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曉 實習生 葉子悅

過去,烈士墓地保護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是,我們在重視經濟建設的同時,卻忽視了精神建設,爲國奉獻、爲國犧牲等精神被弱化了

英烈紀念設施保護單位要健全服務和管理工作規範,方便瞻仰、悼念英烈,保持英烈紀念設施莊嚴、肅穆、清淨的環境和氛圍。不能在烈士墓地內外周邊從事喧囂嘈雜的商業活動

通過強化法治宣傳教育,使人們充分了解與烈士墓地保護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相關職能部門要依法履職,及時出面叫停、制裁各種違法違規開發、擠佔、侵佔烈士墓地等行爲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裏長空且爲忠魂舞。”

又是一年清明時節。近日,北京市萬安公墓舉辦2019年公衆開放日活動,以“感悟、傳承、奉獻、共享”爲主題,內容包括詩詞吟誦話清明、英烈後人講傳統、黨員羣衆祭英烈、烈士墓前再宣誓等。

爲緬懷烈士英魂,表達沉痛哀思,全國各地公衆最近紛紛通過不同的形式祭掃烈士墓地。

近年來,烈士墓地受到社會各界關注,但在烈士墓地保護管理過程中也出現過一些問題。隨着烈士精神不斷深入人心、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保護管理好烈士墓地成爲人們的共識。

烈士精神宣傳欠缺

導致墓地保護不力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清明時節,掃墓、祭祖,總含有幾分“欲斷魂”的哀思。

不過,最近有人在希望表達哀思時,卻遇到了令人尷尬的事情。

有網友發微博稱,自己想去爲粟裕將軍掃墓,但需要先買95元的全景區門票。

隨後,“@黃山區發佈”發佈情況通報稱,紀念館系私人投資建設,爲保障運營,開發軍博園旅遊項目,依規有償開放。雖然不屬於軍博園,但粟裕將軍墓與紀念館在同一區域,黃山區將開闢專用通道,方便各界人士瞻仰,同時責令軍博園停業整頓。

除不當開發外,過去有些地方對於烈士墓地的保護也存在問題。

根據相關報道,某地市民途徑烈士墓園時,發現本該寧靜的墓園炊煙裊裊,三三兩兩的人羣圍坐一桌喫起燒烤,老闆忙得不亦樂乎。有附近的居民認爲,墓園是文物保護單位,變成燒烤檔不僅噪音廢氣不斷,還有損烈士墓園的肅穆。甚至,還有的地方被曝將烈士墓地用來搞商業地產開發。

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認爲,過去,烈士墓地保護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精神的缺失。改革開放之後一個時期,有些地方集中精力抓經濟建設,不管當地政府還是社會羣衆,都把精力集中在經濟建設上,由此導致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出現偏差。那些革命戰爭年代流傳下來的爲國奉獻、爲國犧牲等精神被弱化了。

“二是經濟建設過程中一些利益糾紛長期積累、狀況複雜。烈士墓地可能會被租給經濟實體經營,或與房地產商合作,一旦出現問題,背後的複雜經濟關係和權利義務劃分往往難釐清。”公方彬說。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呂景勝也認爲,過去一段時間,發生過因爲重視商業利益,在房地產開發中擠佔、損害烈士墓地的問題,而且不是小概率事件。

在呂景勝看來,類似事件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觸犯英雄烈士保護法中有關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的相關規定,直接影響尊崇、敬仰、緬懷英雄烈士的國家價值觀和憲法理念。

系統開展保護管理

維修經費不能欠賬

烈士墓地保護管理過程中雖然出現了一些問題,但也湧現出不少感人事蹟。

“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爲客。”

爲了讓遠在天涯的英烈魂歸故里,安徽省懷遠縣的年介濤拖着花甲之軀,奔波在各地,只爲給烈士尋親。

2010年退休後,年介濤參加了陳集鎮革命遺址普查工作。歷時4個月查清散葬在陳集鎮的83位無名烈士墓情況。

2013年6月,陳集鎮將83座無名烈士墓遷移到在懷遠的胡劉烈士陵園。在遷移過程中,發現寫有烈士名字的磚塊或印章,復原18位無名烈士姓名。年介濤隨即走上了爲烈士尋親之路,且不拿政府一分錢補貼,拒絕烈士親屬所贈酬金。

這樣的事蹟不止一例。隨着我國精神文明建設不斷髮力,人們越來越敬仰烈士精神。

那麼,如何從根本上解決烈士墓地保護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呢?

公方彬認爲,首先要將烈士墓地保護管理作爲系統工程來抓。烈士墓地保護管理工作不是針對某一個或某幾個烈士墓地、紀念場所存在的問題,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其次要不斷轉變公衆觀念,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強大的精神支撐,這種精神支撐不僅需要從民族文化中尋找,更需要從革命歷史、英雄烈士的奉獻犧牲精神中尋找。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來,我國不斷規範零散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工作,將全國零散烈士墓地和紀念設施陸續納入管理保護範圍。

呂景勝告訴記者,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許多烈士墓地整修一新,成爲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各地大量零散烈士墓地得到遷移、整合、修繕,遺留海外的中國烈士墓地也在中國政府的要求與協助下,得到所在國家的重新整修和管理維護。各地對此投入的維修保護經費也相當可觀,如北京曾先後投入1億多元經費維修烈士墓地等紀念設施。

推動紅色旅遊發展

物質精神保持平衡

紅色旅遊日益興盛,一些烈士墓地陵園日漸成爲知名紅色旅遊景點。

據相關媒體不完全統計,近幾年來,位於北京陶然亭公園的高君宇烈士墓接待遊客近10萬餘人次。

那麼,如何將烈士墓地保護管理與旅遊業實現有機統一?

公方彬認爲,所有的烈士墓地都應該讓公衆瞻仰。修建烈士墓地的目的就是吸引更多人追尋烈士精神。在不同國家,烈士墓地都與旅遊業存在聯繫。如美國的阿靈頓公墓、俄羅斯的英烈廣場和紀念碑,前來參觀的遊客絡繹不絕。

如今,我國也有不少以烈士陵園爲主的紅色旅遊景點發展得很好。例如,井岡山作爲學習革命精神的重要景點,吸引了大量遊客。

公方彬稱,如果從吸引遊客方面來講,烈士墓地肯定有利於旅遊業發展,但需要把握好平衡,不能因爲經濟利益引起失衡。若過度追求經濟利益,可能會忽視精神建設。

“房地產開發不能侵犯烈士墓地。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如事關民生的公共設施施工或烈士墓地本身面臨山體滑坡等自然災害威脅需要移墓時,應經過嚴格法定程序審批。”呂景勝說,“可以將烈士墓地保護與旅遊業開發結合,開發紅色旅遊項目、景點,爲旅遊業注入紅色基因,讓國人在旅遊中近距離接觸英雄烈士事蹟,感受英雄烈士精神,開展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但呂景勝認爲,烈士墓地只能作爲配套參觀項目,不可將烈士墓地進行商業經營、謀求經濟利益,不可收取門票。英雄烈士保護法第九條規定,英雄烈士紀念設施應當免費向社會開放,供公衆瞻仰、悼念英雄烈士,開展紀念教育活動,告慰先烈英靈。

“對於精神和物質之間的平衡,要站位更高一些,以更寬闊的視野來看待。政府有關部門要制定政策調解、引導;紅色旅遊景點的經營管理者必須切實承擔起責任;遊客要高度重視祭拜烈士陵墓的行爲。”公方彬說。

法律法規不斷完善

及時叫停破壞行爲

“桃花紅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

如何更好地保護管理烈士墓地,傳承烈士英勇無畏的愛國精神?法治可以來護航。

近年來,我國圍繞烈士墓地保護管理,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2013年出臺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辦法》規定,“縣級以上烈士紀念設施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負責保護管理,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或者有關專項規劃,所需經費列入當地財政預算。”“未經批准遷移烈士紀念設施,非法侵佔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範圍內的土地、設施,破壞、污損烈士紀念設施,或者在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範圍內爲烈士以外其他人修建紀念設施、安放骨灰、遺體的,由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責令改正,恢復原狀、原貌;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18年施行的英雄烈士保護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英雄烈士紀念設施建設和保護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鄉規劃,加強對英雄烈士紀念設施的保護和管理;對具有重要紀念意義、教育意義的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覈定公佈爲文物保護單位。”“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在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範圍內從事有損紀念英雄烈士環境和氛圍的活動,不得侵佔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範圍內的土地和設施,不得破壞、污損英雄烈士紀念設施。”

公方彬認爲,從法律法規層面來說,近些年我國已經做了不少工作,用清晰明確的法律法規條文囊括了既有的問題,“現階段,應將現有法律法規進一步落到實處。通過強化法治宣傳教育,使人們充分了解與烈士墓地保護管理有關的法律法規”。

呂景勝認爲,烈士墓地是烈士紀念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民族精神內涵,必須通過法律法規予以保護。

“目前已經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更重要的是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相關職能部門必須依法履職,及時出面叫停、制裁各種違法違規開發、擠佔、侵佔烈士墓地等行爲,並嚴格追究法律責任。”呂景勝說。

司法輿論多管齊下

墓地保護前景看好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各地紅色景點、烈士墓地在修繕保護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很到位。”公方彬說。

呂景勝認爲,政府層面應保障烈士墓地維修經費,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吸引有意願、有能力的羣衆參與烈士墓地保護管理。對那些常年堅守、義務堅守烈士墓地進行看護管理的人員應大力表彰,樹立弘揚、尊崇烈士精神的良好氛圍。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有一些英雄烈士家鄉的檢察機關針對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採取措施。

去年5月,董存瑞家鄉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人民檢察院在英雄烈士保護法實施當日開展專項行動,對縣內烈士陵園、董存瑞紀念館進行檢查,發現烈士陵園並沒有向社會公衆開放。懷來縣人民檢察院依法提起英雄烈士保護公益訴訟,通過訴前程序向懷來縣民政局發出檢察建議,要求民政局開放烈士陵園,供公衆瞻仰、悼念。

“媒體對於烈士墓地保護管理也起到了積極作用,承擔起了輿論引導和監督的責任,比如及時曝光不當開發烈士墓地、破壞烈士墓地的行爲,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淨化了社會風氣。”公方彬說。

根據英雄烈士保護法規定,英雄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應當健全服務和管理工作規範,方便瞻仰、悼念英雄烈士,保持英雄烈士紀念設施莊嚴、肅穆、清淨的環境和氛圍。

呂景勝建議,爲更好保護管理烈士墓地,還應要求不能在烈士墓地內外周邊從事喧囂嘈雜的商業活動。組織年輕人到英雄烈士墓地陵園舉行集體婚禮、追思緬懷英雄烈士等做法值得推廣提倡,讓年輕人懂得過去、珍惜今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