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坡間平整出的一塊土地上,排列着10頂簡陋的帳篷,這就是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哈甘基點小學。

  前不久,周文君和幾名年輕志願者從天津出發,這支名叫“藍寶”的志願者服務隊要去2000多公里外的大涼山。他們從成都轉機西昌,又走了近6個小時的山路,才抵達大涼山上的哈甘基點小學。

  他們要在週一孩子們的升旗儀式前趕到學校。原來,哈甘基點小學正在進行拆遷翻新,208名學生只能在帳篷內上課讀書。因爲沒有旗杆,學校很久都沒有舉行過升旗儀式了。

  “我們來給孩子們當‘旗杆’!”兩名志願者站在山坡上用雙手撐着國旗,隨着國歌聲響起,孩子們將手舉過頭頂行隊禮,一起唱國歌,完成了在臨時校舍的第一次升旗儀式。

  周文君是中建三局的一名員工,她已經是第二次來到哈甘基點小學了。對於學校的很多孩子來說,“周阿姨”這個稱謂並不陌生。

  周文君記得,第一次見到戴着紅線帽、臉頰紅彤彤的馬吉里布時,他只有5歲。他的父母都已經去世,家裏還有三個姐姐、兩個哥哥在上學。周文君把馬吉里布抱在懷裏,聲音哽咽地給丈夫打電話說:“我想資助這個孩子。”

  2015年,周文君在網上看到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懸崖村”的報道,當看到村民出村進村都需要攀爬落差800米的懸崖時,她覺得特別揪心,決定盡己所能幫助那裏的人們。

  因爲周阿姨,海拔約2600米的高寒山區的孩子們,在冬天穿上了漂亮的新棉衣。2016年,周文君將200多件嶄新的羽絨服、保暖鞋、保暖衣等衣物寄給大涼山的孩子。

  周文君說:“這裏的孩子跟我的孩子一樣,他們也愛美麗,應該有機會穿上新衣服。”

  2017年6月,昭覺縣日哈鄉50戶人家房子被雨水淹沒,周文君立刻聯繫當地扶貧辦,拿出1萬元幫助受災農戶,由扶貧辦的工作人員把慰問金分發給受災的農戶。

  作爲一個普通的工薪族,2008年以來,周文君多次爲震災、洪災受災地區羣衆捐款捐物,連續多年定點資助昭覺縣貧困學子,款物累計10多萬元。她也因此被評爲“天津好人”。

  周文君的愛心之舉影響着身邊的人,中建三局的“藍寶”志願隊這次跟着她來到大涼山,爲這裏的孩子們圓夢。

  志願者帶着孩子們在學校後面的山坡上,揮舞着小國旗,打着節拍,一句一句地學唱歌曲《我和我的祖國》,上演了一次大山裏別樣的“演唱會”。

  他們和孩子們一起完成了圓夢畫卷。“我想做一名醫生,長大後想要幫助別人!”“我想當科學家,長大後把國家建設得更好!”……一個個夢想隨着孩子們的畫筆在畫捲上變得鮮豔生動起來。

  周文君扮演“雞媽媽”和孩子們一起玩老鷹捉小雞的遊戲。扮演“老鷹”的95後志願者李旺,去年因車禍救人後又墊付4萬元醫藥費而獲評“天津好人”。

  志願服務隊爲學校捐贈了2000餘冊圖書,建立了學校的第一間圖書室——“藍寶圓夢書屋”。“藍寶”志願服務隊希望,通過設立獎學金、結對幫扶等長效機制,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