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综合摘录自英国每日邮报连结1连结2)

 

英国每日邮报近日刊出"全球冷化"的报导,指出在2013年的夏季,北极海冰的覆盖率比起去年增加了近一百万平方英里,约60%的增长。这完全反驳了2007年BBC新闻报导,预估于2013年北极的夏季将会处于无冰状态。这也引起了究竟是"全球暖化"还是"全球冷化"的辩论,但种种迹象显示,全球暖化现象似乎自1997年起"暂停"了。这个发现,所有主要的气候研究中心已经接受其为事实,但推断气候变迁的模型并无法成功预测或解释此现象。

 


(图片来源:英国每日邮报 美国NASA太空总署卫星图)

 

这份"全球冷化"的报导受到抨击,认为没有将北极融冰的死亡螺旋问题纳入考量。然而也有资料显示北极冰层的变化是有其周期性的。在1920至30年代,北极冰层出现急遽的融化,而后直至1979年却伴随著强烈的再次结冻 - 其年为联合国政府际气候变更会(UN IPCC)声称北极冰层缩减开始之年。

乔治亚科技大学的气候变迁主任Curry教授指出,接下来五年北极冰层的变化是关键,让我们得以更加认识气候变迁以及未来所需因应的政策。

 

同样由英国每日邮报报导,IPCC预计于今年十月发表、每六至七年一度的第五次评估报告传出惊人的消息:之前2007年所发布的气候变迁预测有著严重缺陷,全球暖化程度至今只有当初预期的一半。原始版本为每十年上升0.2C,但事实却是0.12C。气候变迁预测模型夸大了二氧化碳排放所产生的影响,却没有足够考虑自然的变异性。这份报告也承认全球暖化进入了"暂停"的阶段,却无法解释为何自1997年起,地球平均温度并未呈现显著地上升。

但在同时,报告中却更加肯定全球暖化现象是因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影响,肯定程度由原本的2007年的90%上修到95%。Curry教授对此感到无法理解,认为此论述过于自信。

众多学者认为,由195国最顶尖的科学家所组成的IPCC,其如同圣经般、绝无错误的权威性与科学的本质相悖,而寻求共识的IPCC会议过程只会加重科学认知的偏差。IPCC漏洞百出的报告与评估过程,也许会在这第五次评估报告之后划下休止符。

 

另一项重大的改变,是下修衡量气候变迁的准绳 - Equilibrium Climate Sensitivity (平衡气候敏感度,指全球平均温度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相对于工业化前加倍的响应),从原本2007年所预估,地球极有可能将于2050年升温3C、甚至4.5C,下修至2C或甚至更低。对此,IPCC的传讯总监拒绝发表评论,只称此评估报告仍在进行中。此消息所带来的好处是:我们也许有更多时间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气候变迁了。

 

(以上内容综合摘录自英国每日邮报连结1连结2)

 

反复看了这两篇报导数次,不知该如何评断内容真实性,因为气候变迁的科学牵涉太广,各自有各自的学派与论点。但我认为因应气候变迁的政策不能人云亦云、摇摆不定,如替代能源方案与减少碳排等等,且加强生态保育与环境保护的力度更需加强,毕竟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生态、造成濒危物种灭绝这点是毋庸置疑的。希望观者不要误引此篇文章,扩大解释地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忍受力与回复力,而是要把它当成一种正受到挑战的观点,并且继续寻求地球永续发展的道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