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學習篆刻已經快一年了,真正的零基礎學習,不懂篆刻,不懂書法,我簡單的講一下我的經歷,你可以參考。

初學篆刻什麼也不懂,買了一本《篆刻五十講》,一把刻刀,幾塊石頭就開始了,剛開始就是按照書本刻回字,來來回回的刻了一個多月,沒事就往網上發,就此結識了一兩個朋友,告訴我要從漢印入手,又買了本《漢印印譜》開始刻漢印,那時候刻的慘不忍睹。看看吧。

不會上石,因為不會書法啊,就想辦法解決吧。學會了用複印紙把印稿複印到石頭上,只管動刀,隨著不斷刻石頭,結識的朋友越來越多,也學會了風油精上石,也買了不少篆刻理論書籍。因為自己不會書法,篆刻學習受到了一定影響,聽從建議開始臨寫嶧山碑,每天堅持篆刻和書法練習。

這是我現在刻的漢印和篆書,是不是有那麼一點意思了。我的經歷是不是說明什麼也不懂也可以學篆刻,只要你堅持了,努力了,先刻了再說,刻然後知不足,那就去補充不足。沒有說不識篆就不可以學習啊!

以上是我個人的真實經歷啊,學篆刻快一年了,嶧山碑也五個多月了,只要你努力了,心態放平和,就先刻了再說


分幾方面介紹下篆刻的相關知識吧,但願能對你有所幫助。

一、印章的種類。印章有戰國古璽、秦印、漢印、朱白文印、圖案印、花押印、封泥、鈕制、收藏印、齋館印、閑章等。

二、印章的材質。有金、銀、銅、玉或水品、犀角、象牙、竹、木等材料。現在治印所選用的石材中,最常見的是青田石、壽山石和昌化石三大類。

三、工具書。《甲骨文編》(中華書局)、《金文編》(中華書局)、《說文解字》(中華書局)等。

四、篆刻工具:刻刀、印泥、印床、印規、印筋、印刷、筆墨紙硯、砂紙、鏡子、棕帚、拓包等。

五、篆刻刀法。古人有復刀、補刀、埋刀、舞刀、澀刀、留刀等多種刀法名稱,其實概括地說,就是切刀與沖刀兩大類。

六、臨摹。通過臨摹前人印章,可以較深入的認識與理解優秀篆刻藝術在字法、章法、刀法、款法上的表現技巧和藝術手法。

七、篆刻訓練。篆刻臨摹掌握了一定技巧後,可進行創作,創作是對臨摹理解與傳統技巧掌握程度的驗證。

八、邊款。即刻於印側或印背的文字、題記,是整個篆刻藝術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

弄清這些知識後,就可以開始了。

同時建議你找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學習、交流、切磋,共同提高。


想學篆刻,先練書法,再練刀法,買一些廉價的青田石,壽山石來熟悉石質,開始練習時不必太講究章法,先練刀法,刻一些簡單的筆畫,先刻直線,再刻曲線,待刀法嫻熟了,就該臨摹古印了,應從漢印開始,因為比較規矩,變化不多,多看多練,必然會有進步的。之後,可以博採眾長,各個時代的印章都可以學習,從中汲取營養,最終形成自己的風格。學習很苦,祝你成功。


大家先看看我刻的幾方印,然後直接看乾貨!我也是從零基礎學習的愛好者。

乾貨分享。

第一步、在網上把需要的工具買齊,直接搜索關鍵詞,就會有很多入門的介紹。

第二步、買一些便宜的石頭。

第三步、買一本正反字的篆刻字典。

這些都買齊了,你就可以開始了,按照字典的反字把字寫在石頭上,然後再沿著字,把多餘的空白處刻掉。開始沒有捷徑,多練習,掌握已刀代筆。

然後再慢慢看理論書,學習別人的風格和技法,堅持就能等到好的結果,希望對你有幫助。


對於樓主的問題,我有三點真切的體會,跟樓主分享一下。首先在下無名小輩,也是零基礎開始學習,到現在大概一年的時間,期間,痴迷過,迷茫過,動搖過。

第一階段,暫且稱為迷茫期。這段時期純粹是憑著一股興趣瞎搞(附圖一)

大概每個自學篆刻的朋友開始都會經歷這一段時期,而且相當一部分朋友沒有書法基礎,以及相關的知識儲備。也不乏很多朋友有一定的書法基礎,但是對於篆刻不知道從何處開始。尤其是沒有前輩高人指點,身邊又沒有會篆刻的朋友,以為自己能夠刻出一塊石頭,送親戚送朋友,在讚揚聲中獲取相當的滿足感,於是乎飄飄然,似洞悉其中大意!其實上已經誤入歧途。首先篆刻這門藝術需要有相當的知識儲備,最起碼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無論是印文選擇,還是邊款用語,都應該符合古人規範,否則無論是送人還是自用都會顯得俗氣不堪。還有篆刻基礎知識最少得學習一下印石的選擇,篆刻工具的選擇,還有印章章法字法設計渡稿,刀法等做好了這些,才算入了半步篆刻的門。

第二個階段,入門期。這段時期是在篆刻小白,經歷過一段時間的自我創作,模仿練習,對篆刻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多數朋友在「閉門造車」的這段時間裡,開始接觸到一些名家篆刻視頻,加入了很多學習的群體,也逐漸的聽說了印為漢出的諸如此類的話。可是作品質量上不來,在一些老師輩的眼裡還是上不了檯面。這個階段,我認為如果身邊有搞篆刻的朋友,老師,不妨拜師學藝。有些事情有人帶真的會少走很多彎路。本人也是有幸結識了一位會篆刻的朋友,雖然年齡相仿,但是不恥下問,拜入門下,在亦師亦友的融洽氛圍下,從臨摹漢印,古璽,明清流派,近現代名家作品到進行簡單創作,不說漸入佳境,但也初窺門徑。

與此同時,練習篆書,禮器,張遷碑,對印文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才算初入篆刻之門。

第三階段,遍彷名師。不得不說,名師的眼界不是我等小輩所能揣摩的。首先一個好老師會在專業知識上給你指出錯誤,會跟你講解章法字法安排得宜。最重要的是,名師都是跟我們一樣從秦漢風氣裡面脫胎出來的,他們有自己的風格,對於當代藝術風向有指向性的作用,跟他們學習,有助於養成自己的藝術風格,還有可以接觸大家手筆,對於一些學習資料的獲得也有幫助,經歷過名師指點,加上自己的努力,投投小展,甚至進入省書協,中書協,都是極有可能的。總之一句話,虛心求教,努力練習。小白總會有成長的那天。但是一定要踏踏實實,抓住古人精髓部分所在,不要盲目模仿當代歪風邪氣。我師造化,與古為徒。最後以趙之謙大師在《苦兼室論印》中說過的一句話結束我的發言,個人經驗之談,說的不好,大家多多包涵!

印以內,為規矩,印以外,為巧。規矩之用熟,則巧生焉。刻印以漢為大宗,胸中有數百顆漢印則動手自遠凡俗,然後隨功力所致,觸類旁通,上追鐘鼎法物,下及碑碣造像,迄于山川,花鳥,一時一事覺無非印中旨趣,乃為妙悟。


篆刻問題討論我作為新手也談談感受。我是因為在杭州花了100塊讓人刻了方名章,覺得不是很好,想自己刻方試試,因此入了山門。想著刻章不簡單,但是一上手就控制不住的歡喜起來,前十天就一口氣刻了十幾方閑章,雖然那時不懂刀法章法,但憑一股子新鮮勁,刻的十分痛快,目視效果也不錯,就送人了。收章人得到後也是歡喜不已,至此我感覺入門不難。然後就是買詞典,學篆隸,購練習石…慢慢碰到了第一個難點。篆刻不難,難在設計。因為只是因為喜歡入門,有點急於求成,我不太喜歡臨摹古印,而是根據印石和篆刻對象自己設計印稿,初始也不懂什麼朱文白文,只知道陰刻陽刻,陰陽雙刻,方章圓章隨形章,設計的章稿到刻的時候線條粗細很難控制,經常有毀字刻斷現象。刻字也歪斜不正,大小不合。這些在多看頭條視頻,學習大師刀法,學習刻章技法,慢慢熟練之後,現象明顯改觀。學章三月以來,現已脫離印床,可持章而刻,控制用刀力度駕輕就熟。第二難點隨之而來,章刻多了,右手拇指食指指關節出現疼痛現象,痛時甚至拇指無力或反向後折。致使不敢動刀許久,至今雖疼痛減輕也還是偶有疼痛。第三難點,刻刀使用時間長了,號稱鎢鋼免磨的吳昌碩刻刀也變得不快利起來,沖刀不順,切刀不利,致指節問題又一次發作。之後網上買的無品牌套裝刻刀倒是還算不錯,刀鋒鋒利以後刻章又快樂起來。以至於現在很喜歡在淘寶研究刻刀以及篆刻周邊產品,入坑無數,這應該是被中毒了。第四難點,應該是廣泛的也不應該屬於難點的難點,就是前文提到過的印章的設計,這個就必須要多積累,多看書,多看名家指教,在刻章之前多琢磨多設計幾稿,反覆琢磨,認真學習,永無止境。其他小問題就不算難點了,有些經驗可供借鑒:磨石我用日本紗網砂紙,很好用。用這個能少走彎路,把備石過程變得簡單。在章面上設計印稿先用鉛筆打稿,後用雙頭的水性記號筆(細的那種)定稿很好用,簡單方便。不要用毛筆勾線寫字,會掉墨,也不要用油性記號筆,太粗且臟。用印泥時普通印泥或者鐵罐工字印泥在改稿時用用沒關係,顏色也鮮艷。但是這種印泥會出油,加蓋在印譜上一段時間後印邊有圈油印漬。考究的話就買盒西泠印社的印泥,效果會稍好點。當然越貴也就越好,但是學印者沒必要。還有,最好準備一盒金印泥或者黃印泥,過年寫對聯時很用得著,但是一般的金印泥貴,而且顏色暗。網上有賣金色印泥,也不貴,應該是化學印泥。刻刀厚切刀沖刀會省力,但細節地方很難把握。小角度刻刀薄切角沖刀可以,但是不可切。鎢鋼刀不利不快,白鋼刀比較快很省力,合金刀良莠不齊很難挑選。學反字可能算是一點難點,但是對於我來說還不算難,初期用小鏡子照照,很靈的,之後可在白紙上多練習默寫反字,也沒什麼難的。以上是學印初期一點心得,望參考。總之學篆刻就是刻石頭易,設計印稿難。除了多練習,多領悟感受很重要。


我也初探此道,一起作為新手,可以交流。其實金石書畫都是文道,互通互證,互為品鑒。以金石入道,其實是較之書畫更為容易。

其一篆刻,先篆後刻,屬於先設計後操刀,且設計稿圖能反覆修改,更可借鑒大師作品。

其二篆刻,其刀法,不論沖切,不論單雙,熟能生巧,上手較易,多看看網上教程,還是比較好掌握的。

圖為邊款的運刀方向。

其三,篆刻本源還是文字,章法布局一個都不能少,所以上手容易提高難,建議多習篆書,多看教程,循序漸進,不可東刻一形,西刻一圖。

圖為練習臨帖書。

其四,如果臨印,從漢印入手是最好的,可買幾本書籍如50講之類的。


我就是零基礎的篆刻愛好者,五年前學了兩個月,由於工作原因,放下了刻刀,今年年初工作相對穩定了,我又開始執刀學習篆刻,個人感覺篆刻個書法想通,書法有筆法,篆刻有刀法,下刀准,運刀穩,收刀要格外小心,這是我的目前的心得體會,附上近期的作品,求志同道合之人互相交流。


入門不難,勿聽嚇人之語!

識字

理所當然,刻篆書識篆書(包括像形)……。

練字

要刻好,先練好。

工具

刀,用起來順手就好。

磨石、砂紙、砂布、磨盤……磨刀、磨石頭是少不了的。

筆墨紙硯,多一些更方便。

石頭

無論壽山、青田……一般化的就可以,質地差一些的,更能豐富自己的經驗。

與書法、國畫一樣,入門從臨摹開始是正道;建議最好由漢印中平正一路的開始。

臨摹漢印差不多了之後,再熟悉流派印。

就說這些吧,做到算是入門了。??


零基礎,學篆刻不難,很喜歡篆刻,就一腳踏進門了,拿刀刻篆,已進門裡。恭喜,篆刻圈又添一會員。不要被花里胡哨的理論左右,上石就刻,遇到問題,再查找解決方法。方法要對路子要正。以秦漢印為臨本,體會要領,多看多刻多思。這裡要告訴你一點,有些指導書上說刻平正一路是漢印,是基本功的說法不靠譜,就象楷書是書法的基本功一樣的誤導。最容易導致結殼,成為江湖刻手,這一點一定注意。篆刻的核心是篆法,為此要寫篆書,提髙對篆書字型的敏感度,使自己早己走向自我創作之路。在眾多方法技法上,不要過多糾纏,想怎麼刻就怎麼刻,一定會有收穫,我是實戰派,有問題與我聯繫,必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