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軍人爲祖國,我不要你的錢”

消防員丟失手機,的哥送還說了這句暖心話

“你是軍人爲祖國,我不應該要你的錢。”寥寥數語,讓人暖心,平常小事,彰顯大愛。這是昨天一名出租車司機給一名消防員的微信留言。這名該消防員前天不慎將一部工作手機落在了這輛出租車上,該司機主動歸還手機,並不求回報。

姚先生是溫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的一名幹部,4月2日晚上9時許,準備回家的姚先生在市區建國醫院上了一輛出租車。由於工作需要,姚先生身邊會帶着兩部手機,下車時,他不慎將一部工作手機落在了出租車上。“這部手機雖然不值錢,但裏面有許多工作資料和聯絡方式,如果丟失會帶來很大麻煩。”更讓姚先生着急的是,由於下車匆忙,他沒有記下車牌號,也沒要發票。

次日一早,姚先生便來到市運管局,通過監控找到了司機葉師傅。“之前聽說過有些出租車司機拿了手機不認,因此在打電話前我還是有點忐忑不安的。”令姚先生高興的是,司機在接到他的電話後,馬上就承認手機在他身邊,不過此時他正在動車站接客,一時半會兒還來不了。

爲了方便聯繫,姚先生加了葉師傅的微信,並將單位地址發給了葉師傅,另外還給了葉師傅一個微信“紅包”當路費。“他送完客人在永嘉橋頭,開到我單位要將近50公里,給點路費理所應當。”但葉師傅當即就拒收了姚先生的“紅包”,隨即有了上面那句感人的話。

昨晚9時55分許,葉師傅如約將手機送還給了姚先生。“前段時間看了四川木裏縣森林大火的新聞,得知有30名撲火人員都犧牲了,心裏很難受。消防員是個高危行業,他們爲國家、爲百姓可以連命都不要,這點小事真的不值一提。”葉師傅對記者說。

姚先生說:“可能在老百姓心中,我們還是軍人。其實消防由橄欖綠到火焰藍,嚴格來說,改制之後我們已經不算是軍人了,但退出現役,職責不改,排憂解難竭誠爲民的心不變。這件事雖小,但對我觸動很大,我今後要更加努力工作,不辜負百姓對我的信任。”姚先生說。(記者 杜一川)

“出警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

女子爲消防員送去四箱牛奶,說完這句就走了

昨天下午4時許,感人的一幕在甌海消防大隊門口上演。

一名女子乘坐出租車來到大隊崗亭,將四箱牛奶放在門口,還叮囑消防員:“出警的時候一定要小心,注意安全!”隨後便匆匆離去。記者發現,這幾箱牛奶上,還用黑色水筆寫下了一句話:“消防員你們辛苦了,美好的地方有你們真好!”

大隊門口的監控記錄下了這暖心的一幕。牛山消防中隊指導員張餘表示:“做了9年消防員,第一次收到這樣的禮物,讓我們倍感溫暖!”(記者 杜一川 通訊員 關一舟)

“希望能幫助生命得到延續 ”

我市完成第三例涉外造血幹細胞捐獻

趙雨成功捐獻288毫升造血幹細胞,播下生命人火種。 市紅十字會供圖

昨天上午,在溫州市某醫院,38歲的洞頭人趙雨(化名)成功捐獻288毫升造血幹細胞,爲境外的一名血液病患者播下了生命的火種,用愛和熱血譜寫了一曲“生命之歌”。趙雨是溫州市第49例、浙江省第467例、全國第818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他也是我市第三例涉外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趙雨與造血幹細胞的緣分,要從2010年說起。那是他在一次獻血中加入了中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爲一名光榮的造血幹細胞捐獻志願者。2018年8月,當得知自己與國外的一名血液病患者低分辨配型成功的消息時,趙雨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說參加造血幹細胞捐獻活動,就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讓生命得到延續。之後,他積極配合高分辨配型及體檢工作,經過一次全身體檢及三次複查,終於確認符合捐獻條件。今年3月30日,趙雨入院注射動員劑,爲捐獻做着準備。

昨天上午,趙雨躺在病牀上,很安靜,他從容地伸着雙臂,血液通過分離設備,慢慢地將趙雨體內的造血幹細胞分離出來。4小時後,造血幹細胞採集完成,經過醫院分析檢測,確認趙雨捐獻的288毫升造血幹細胞血液符合患者的需求,並且達到100%的匹配率。

這288毫升造血幹細胞血液將在今天搭乘航班送往國外,第一時間移植到患者體內。

據瞭解,截至3月31日,中華骨髓庫庫容總計2654636人份,捐獻造血幹細胞例數:總計8171例(含涉外327例)。而我市造血幹細胞志願捐獻者隊伍也在不斷髮展壯大,目前已經動員招募入庫的志願者10000多人,已經有49例成功完成捐獻。(通訊員 餘佩遙 葉明天 莊越)

“這麼長時間,他肯定遇到很多好心人”

父親走失10個月,終在民警幫助下尋回

“太感謝你們了,我父親去年7月就走失了,我們家人到處尋找,每天都在煎熬中度過,沒想到你們幫我找到了!”4月2日晚,吳先生向龍灣公安分局瑤溪派出所送上一面“不畏艱險 爲民服務”的錦旗,感謝民警董慧崢幫他找回走失10個月的父親。

3月29日中午,瑤溪派出所接羣衆報警反映,稱有一個類似流浪漢的男子在甌海大道曹龍路段高架上逆向行走,十分危險。值班民警陳雙立即出警到甌海大道高架上,沿路搜尋,很快發現了這名男子。令人心驚膽戰的是,這名男子不僅高架逆行,還試圖橫穿車流,場面驚險萬分。

陳警官立刻上前制止。通過簡單瞭解,陳警官發現該男子衣衫襤褸、眼神呆滯,說的是含糊不清的外地方言,身上沒有任何能證明身份的證件和物品。陳警官判斷該男子可能走失,便將他接回派出所安置。

坐班民警董慧崢接到陳警官帶回所裏的男子後,動了惻隱之心,立馬給他買來一碗熱騰騰的麪條,男子狼吞虎嚥就吃完了。

爲了儘快弄清男子的身份,董警官耐心地與他進行交流,按照男子發出類似“入才”兩字,通過諧音一個個嘗試,數百次後終於在茫茫全國戶籍信息中找到與該男子極像的人員信息,並通過多種途徑聯繫到了男子的兒子吳先生。

當天下午,當吳先生第一時間趕到派出所看到父親後,激動地抱着父親哭了起來。原來該流浪男子是廣東韶關人,今年58歲,有智力障礙,出了自家範圍就走不回去,因此一直跟隨在溫州務工的吳先生。去年7月,老人在甌海走失,家人一直在溫州周邊尋找,還報了警,發過尋人啓事,可一直沒有確切消息,當天看到民警發送來的照片時,才相信是真的找到了。

吳先生對記者說:“謝謝警察,沒有他們這麼細心,我真的找不到父親了。也謝謝社會上的熱心人,我爸出走時穿的還是夏天的衣服,找到時穿着別人的外套,據說是一名開車的司機脫下來給他的。我相信這麼長的時間,他肯定遇到了很多好心人。是你們的熱心讓我們一家再次團圓。”(通訊員 陳娜)

來源 溫州日報

編輯 葉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