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洋務」是太原話懶散、磨蹭這方面的意思。


摘自《忻州方言詞典》第209頁。《太原方言詞典》欠收該詞。


個人看法:

忻州也有這個詞,不過我們一般說「洋洋務務」,意思是好高騖遠。所以我覺得詞源應該就是「洋務運動」的那個洋務,在山西應該是指閻錫山的民國初年改革。當時有民謠「初三十三二十三,河邊出了個閻錫山,閻錫山,灰拾翻,剃了辮子留了洋、搬了神像立學堂」。這個民謠表反映了民間保守勢力起初對閻錫山的改革並不認同,覺得他好高騖遠。於是拿他辦「洋務」開涮他。


網上查了好多,應該詞源已不可考。

關於洋務的兩種含義選字應該不同:

表做事不利索耽誤功夫「佯務」應較為合適。表人放浪形骸用「洋務」應該較為合適。前者不做解釋可理解字面意思,後者可能與清末民初或者洋務運動對人行為開放的蔑稱。個人猜測,因為這個詞網上不可考,過兩天我回老家找找那本小店話考證資料在不在。


太原話「洋務」是這個意思?

大同話里的「洋務」,是指牛逼,囂張(帶嘲諷意味)。

比方說你看不慣哪個人,會和他說,你咋這麼「洋務」呢?

又比如,同學聚會,有一個人沒來,大家問「某某怎麼沒來啊」? 你回「哎呀,人家這會兒可洋務呢,跟咱們耍不來」。

太原說洋務,難道不是指傲慢自大?這麼多年我理解錯了?


嗯,忻州的也有這個「洋務」這個詞,我理解的從小到大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語境意思是說一個人磨磨蹭蹭不快點辦事的意思,個人覺得有那麼一丟丟恨鐵不成鋼的意思,怎麼看大家的回答的,好像我這十幾年理解的都是錯的?這不應該呀


在我們家鄉,管這個叫「磨洋工」。

解釋是:

此語來源於建築工程的一道程序。舊式建築講究「磨磚對縫」,即對磚牆的表面進行打磨,此工序稱為「磨工」。1917年至1921年,美國在北京建協和醫院,建築質量要求高,中國人稱為「洋工」,參加建築工程的工人就把這一工序稱為「磨洋工」。後人們用「磨洋工」代稱磨蹭、怠工。


謝妖。我雖然不是太原人,但是作為山西呂梁的,還是聽過這個的。

比如說你做事情磨磨蹭蹭,你的爸爸媽媽就會罵你:你是磨洋工的?洋洋務務的。

嗯,對於這個我記得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大概講這個詞由來。語言組織能力不是很好,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八國聯軍時期,列強在中國大肆修建醫院,建築,學校什麼的。為了讓建築看起來更光鮮亮麗,牆壁表面更加光滑,外國人就拿砂紙磨牆,使得整個過程耗時長。中國人看見了,覺得這種做法太浪費時間,加上當時特殊的時代背景,「磨洋工」「洋務」就變成了罵人的話:懶散,磨蹭。

個人見解,如有不對請指出,但請勿噴,謝謝。


有可能是佯務,假裝做事。


為什麼處於南方的安徽安慶也有這個方言辭彙?


首先不是洋務運動


做事不靠譜的意思。


老哥你這問題就和問行老,擰了的詞源是一個道理,這怎麼和你解釋啊。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