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觀裏燃起無邊的春色,可是魚玄機畢竟是魚玄機,她與其他的女人不一樣,她在這裡,或許還想起過那曾為狀元的李億,可是她對李億一定沒有了感覺。因為李億當上狀元之後,已經如江郎一般,才盡的人又怎能引起她的心動?她最想的當然還是那溫庭筠,可是他跨不出那一步,所以她也就放下了這一切,過起了這種極為墜落的日子。

魚幼微是一個女子,她才情深厚,卻不見得喜歡道經,她喜歡的是文學,是詩,是千迴百轉的詩,她又怎麼會去研究道經?她在這裡,看起來孤單無依,卻是實實在在的自由,她又放下一切,不理人情,開始研究詩。而這個時候,來往的方士,便是得天獨厚的資源,她與他們交流,與他們唱和,這是讓她很快樂的事情。這時候的魚幼微,已經開始向魚玄機過渡。

自達摩東渡,傳下道統,便在中原人們的心中種下了宗教的種子,寺院道觀,看起來是個神聖的地方,他們慈悲為懷,德高望重,讓人不敢直視。

但在唐代卻並非如此,這裡,幾乎可以算做是第二種青樓,只是道姑們還沒有真正的青樓女子那般,直接跑到街上去拉客了——這便是道觀的另一種功能,而魚玄機到了這裡,也沒能免俗,她艷名如炙,燎撥著那些所謂風流才子的心。

魚玄機這個蕩婦,在咸宜觀這個地方,以「詩文候教」的名頭吸引來了不少的才子,她也著實嘗到了詩對她的滋潤,可惜很多人更想滋潤的只是她的身體,這對她而言,不能不說是一種毀滅,她這一生,雖才華遠超常人,心思敏銳卓絕,卻還是悲苦。

魚玄機的苦,來源於她的才華,也來源於溫庭筠,那段與溫庭筠相處的日子,毀滅了魚幼薇,造就出了個魚玄機。

如果在她還是魚幼薇的時候,她沒有遇見溫庭筠,她縱然名動一時,她的詩不應該有太遠的發展,她的才華,與溫庭筠的指教,自然是有關聯的,而這正是造成了她的一世悲慼的原因。她如果是一個普通的女子,沒有名氣,就不會有資格去嫁給李億當小妾,而是找一個普通的男子,平庸的過了她的一輩子,不會與咸宜觀有交集,便不用作賤自己。

在那個時代,有才華的女子,要麼做狂猛、君臨天下的武則天,要麼便做半娼、苟且半生的道姑——她有才,難道不是天大的過錯?


魚玄機,大約是古代才女+美女中情史最坎坷的一位,為愛而生,求愛不得,為情所困,因情而死.這位才女飽受千古爭議,縱情聲色,艷幟高張,妒殺婢女....這個身上處處有爆點的女性如果活在現代一定是影視編劇最喜歡的主角原型。

翠色連荒岸,煙姿入遠樓。 影鋪秋水面,花落釣人頭。 根老藏魚窟,枝低系客舟。 蕭蕭風雨夜,驚夢復添愁。你很難想像這是一個生長在煙花巷浣衣女家的十幾歲少女寫出的詞,也正是這一首詞,吸引住了她人生中的第一位男子溫庭筠。這時候,她還叫「魚幼薇」,少女的情竇初開本應該是美麗單純又值得回味的,然而她並不知道從此打翻了潘多拉的魔盒,萬劫不復。對於她來說,溫庭筠不僅亦師亦友,更是她豆蔻年華最純真感情的寄予者,溫庭筠在面對這個才貌雙絕的女孩時也並不是沒有動過心,然而不知是否是自卑使然,有溫鍾馗之稱的溫庭筠自覺配不上幼薇的青春奪目,於是將她說與了二代李億為妾。此時,她已改名魚玄機。

李億也算是個翩翩公子,與魚玄機很快便情投意合,你儂我儂,如果照童話故事發展下去,一定是過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但是,李億得了一種病:怕老婆。據說李億的正室是一位河東獅,但是在男人關鍵時刻的選擇上,我們很容易看到男人用情的深淺,所謂不要聽他嘴上說多愛你,要看他做了什麼。在這場博弈中,單純的魚玄機被捨棄了。她乖乖的接受李億的建議,去了道觀,傻傻的等待她的李郎處理好家事接她回家,但是等來的卻是李郎棄她而去的消息。

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 從此魚玄機性情大變,體內的固執和倔強從此被激發出來,她發誓不再對任何一個男人付出真心,她要把天下的男人玩弄於股掌之間。然而,她還是太年輕,她試圖縱情一生卻擺脫不掉男人的主宰,她又一次的被情所困,她愛上了一名姓陳的樂師。

她自以為已經擺脫掉了曾經那個愛情至上的自己,以為縱情聲色犬馬的自己已經不再執著於愛情的至純至真,但是驕縱的她始終都沒學會瞭解男人,陳樂師與她的婢女偷情被她偶然發現,她面對婢女的挑釁再也無法控制住怒火,失手將婢女打死,那時,她才24歲。 刑前不是沒有人求情,也有人說那是判官溫璋求而不得的報復,但是從魚玄機的個性來看,死也許是她自己的選擇,此時的她已經絕望,為情所困,求愛不得,想要擺脫男人的主宰卻一次次被男人拉入深淵……魚玄機是美麗的,聰慧的,才華橫溢的,也是執而純粹的,她純粹到容不下愛情裏的污點而選擇性地無視人性的弱點,她力圖通過自己自損一千的報復去抵抗那個男權至上的社會卻被擊的粉身碎骨。

有情之人,真的那麼難遇到麼?


魚玄機,字蕙蘭,晚唐詩人。鹹通(唐懿宗年號,公元860—874年)初嫁於李億為妾,後被棄,出家為咸宜觀女道士,改名魚玄機。與著名文學家溫庭筠為忘年交,唱和甚多。後被京兆尹溫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處死。

魚玄機性聰慧,有才思,好讀書,尤工詩。與李冶、薛濤、劉採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其詩作現存五十首,收於《全唐詩》。

對魚玄機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說她是特立獨行的唐朝豪放女;有人說她生活糜爛的蕩婦;也有人說她才情卓越是女冠詩人。無論對她的評價如何,但她的才華是不可否認的。

關於對魚玄機的評價,明代文學家鍾惺在《名媛詩歸》稱「絕句如此奧思,非真正有才情人,未能刻劃得出,即刻劃得出,而音響不能爽亮……此其道在淺深隱顯之間,尤須帶有秀氣耳。」

現代作家施蟄存說:魚玄機詩一卷,四十九首,還有一個南宋刻本……她的詩以五、七言律詩為多,功力在薛濤之上與李冶不相上下。


很早就知道這個寫「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的才女。她的詩,被稱為唐宋兩朝詩歌的壓卷之作。但她本人,卻被稱為文辭妖冶的尤物、敗壞風俗的女道士、心胸狹窄的河東獅、犯下命案的劊子手……讚譽與詆毀並存,真實與虛構難辨。魚玄機才情卓越,在她十三歲那一年,溫庭筠以「江邊柳」為題試其才情,玄機的聰穎才智讓溫庭筠極為讚賞,憐愛之情油然而生,從此他時常指點玄機詩文,如嚴師,如慈父,如摯友。而在玄機少女心中,對這個比她大近三十歲的男人,卻有著一種最美好最朦朧的情意。不久後,溫庭筠離開長安,玄機開始對一個男人徹骨思念,她寫了一首《遙寄飛卿》給溫庭筠,「稽君懶書札,底物慰秋情」表達了對溫庭筠不寄書信的抱怨,那是她少女心間綻放的第一朵蓮,純白芬芳。而溫庭筠雖明瞭少女心事,卻終因面目醜陋,年齡差距,不敢與少女那清澈的心事猝然相通。《冬夜寄溫飛卿》詩云:「苦思搜詩燈下吟,不眠長夜怕寒衾」魚玄機以十分信任和異常真摯的態度向長者傾訴衷腸,對自己的遭遇、現狀娓娓道來,魚玄機對於溫庭筠既有純粹的戀情,又有亦師亦友的親情,確切說是一種戀情與親情並存的,飽含戀父情結的一種愛戀。溫庭筠的出現,讓魚玄機所缺失的父愛、戀人和朋友三種角色得以滿足,在她孤獨時無助,溫庭筠的鼓勵就讓魚玄機越來越依戀。只是溫庭筠最終還是隻與魚玄機師生相稱,並未使之變為愛情,反而讓那份父愛般親情伴隨魚玄機到生命盡頭。且不論魚玄機是否淫蕩,妒殺婢女是否屬實,她這一生愛的太深,又幾次三番錯過了最愛的人。

愛情太短,嘆息太長。可惜了這如花美眷,可惜了那滿腹才情。

(想聽段子,想看電影,敬請關注頭條號「漫卷詩文書傳奇」)


被李億拋棄,因打死婢女綠翹而被京兆尹溫璋判殺,僅24歲。

有人評價說魚玄機其實並沒有殺死綠翹,只是被強行安上的罪名,因為綠翹年紀輕輕不可能說出那麼義正言辭的話,背後是魚玄機隱祕的委曲。我們無法確定到底是真是假,因為我們不能用現代的眼光去評價古人的作為。

我倒是想起了《美狄亞》中的女主人公美狄亞,同樣是被拋棄,處理的方式也不同。美狄亞是一個巫師,同時也是一個高貴的公主,愛極而恨極的她,讓新娘中毒焚燒死去,然後親手殺掉自己的兩個孩子。這是她的復仇方式,也折射了西方的反抗意識。我們雖然覺得覺得有些殘忍,但細想,絕望到什麼地步才會殺死自己的孩子。想想在中國,即使是帝王家的公主,也只會屈從於皇家的安排,命運即使坎坷,也有一種集體意識(忠君)在主宰其行為。

魚玄機生活悽涼,但是她不可能像美狄亞那樣。最多隻是無聲的抗議,甚至會逼迫自己去接受這一切,因為在她的認知裏,這樣就是對的(即使不是正確的,也是被很多人認可的)。被拋棄,對於女性來說,是悲情的,但對於社會來說,只是一個插曲。魚玄機本人也從來沒有想過去反抗,去贏得自己該有的權力,她更多的是感嘆命運的不公,自己的坎坷。當然有當時環境的影響,所以我們不能苛責她,只能為這樣一個富有才情的女子嘆惋。

自古遭到男子背叛的女子形象有很多,西方有美狄亞,東方有秦香蓮(小編認為這只是一個例外,大部分女子都只是接受)。而我們對她們的評價也大多是矛盾的,不知道魚玄機最後有沒有回憶自己的一生。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