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已經進入了倒計時,振奮人心的消息也隨之傳來。

  4月3日,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聯合舉行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第二次新聞發佈會。發佈會公佈了本屆“天壇獎”國際評委會的7名成員,以及包括中國影片《流浪地球》《第十一回》等在內的20個國家和地區的15部影片入圍“天壇獎”的最終角逐。

  《每日經濟新聞》作爲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深度合作媒體,也將再次全程記錄,並持續推出最全面最有力度的報道。

  “天壇獎”15部入圍影片公佈

  據介紹,擔任本屆“天壇獎”評委的是由美國著名導演羅伯·明可夫領銜的7位評委。北影節組委會副祕書長邢博介紹說,7位評委均爲世界電影行業的資深影人,不僅作品精彩,廣受讚譽,而且每位都曾多次獲得各類國際電影節獎項,成就斐然,“爲了進一步推動增強評獎的權威性和公信力,我們努力在全球範圍內,尋找合適的知名影人擔任本屆‘天壇獎’評委,綜合專業水平和藝術成就等方面,最終確定了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天壇獎’國際評委會的7名成員”。

  羅伯·明可夫(圖片來源:第九屆北影節主辦方提供)

  本屆評委會主席由美國著名導演羅伯·明可夫擔任,六位評委分別爲:智利導演西爾維奧·蓋約齊、中國導演曹保平、俄羅斯導演謝爾蓋·德瓦茨沃伊、中國香港演員劉嘉玲、伊朗導演馬基德·馬基迪以及英國導演西蒙·韋斯特。

  “天壇獎”獎盃(圖片來源:第九屆北影節主辦方提供)

  此外,據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介紹,本屆“天壇獎”共收到來自85個國家和地區的775部參與評選的影片,較上屆的659部有所增加。其中,境內影片107部、境外影片(含港澳臺地區)668部。

  經過層層篩選後,入圍的影片有15部,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境內影片3部,境外影片12部。

  入圍影片依次爲《幸運兒彼爾》(丹麥)、《半世界》(日本)、《本回家了》(美國)、《恐懼》(印度)、《開心點,糟老頭》(芬蘭)、《此地》(伊朗)、《日暮》(匈牙利/法國)、《德黑蘭:愛之城》(英國/伊朗/荷蘭)、《音樂家》(中國/哈薩克斯坦)、《第十一回》(中國)、《戰火球星》(德國/英國)、《非正統之路》(以色列)、《侍者》(希臘)、《流浪地球》(中國)以及錫蘭的《野梨樹》(土耳其/法國/德國/保加利亞/馬其頓/波黑/瑞典)。

  開閉幕式影片揭幕

  開閉幕式影片一直是北影節開、閉幕式上的重要組成部分,向來受到與會嘉賓的廣泛關注。2019年4月13日和20日,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開、閉幕式將在懷柔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舉行。

  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經過重重篩選,在中外衆多優秀影片中選定了中哈首部合拍電影《音樂家》作爲開幕式影片。電影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時期,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在戰亂中輾轉來到阿拉木圖,在舉目無親、貧困交加時得到了哈薩克斯坦人民的無私救助,歷經艱苦卻不忘初心,以音樂爲武器,激勵中哈人民抗擊法西斯的感人故事。從影片中觀衆可以感受到中華兒女不屈不撓、心繫祖國的精神,更能感受到中哈兩國人民深厚友誼。閉幕影片選定爲由印度沙魯克·汗、薩爾曼·汗和女神安努舒卡·莎瑪聯袂出演的《寶萊塢零度之戀》。這是一部印度愛情喜劇,講述了印度侏儒富二代包瓦辛格與身患小兒麻痹症的火箭設計師阿菲婭的愛情故事。電影通過兩人相戀、分手、重逢的過程,探討了愛的真諦,充滿人文主義色彩。

  中國、哈薩克斯坦合拍影片《音樂家》,導演:西爾扎提·牙合甫(圖片來源:第九屆北影節主辦方提供)

  其次,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展映將於4月6日開始預映,經過4月1日第一輪火熱搶票後,“二次開票”影片也將在12日開放售票。其中既包括在“北京展映”平臺舉辦全球首映或國際首映的新片,如《少年們》《武士馬拉松》等影片;也涵蓋精心修復的經典老片,如海外影片《2001太空漫遊》《雨中曲》,以及經典國片《紅高粱》《那人那山那狗》等,都將在北京展映單元與公衆見面。

  部分展映影片(圖片來源:第九屆北影節主辦方提供)

  爲貫徹一帶一路的宗旨,加強絲路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本屆北京展映專門設置了“一帶一路單元”,放映絲路沿線國家優秀影片的同時,還邀請了黎巴嫩導演娜丁·拉巴基、伊朗電影大師馬基德·馬基迪等電影人來到北京與觀衆交流。法國著名女演員蘇菲·瑪索也將帶着自導自演的作品《米爾斯夫人》參加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與廣大中國影迷見面。

  記者|畢媛媛編輯|杜毅(實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