补衣服的生意,据说这附近的店面空间都是这样小而简便。

 

 

 

 

 

虽说店面空间很小,但生意人也很会变通的,善用门口的空间,让大门成为商品的展示平台。

 

 

 

 

 

服饰店老板:*#$$@@!&*@

团友:啊伊系底供啥米?

Tony:应该是在说这两件衣服很赞,价格很公道之类的……

 

 

 

 

 

服饰店老板说著自己的语言,Tony一群人说著卡卡的英文,然后彼此鸡同鸭讲竟然还能杀价,这过程实在是太有趣了,可惜服饰店老板没能做成这笔生意

 

 

 

 

 

一些上了年纪的当地人,不太会主动招揽观光客的生意,于是就这样静静的坐在店门口,乐天知命的等待客人上门参观。

 

 

 

 

 

卖地毯的,就直接将商品挂在店门口,客人看了、摸了、满意了,再入内找老板询问价格。

 

 

 

 

 

坦吉尔旧城区的商家,都是这样静静的坐在店门口,一来不主动打扰观光客,二来据说有些人不会说英文,此地的居民主要语言还是以柏柏语法语为主。

 

 

 

 

 

旧城区的时空,仿佛依然停滞在好几个世纪之前,人们朴朴实实的做生意,没有过于商业化的烦人心机,让Tony逛起来好自在啊

 

 

 

 

 

旧城区可以看到许多的穿著传统连帽长袍的男性,这些都是摩洛哥的原有住民柏柏人,从店家的商品类别来看,主要的客源都是以当地人为主。

 

 

 

 

 

导游带著大家穿街绕巷,绕进了一处菜市场,此地没有较大的广场可聚集摆摊,菜贩们就这样在巷道两旁席地做起生意来了。

 

 

 

 

 

 

卖菜的、买菜的人都身著传统服装,从他们连帽长袍的衣著看来,应该都是住在旧城区内的柏柏人,这个简易的市集是他们每日张罗三餐食材的来源。

 

 

 

 

 

导游熟门熟路的带大家穿过曲折狭窄的巷弄,才让大家有机会看看坦吉尔旧城区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百态。

 

 

 

 

 

此地非观光客的主流参观路线 ,居民们很不习惯镜头的近距离拍摄,所以Tony要提醒大家,在伊斯兰国家拍摄时请多以长镜头远摄,以免造成对方反感且愤怒

 

 

 

 

 

自小巷弄转出来一条比较宽阔的商店街,这里很明显的可看出观光商业化的气息,此地为西南面的银匠街,是坦吉尔旧城区的主流参观路线。

 

 

 

 

 

据说银匠街在19世纪时曾经是犹太人社区,当时银货的经营都掌握在犹太人的手中,所以街道因此而得名。

 

 

 

 

 

银匠街往东行,来到一处小广场(Petit Socco),小广场其实只是一段较宽的街道,半个世纪之前,经常有名人雅士在这里的咖啡酒吧出没。

 

 

 

 

 

小广场一带是昔日外交官、生意人等外国人聚居之地,赌场酒吧等声色场所林立,今天则成为坦吉尔旧城区最有名的观光街道。

 

 

 

 

 

摩洛哥团在此短暂的放牛吃草,有些团友选择在露天咖啡座享用咖啡。摩洛哥人很喜欢闲坐咖啡馆,但通常店内清一色都是男性。

 

 

 

 

 

闲不住的Tony则到处晃到处拍,在小广场附近的巷子口发现这张发廊的广告招牌,看得让Tony也好们进去SEDO一下,看能不能变得像男麻豆一样的帅啊

 

 

 

 

 

杂货店里最吸引Tony注意的是那些面包、大饼,不知是否和饭店里的口味一样好吃,由于早餐已被喂得很饱,实在没有胃口买来尝尝味道啊 

 

 

 

 

 

另一家杂货店的玻璃展示柜也很吸睛,各式坚果、饼干、糖果摆满玻璃柜,小朋友经过时应该也很难抵抗它的魅力。

 

 

 

 

 

这一辆摩托车就更酷了,后面载了个冰箱装著各式鲜鱼前来小广场兜售,Tony刚好拍到两只猫咪赖著不走等著讨鱼杂享用,看来应该是熟客了啊

 

 

 

 

 

自小广场往东走,旧城区较高级的旅馆、餐厅与商店都集中在此,建筑风格很混搭,看似很法国,却又夹杂著摩洛哥,颇令人玩味。

 

 

 

 

 

旧城区东侧斜坡底部临近港口的城门出口处,一面墙上的巨大的人头像彩绘,吸引全团的目光焦点,导游说这位就是中世纪最伟大的旅行家:伊本‧巴图塔

 

 

 

 

 

一听到导游说此人了不起,大家立即启动拍照模式,排队轮流和壁画合影。根据领队的介绍,伊本‧巴图塔一生走过的旅行足迹,比马可波罗多了三倍。

 

 

 

 

 

伊本‧巴图塔(Ibn Battuta;1304-1368)生于坦吉尔,身兼伊斯兰学者、法官、外交官、地理学家、旅行探险家与作家,自21岁开始踏上旅行的足迹。

他花了28年旅游伊斯兰世界,足迹遍及俄罗斯印度中国……共44个国家,仅靠双脚、马、驴、骆驼和帆船,伊本‧巴图塔旅行了近12万公里。

1353摩洛哥苏丹指派学者将其游历见闻写成游记并出书,19世纪之后,德国法国学者陆续发现他的游记并将之翻译出版,伊本‧巴图塔才开始闻名世界。

 

 

 

 

 

伊本‧巴图塔相比,Tony的旅游足迹大概只有相当于他的一根脚毛啊~不过虽然只是一根脚毛,也要和伊本‧巴图塔一样,努力向环游世界的目标前进啦

 

 

 


 

 

结束坦吉尔旧城区的参观,接著是午餐时间,简单的餐前面包、沙拉和综合水果,一上桌就被Tony这个不挑食的模范生全扫进肚子里了

 

 

 

 

 

这顿中餐的主菜是炸鲜鱼,配菜是摩洛哥的家常菜,午餐的餐点并未让人留下特别的印象,但这些全都是Tony几个月的薪水换来的,得仔细纪录才行

 

 

 

 

 

要说最印象最深的当属餐厅环境,传统的摩洛哥文化元素,应用在餐厅的装潢中,让人有置身于摩洛哥皇宫的错觉,Tony一顿饭吃下来都觉得贵气十足啊

 

 

资料参考来源:林婉美著书「走入大丝路北非段-摩洛哥

 

 

坦吉尔相关系列游记:

幻彩摩洛哥(6):坦吉尔.阿席拉小渔港化身为彩绘天堂

幻彩摩洛哥(7):坦吉尔.海力克斯劈开直布罗陀海峡

幻彩摩洛哥(8):坦吉尔.旧城区的斜坡文明与纯朴风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