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時候,爲什麼曹操的官兵不用射火箭而射普通弓箭?

首先要說明的是,在古代火箭可不是常備弓箭,而是在特殊情況下需要特殊製作的弓箭也就註定了這樣的武器不會在緊急情況下突然的選擇使用,因爲壓根就沒有。

對於古代火箭這種武器,相信大家都看過古代戰爭題材中的影視片,簡單來講就是在弓箭的箭頭放置火種,用來燒殺敵軍或者火攻敵人的物資設備,實際上國家這種武器的製作還是比較複雜的,最簡單的製作方法莫過於在火箭的箭頭,塗抹易於燃燒的燃料,但是很多時候爲了保證箭頭的殺傷力和穿透力,通常會採用外包一些易燃物,這樣可以保證,點火的時候易燃物正好可以在弓和箭之間,保證了火燒的延續性。也可以保證弓箭的完整性,保證在擊中敵人或者敵方武器之前,這段期間,完好無損的箭頭可以繼續保持自己的穿透力。

無論是易燃品還是燃料,其中燃燒過程的媒介具備了很大的揮發性,隨着時間的推移,可燃物中可以燃燒的成分也會變得越來越少,時間長了甚至會失去燃燒性,所以火箭通常都是在特殊情況下才提前準備的,在面對諸葛亮突然使出了草船借箭。曹操的軍隊在第一時間也準備不出足夠的火箭。

而在三國演義中,那個夜裏充滿了濃霧,諸葛亮的10艘戰船突然出現在曹操軍隊的正前方,曹軍無法立刻準備出足夠的火箭,只能以常規弓箭亂箭射擊,突如其來的情況已經不允許曹操的軍隊做好完全的戰鬥準備了。

而火箭在三國時代雖然有一定比例的用,但是總體情況下,運用的比例並不是很頻繁,尤其是在赤壁之戰這種實戰條件下。在上古時期水軍的作戰仍然停留在停船和戰船之間的碰撞跳幫拼殺,以近距離冷兵器對攻爲主,因此實戰中使用火箭的頻率並不大,尤其是在赤壁之戰階段,曹操收降荊州水軍雖然參差不齊,但總體正面實力要高於孫權和劉備的聯軍,在自己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以正面壓倒的形勢,向孫劉聯軍發起進攻,使用火箭的意義也不是很大。

在面對濃霧之下,有空氣溼度的加成,即便是他們軍隊有火箭,在這樣的溼度情況下,恐怕也沒有辦法用火攻,最重要的是對面的船隻數量只有很少,曹操恐怕更擔心自己的對手會發起火攻,畢竟對面只有很少的船隻,並不像大規模進攻,他們只需要在確保自己安全的情況下。向敵方攻擊就可以了,萬一對面的船真的燒着了向自己的船撞過來,自己豈不是也要損失。

這種情況下選擇弓箭是最好的選擇,而不是火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