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Everyone~

一提到会议,总是会让PM及小伙伴们感到头皮发麻:周会、月会、总结会、开工会、里程碑会、发布会、验收会,偶尔再来个头脑风暴会、技术交流会、需求评审会、立项动员会、沟通协调会...

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穿插在项目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节点,有时兴致来了还可能随便搞个站会。随著技术的发展,会议的形式也融入了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高科技元素。

请看非著名段子:如何证明你在华为工作过,Welcome to join the conference...开会就像打王者农药开黑一样,PM们在努力排位,总会有一个神之手将拉你一把。

看不完的会议纪要,整不完的会议材料,做不完的汇报PPT。一不留神,一天又过去了,工作安排又特么得延期了...

冗长的会议流程,令人感到Boring的解说,无限超时的肆意拖沓,一脸懵逼的PM们经常点头附和,对对对,是是是...

漫天飞舞的会议技巧干货,千篇一律的会议提升宝典,耐不住诱惑的PM们还照猫画虎地尝试了一下,然而...

并非那些知识毫无作用,只是在迁移的过程中我们忽略了一个最根本性的因素,一个名为「会议环境因素」的东东。

事业环境因素,诸位PM小伙伴肯定不会陌生。会议环境因素:是围绕著会议或能影响会议成败的任何内外部环境因素,这些因素来自任何或所有参与会议的资源。

《PMBOK》中存在一个非常神奇的包括但不限于,会议环境因素亦包括但不限于:会议的时间、地点、时长、参与人员、主持人风格、设备工具、汇报材料、组织文化、流程制度、会议氛围等等。

举个栗子:早晨适合召开一些跟计划有关的会议,但时间不宜过长。下午适合召开一些回顾检查类的会议,进行问题总结。晚上适合召开头脑风暴类的会议,以便思想碰撞。

无论是主动召开型的会议,还是被迫参与型的会议,都少不了要提交一份汇报材料。

PM在编制汇报材料时,宜简不宜繁,汇报时间宜短不宜长,存在问题宜暴露不宜含蓄,展现方式宜图不宜文字。

TIPS:善用看板工具的形式,注意是形式而非工具本身,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项目或产品的阶段进展直观的搬到汇报材料上。

与内部工作相关的会议:定规则,重执行,少严肃,多交流。

会议规则与履行实施情况(包括临时会议)可以培养会议习惯,而非成天感叹怎么又开会了。内部会议的氛围宜以轻松融洽为主,PM本就是一个服务者而非领导者,大家一起共事,服务是相互的。

与外部工作相关的会议:提前熟,凹造型,讲数据,抛问题。

对PM来说,外部会议环境因素相比于内部将会更加陌生、不可控,需要提前掌握并熟悉相关环境。在外部开会,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承载的是一个形象,需衣著得体(又要骗我买衣服,哼)。

汇报过程多以数据展示,理解起来会更为直接,大家都不是傻子,少讲一些概念。问题的抛出可以让大家参与探讨,但并非是随便抛出一个你都无法掌控的问题,提前备好问题list及答案,别一不小心就尬聊了。

———— / END / ————

虽未见过你,但有我陪你。一个属于PM自己的研习港湾,不会让你孤寂~

今天,你开会了没?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