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頂著霧霾在外跑來跑去,終於,這個藍天白雲的下午可以坐在桌前,看陽光映著一大壺花草茶,再灌著樓下那句特有煙火氣的耳音—「乘客您好,歡迎乘坐 117 路公交車」…,開始寫寫寫。

今晚的推送,關於外景拍攝。

是不是想說,終於聊到外景了。沒錯,誰讓今天天氣好啊!

許多人還沒成為職業攝影師之前,幾乎都是先從外景開始練習。或者,作為攝影師需要迎合一些商業拍攝的需求, 也離不開外景。很多不確定性,讓外景略比棚內難掌控一點兒。

接下來,就從幾個方面來說說如何拍好外景囖。

一、提前考察現場。可以隨手拍幾個場景當參考,心中去做一個簡單的人物安排和構圖。

二、布光

外景拍攝最低條件—可摺疊反光板,主要利用自然光。當然,用外拍燈也有很多需要注意。

晴天

我們要想像太陽本身就是一個功率很大的影視燈,架設燈光前先根據背景和主光來設置光圈快門。

中午左右的拍攝結果一定是光比太大,暗部細節不足,這時就需要利用閃光燈的遠近和功率來適當補光了。

陰天或陰影下

這時,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場棚內拍攝來正常布光,只是利用快門速度加入環境光就好。

好啦,還是直接用兩組外景拍攝來補充說明一下需要注意什麼—

一般來講,可以巧用符合場景的搭配和道具,外加鏡頭變化來豐富整組畫面。沒有合適的服裝也不怕,喏,乾脆脫掉就是了。換成女生,就給她穿套比基尼。

乍一看,這張不夠抓眼球是不是。再看呢,你會發現它的色彩結構,層次感…,非常耐人尋味。

這就是我要跟你說的,客戶想要的你要給,客戶想不到的你也要給。

雖說客戶都有明確的景別需求,但遇見好的顏色跟場景也一定得按自己的想法拍幾張啊。客戶最後挑片時往往會發現…

你這個攝影師除了能給他想要的,還能給他驚喜。怎忍心下次不找你呢。

尤其當客戶盯在現場時,往往對景別有嚴格要求,如果你稍微構圖不符合,他們就會馬上提,這樣一來你便很容易被客戶的要求束縛。

心理素質就得派上用場啦,遇到這種好看的背影,該拍還得拍,不能「舍」。到了最後挑片時,客戶也會發現,原來這樣的相片帶節奏非常棒。

還有一個問題重點說一下——如何控制天空的明暗?

布光測光完成後,想要背景暗下去,可以把快門速度調高,反之想讓背景亮起來,快門速度降低就好。

前提是,你得確定你的相機快門可以和閃光燈同步。經驗來講,天空稍微壓暗一點,色彩會更濃鬱些

看到這裡,我想有心人會注意到,這些案例大部分佈光都是把太陽設置在側逆光跟側光方位,原因是晴天下的太陽「功率」太大。

So 換成順光,我們便很難控制背景和人物的不同曝光,臉部結構也並不理想。

所以,無論你用反光板或閃關燈,都建議你「逆光」拍攝,利用人物轉頭來調節。如此一來,能有好的臉部結構不說,還有很好的輪廓。

注意這一張,很明顯利用後面的山加人物的站位來形成一個三角形構圖,人物正好在黃金分割線上

這不是巧合。需要我們在拍攝時就觀察好人物、背景、陽光之間的關係,利用地形地貌山勢走向來合理安排圖片結構。

巧用帽子等配飾來豐富整組畫面節奏的例子…

這是一張陰天或陰影下的拍攝案例—

1、你要利用陽光下各種樹木和建築的影子來豐富畫面,主燈最好只補臉部細節。

2、要有遠景安排,不然便失去了外景拍攝的意義。

不過可別聽王老師說,一定要有遠景安排就被束縛(不要全聽他的~),有時的城市內外景拍攝,很多小景別構圖也很重要,主要就是得利用好建築的影子…

比如,在這樣一個景別下,哪怕就讓模特躺在門前的臺階,只上半身出鏡。這臺階、瓦罐、影子,都有很多種構圖安排。

越看越耐看。看得你是不是也想背起相機包,馬上走出門。

三、構圖

我猜,構圖對你們沒什麼問題,但既然來了,就別白來,也順便嘔心瀝血地說說唄~

配合主題

準備方案時,我們往往會添加許多想法來方便拍攝時的臨場發揮,但當你對一個元素有了靈感時,便切忌再做加法。

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方案做加法,拍攝做減法」。

構圖一定要準確配合主題,舉個例子,在一個中國風的建築羣內拍攝,那你的構圖就也得跟著中國風起來,需要多用中國畫元素,比如,留白式構圖…等。

取景要取捨

如果你踩到一個外景環境比較好的地點,感覺可拍的背景特別多,如果不「舍」,出來的作品往往是雜亂無章。省點兒快門吧~

3、在突出視覺中心的前提下,記得儘力拉開圖片的空間感,也就是前景、中景、後景的選擇,令圖片層次感夠好。

敏感注意環境中的顏色

一旦發現有能為主題加分的顏色,你千萬別省快門。雖然說後期也能幫助處理色彩,還是不一樣。

4、同一場景下多做角度跟焦段的變化。

5、幾個場景之間,構圖要有變化跟節奏,避免多個場景都用相同構圖的方式。

6、記得注意建築和地平線的平衡。

最後,就是希望你們多關注所在城市的周邊環境、場地。沒事就開車出去轉轉吧,沒車就十一路也可以。

遇到有感覺的地方要記錄和拍照。這樣當客戶提要求,我們也能隨時在腦中出現適合之處。

我們的生活已是一座圍城,只是圍的地方或大或小。圍久了,別忘記去遠方。當一方水土在眼底有了反饋,觸動的還有靈魂。

Coz 沒有經歷的攝影師也很難拍出有內容的作品。到現在我都記得許熙正老師那句話:「我對成天打雞血似拍照的人很難理解」。

在攝影social 上篇推文裏,我們說攝影師一定要有文化,這一次,是要有經歷。

走吧,去遠方

想買一張船票,我要回到 1936 年的上海。

u.wechat.com/MNGQMUbNFX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