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語音的演變

壹、漢語的音韻演變

是否有察覺國語注音符號中某些聲母與韻母結合發不出音?或是某些聲母及韻母結合中的介音僅有幾個?先以國語聲韻母的結合表格示之,再就幾項聲韻母結合的原則來說明。(表格中之字為輸入新注音電腦自動選字結果)

國語聲韻母結合.jpg

(一)音韻變化與音韻規律:

  1.語音的簡化:包括同化弱化,其目的在使發音更加省力而方便

  2.語音的強化:強化之目的在於增加音之間的差別,以幫助詞義的辨別,其常見的形式為異化

*簡化類型多,也較成系統;強化類型少,多屬個案。

(二)音韻變化之整理:

 1.異化作用:

(1)唇音聲母與介音ㄨ/u/的圓唇特質相同,語音拼合時會產生異化作用,使介音ㄨ/u/、ㄩ/y/受到排擠而丟失。

丟失前

丟失後

ㄅㄩㄢ pyan

ㄅㄧㄢ pian

ㄆㄩㄢ pʼyan

ㄆㄧㄢ pʼian

ㄇㄨㄢ muan

ㄇㄢ  man

ㄅㄨㄢ puan

ㄅㄢ  pan

(2)下降複元音與與韻母四呼關係(亦屬異化作用)

ㄠ/au/、ㄡ/ou/

因口型相近,故僅開口呼、齊齒呼,無合口呼、撮口呼

ㄞ/ai/、ㄟ/ei/

因口型轉換三次以上,故僅開口呼、合口呼,無齊齒呼、撮口呼

 

 2.唇音聲母的語音變化

(1)唇音聲母結合的限制:唇音聲母除了與圓唇元音ㄨ/u/外,不與其他合口韻母和撮口韻母相拼合。(可比照異化作用第一點)

(2)ㄈ/f/僅有開口呼:國語發音演變方式為省略撮口呼並附加在聲母。

例如:分

piuən  →1534698601558.jpg ən  → 1534698616973.jpgən  →fən

究其原因,有兩步驟演化:

第一步,中古時期唇音聲母ㄅ/p/、ㄆ/pʼ/與/iu/(國語音ㄩ/y/)相拼合時,演化出唇齒音ㄈ/f/。

第二步,演化完成後/iu/使唇音聲母弱化後消失。

 

 3.顎化作用:

(1)國語ㄐ/tɕ/、ㄑ/tɕʼ/、ㄒ/ɕ/有兩大來源:

一來自於ㄍ/k/、ㄎ/kʼ/、ㄏ/x/及ㄗ/ts/、ㄘ/tsʼ/、ㄙ/s/的分化與合併,保留在齊齒呼與撮口呼。

(2)原因:顎化作用為一種同化作用,由於ㄐ/tɕ/、ㄑ/tɕʼ/、ㄒ/ɕ/(舌面前)介音ㄧ/i/(舌面前高展唇元音)、ㄩ/y/(舌面前高圓唇元音)接貼近口腔上顎,除了將此現象以顎化命名外,也因為聲母與介音發聲部位相近,產生同化作用。簡單做整理為:

1.舌根、舌尖前音變成舌面前是因為ㄧ/i/、ㄩ/y/為舌面前音(方便發聲,符合語音的簡化)

2.由於ㄧ/i/、ㄩ/y/皆為高元音,靠近上顎所以將此命名為顎化作用

舌面音來源.png

        4.捲舌音:

中古音到國語時,產生一組捲舌音,其來源為中古照系字、知系字及莊系字。由於捲舌音發音部位為舌尖後音,如遇ㄧ/i/、ㄩ/y/皆為舌面前音時就會被強制拉至舌尖後以方便發音。因此「ㄓㄔㄕㄖ」四聲母僅會接ㄨ/u/介音,不會接ㄧ/i/和ㄩ/y/。

舌尖後音.png

   5.ㄛ/o/、ㄜ/ɤ/兩音互補:其原因為中古音相同,故在聲韻母結合中可以看出,只要聲母可與ㄛ/o/結合之音(如:唇音),就不能與ㄜ/ɤ/相結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