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眾多的《推背圖》,到底哪個版本纔是真的?

7 人贊了文章

推背圖目前有幾個版本?

目前廣為流傳的《推背圖》有八個版本,分別是:全真版、德國雜誌元67圖版、轉天金鎖鑰版、貞觀祕書八喜樓藏殘本、老藏本摘自《推背圖點注評析》版、明代萬曆本57圖版、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手寫彩繪本版、金聖嘆點評版。

全真版《推背圖》

德國雜誌元67圖版《推背圖》

轉天金鎖鑰版《推背圖》

貞觀祕書八喜樓藏殘本《推背圖》

老藏本摘自《推背圖點注評析》版《推背圖》

明代萬曆本57圖版《推背圖》

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手寫彩繪本版《推背圖》

金聖嘆點評版《推背圖》

各版本真偽辨析

版本一:全真版《推背圖》

該版本《推背圖》共有六十一像,每像配有圖畫和文字,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四像的圖畫人物穿著清朝服飾,因此可以判斷該版本《推背圖》成書於清代或更晚,而不是唐代。

另外該版本《推背圖》非常「粗糙」,既沒有標明天干、卦象,也沒有讖頌、點評。

而且該版本《推背圖》順序混亂、風格不統一。

如第一像是這樣的:

自從盤古得希夷,龍爭虎鬥事可悲。

萬代興亡難盡計,且就武后定玄微。

再比如第三十五像:

枝枝葉葉萬重光,晃晃朗朗照十方。

江東岸上光明起,其中釋子是真王。

但是其它一些像中的文字卻粗鄙不堪,一看就是大老粗寫的,如:

此人不久就乖張,卻緣天使作顛狂。

趕得和尚過河夫,河南拱手是姑夫。

有一女子大英雄,掌握乾坤在手中。

這個黃河運兒昌,唐虞伊周及霍光。

要知太歲在何處,青龍交在白毛兔。

······

要知道《推背圖》的作者李淳風和袁天罡可都是個文化人,李淳風博覽羣書,精通天文、易數,還當過太史令,算是個朝廷重臣。

而袁天罡也當過官,精通相面、陰陽和易數。

且這兩個人都出版過多部專業書籍,比如李淳風寫過一本書叫《乙巳佔》,下面這段文字就是李淳風寫的,你可以跟上面對比一下:

夫神功造化,大易無以測其源;玄運自然,陰陽不可推其末。故 乾元資始,通變之理不窮;坤元資生,利用之途無盡。無源無末,眾 妙之門大矣;無窮無盡,聖人之道備矣。 昔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 之文,與天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畫八卦,以通神明 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故可以探賾索引,鉤深致遠,幽潛之狀不藏, 鬼神之情可見。允符至理,盡性窮源。斷天下之疑,通天下之志,定 天下之業,冒天下之道。可大可久,通遠逾深,明本其宗,致在於茲 矣。故曰:天垂象、見兇吉,聖人則之,天生變化,聖人效之。法象 莫大乎天地,通變莫大於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是知天地符觀, 日月耀明,聖人備法,致用遠矣。 昔在唐堯,則曆象日月,敬授人時,愛及虞舜,在璿璣玉衡,以 齊七政。暨乎三王五霸,克念在茲,先後從順,則鼎祚永隆;悖逆庸 違,乃社稷顛覆;是非利害,豈不然矣!斯道實天地之宏綱,帝王之 壯事也。至於天道神教,福善禍淫,譴告多方,鑒戒非一。故列三光 以垂照,布六氣以效祥,候鳥獸以通靈,因謠歌而表異。同聲相應, 鳴鶴聞於九皋;同氣相求,飛龍吟乎千里。

因此李淳風和袁天罡怎麼會寫出如此沒有文化、粗鄙不堪的《推背圖》?

更重要的是,李淳風和袁天罡兩人是天文、易學的專家,然而在這個全真版《推背圖》中,找不到一點與天文、易學有關的知識。

所以,此全真版《推背圖》是個不折不扣的偽作,而且偽造的很拙劣。

版本二:德國雜誌元67圖版《推背圖》

該版本《推背圖》共有六十七像,比全真版《推背圖》多了六像,其它兩者基本一致,出現的問題也完全相同,因此可以判斷該版本《推背圖》成書於清代或更晚,同樣是偽作。

版本三:轉天金鎖鑰版《推背圖》

該版本《推背圖》共有六十七像,與版本二《推背圖》只有順序不同,其它兩者基本一致,出現的問題也完全相同。(具體問題詳見版本一分析)

因此可以判斷該版本《推背圖》成書於清代或更晚,同樣是偽作。

版本四:貞觀祕書八喜樓藏殘本《推背圖》

該版本《推背圖》為殘本,不全,有二十九像。

該版本與版本一、版本二、版本三《推背圖》內容相同,只是圖畫稍有區別,沒有出現人物穿著清朝服飾的現象,成書時間可能早於清代。

但該版本出現了與前幾個版本《推背圖》同樣的問題。(具體請詳見版本一分析)

因此可以判斷該版本《推背圖》同樣是偽作,但成書時間不好判斷。

版本五:老藏本摘自《推背圖點注評析》版《推背圖》

該版本《推背圖》共有六十像,部分有讖有詩,其餘只有詩,內容與版本一、二、三、四《推背圖》基本一致,圖畫中有很多人物穿著清朝服飾,出現的其它問題也完全相同。(具體問題詳見版本一分析)

其實此版本筆者一看就知道是偽作,因為《推背圖》是「道家」書籍,主要通過易學、天文來預測未來,但該版《推背圖》第一像就出現了「初劫」這個佛教用語,實在太外行、太不專業。

因此可以判斷該版本《推背圖》成書於清代或更晚,同樣是偽作。

版本六:明代萬曆本57圖版《推背圖》

該版本《推背圖》共有五十七像,只有詩且順序混亂,內容與版本一、二、三、四、五《推背圖》基本一致,出現的問題也完全相同。(具體問題詳見版本一分析)

另外,該版本《推背圖》的圖畫中有很多人物穿著清朝的服飾,留著清朝的大辮子,要知道明朝人可不留那麼長的大辮子,事實上直到清朝晚期才剃頭剃到半個腦袋,留那麼長的大辮子,所以該版本怎麼可能是明代萬曆版?

因此可以判斷該版本《推背圖》成書於清代晚期或更晚,同樣是偽作。

版本七: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藏手寫彩繪本版《推背圖》

該版本《推背圖》共有六十五像,只有詩且順序混亂,內容與版本一、二、三、四、五、六《推背圖》基本一致,出現的問題也完全相同。(具體問題詳見版本一分析)

因此可以判斷該版本《推背圖》同樣是偽作,成書時間還不好判斷。

版本八:金聖嘆點評版《推背圖》

這是這八個《推背圖》版本中最特別的一個版本,與以上七個版本《推背圖》完全不同的是,該版本《推背圖》共有六十像,每像均配有圖畫、讖、頌和金聖嘆點評,其每像均標明天干地支,以及卦象。

而且,該版本《推背圖》順序井然、風格統一,其中書中涉及大量易學、天文、歷史、文化等知識,並嚴格按照干支紀法順序排列,從第一像的甲子一直排到第六十像的癸亥,可說是極其嚴謹。

干支紀法順序表

不過即便如此,該金聖嘆版的《推背圖》同樣也是偽作,原因有三。

其一:該版《推背圖》的圖畫中,同樣出現了很多穿著清朝服飾的人物。

其二:在該版《推背圖》第五十五像中出現了「虎」字,如果該版《推背圖》真是唐朝時期李淳風與袁天罡寫的,那是絕對不會出現「虎」這個字的。

因為唐朝皇帝的祖先就叫李虎,唐朝建立後為了避諱,是不允許當時別人寫「虎」這個字的,而李淳風和袁天罡都在朝廷當過官,必然很清楚這個規定,所以兩人自然不會「頂風作案」。

其三:眾所周知,清朝建立後,大興文字獄,清朝借修《四庫全書》之名毀書無數,對人的思想控制極為嚴苛,只要與反清復明沾點邊兒的、不利於滿清統治的就會徹底玩完,而金聖嘆版《推背圖》第三十七像明確預言清朝的覆滅,可以說有點文化的人都能看懂第三十七像的含義。

所以,如果這個《推背圖》是清朝以前寫的,那早就被滿清政府的「文字獄」給毀了,根本不可能傳到現在。

還有金聖嘆這個人,金聖嘆是明末清初人,他確實是當時著名的評論家,給很多書都點評過,比如《水滸傳》,但金聖嘆後來得罪了滿清政府被斬了,他點評的《推背圖》真的能躲過後來滿清嚴酷的「文字獄」?

對此筆者非常懷疑,而且史書也沒有記載金聖嘆點評過《推背圖》,所以筆者認為所謂的金聖嘆點評,根本就不是金聖嘆評的,很可能是本書的作者想給讀者一點提示,怕讀《推背圖》的人完全看不懂。

因此,該版《推背圖》絕對不可能成書於唐代,也不是李淳風和袁天罡寫的原版,該版《推背圖》最早成書早不過清代,最晚晚不過1934年的民國時期。

這個金聖嘆版《推背圖》的最晚成書下限,可不是筆者胡說八道編的,筆者是有證人、有證據的,這個證人說來有些「神奇」,那就是我們敬愛的魯迅先生。

而證物就是魯迅先生寫的書,魯迅先生曾經寫過一本書叫《偽自由書》,該書是1933年1月底至5月中旬,魯迅先生寫給《申報》副刊《自由談》的短評合集。

在這本短篇合集中有一篇就叫《推背圖》。

偽自由書

偽自由書中的章節之一《推背圖》

下面這段文字,是魯迅先生在《偽自由書》中的原文:

聽說,《推背圖》本是靈驗的,某朝某帝怕他淆惑人心,就添了些假造的在裡面,因此弄得不能豫知了,必待事實證明之後,人們這才恍然大悟。

我們也只好等著看事實,幸而大概是不很久的,總出不了今年。

 四月二日。

可能有人感到疑惑,裡面也沒提到他看的是哪個版本的《推背圖》,怎麼就能確定魯迅先生看的就是金聖嘆版的《推背圖》呢?

別急,筆者之所以能這麼確定,是因為在《偽自由書》原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我們也只好等著看事實,幸而大概是不很久的,總出不了今年。正是這句話使筆者確定魯迅先生看的,就是金聖嘆版本的《推背圖》。

上文中筆者提到過,魯迅先生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是1933年,當時日本人已經入侵併佔領中國東北地區,魯迅先生對此是心急如焚,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他看到了《推背圖》中裡面的一像預言,然後寫下「我們也只好等著看事實,幸而大概是不很久的,總出不了今年。」

也就是說魯迅先生在看了《推背圖》後,認為1933年中國會出大事,不過從「幸而大概是不很久的,總出不了今年」這句話來看,應該是件大好事。

而推背圖的各個版本中除金聖嘆版《推背圖》外,均沒有明確預言事件發生的時間,而金聖嘆版《推背圖》預言事件發生的時間,也是用中國的農曆,而不是西曆,因此這個1933年需要換算成中國的農曆。

如果我們把西曆1933年換算成農曆,那就是雞年,也就是酉年,而在金聖嘆版《推背圖》中,預言酉年的事件只有第三十九像:

讖曰:

鳥無足,山有月。

旭初升,人都哭。

頌曰:

十二月中氣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羅。

一朝聽得金雞叫,大海沉沉日已過。

金聖嘆曰:此象疑一外夷擾亂中原,必至酉年始得平定也。

在金聖嘆版《推背圖》第三十九像裡面,明確預言日本入侵中國,但這些日本人會被打敗,而金聖嘆的點評更是明確指出,日本人會在酉年也就是雞年被打敗,而1933年就是酉年(也就是雞年)。

所以魯迅先生才會在1933年寫下「我們也只好等著看事實,幸而大概是不很久的,總出不了今年。」這句話。

魯迅先生以為日本人會在1933年的酉年被打敗,但我們都知道,日本人其實是在12年後的酉年,也就是1945年的酉年(雞年),才宣佈無條件投降。

所以筆者才確定金聖嘆版《推背圖》最晚下限晚不過1934年,因為魯迅先生早在1933年就已經看過了。

通過以上各版本的真偽辨析,我們會發現這八個不同版本的《推背圖》其實都是偽作,沒有一個是唐代的李淳風和袁天罡寫的原本。

其實李淳風和袁天罡曾經確實合著過一本書,名字叫《太白會運逆兆通代記圖》,這個可能纔是真正的「推背圖」真本,但是已經失傳了。

不過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會發現金聖嘆版《推背圖》雖然是偽作,但它與其它七個版本的《推背圖》不同,這個版本的《推背圖》中涉及大量易學、天文、歷史、文化、政治等知識,如果沒有大量的知識儲備別說寫這本書,連讀你都讀不懂。

可以說這本書的作者即便不是李淳風、袁天罡,那他也是為世外高人,而且是真正的世外高人!

而對這位寫《推背圖》的世外高人,筆者唯一能確定的是他生活在清末至民國時期,而且博覽羣書,熟練掌握易學、天文、歷史、文化、政治等知識技能,並假借唐代李淳風、袁天罡以及明末清初的評論家金聖嘆之名寫下《推背圖》這本曠世奇書,然後就拂袖而去,留給後人大量未解的謎團。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