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河北省张家口市发生的真实案子,从案案发到侦破结案共用了21年,本案几十年间一直是流传坊间的不衰话题。

1963年11月22日上午,矿山机械厂(现名三北拉法克)出纳李扬到市里开户行领取全厂本月工资款,当天是厂里发薪的日子。可是到中午会计科长也不见李扬回厂,派人到家里去找,家里人也正等著她回家吃午饭。到银行去询问,银行说她十点钟就取出款走了。于是,带著一万六千余元现款的李扬就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人间蒸发了。1963年的一万六千多元钱,那可是一笔巨款,相当于现在几百万应该是没啥问题的吧。

22日下午,张家口沸腾了!从公共安全专家局到相关的部门都为李扬的失踪采取了紧急措施。他们对张家口的大街小巷、山沟田野、废墟枯井一切险要或隐蔽的地方都进行了搜索。然而,还是没有进展。接著各种议论都来了。「被杀灭尸」,「携巨款逃往香港」,「特务间谍」等等不一而足。几年时间内,在调查面遍及十多个省、市的情况下依然毫无头绪,

二十年后,人世沧桑,李扬的名字早就被全国大多数人遗忘。但是,在张家口,仍然有人惦记著失踪的李扬。其中有一位老大娘,她叫刘杏珍,是东河沿街道街道的治保主任,这片正是当年排查失踪案的一个重点区域。当年她为了查李扬案件,曾配合公共安全专家日夜奋战,当时她就不相信李扬会「携巨款逃跑」,她认为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被杀害,即使在若干年间使用一切手段也找不到一丝的线索。

1984年6月14日下午六时许,在张家口市东河沿改造居民住宅区的基建工地上,三名民工遇到一块厚度异常的水泥地面。他们用力砸开,一锹下去,挖出一只带脚骨的皮鞋,一条塑料腰带,接著几锹,又挖出一个包裹著长发的颅骨。刘杏珍得到消息,来到现场挤进人群,看著泥土中模糊不清的腐尸,想起二十一年前协同公共安全专家查李扬案件的日日夜夜,闪过一个问号:「这会不会是李扬?」她让民工保护好现场,急忙向最近的工业街派出所汇报。

案情逐级上报到市局,一小时后,桥东分局、市局的领导和刑侦人员先后聚到现场。本是多雨季节,勘察刚开始,下起了雨。雨中,筛选坑土,拣取每一块尸骨残片。法医鉴定报告,死者颅骨有钝器伤痕,非正常死亡

;继而查明,发现死尸的房基地址是原地区物资局总务科乔世凯所住,而乔世凯现又因经济犯罪判刑五年,正保外就医。市局领导综合了各方材料,认为李扬之死与乔世凯有很大关系,于是批拘。

6月14日八点三十分,一辆警车急驶到木业街地区物资局家属楼乔家,乔世凯的老婆张葆珍和一屋子人,正围著一个直挺挺躺在床上的人哭泣。张葆珍慢慢站起来,两道冷漠的目光与公共安全专家人员对视著,有气无力地从两唇间吐出几个字:「乔世凯死了。」公共安全专家将张葆珍带走协助调查。

在花园街施工的过程中,埋死人房子的主人乔世凯,经常到工地看望,了解情况,当他发现问题已经暴露,知道自己的气数已尽,该「归位」了,他最后吃了点饭,喝了一杯酒,穿好衣服,于14日晚七点半左右,吞服大量敌敌畏畏罪自杀。几天后,各项结果出来了:第一,对尸骨(骨髓与亲生女儿骨髓比对)及现场残遗物的检验证明,死者确系李扬。

乔世凯已死,张葆珍就成此案唯一突破口。审讯中,张葆珍开始一口咬定屋里埋死人的事她根本不知道,后来当审讯人员问她李扬案件发生后,她家里为什么常点香?里屋为什么常上锁?又为什么铺了两次水泥地面时,张葆珍自知无法掩盖了,不得不承认地下埋的是李扬。但她又交代,杀害李扬的是她丈夫和另一个人,她只是在他们挖坑埋尸时看见的,并未参与作案。再次提审张葆珍,张葆珍供了。

1963年春的一天,李扬到百货大楼买鞋,同张葆珍攀谈中得知都是沧州人,于是拉起老乡。后来张葆珍将李扬介绍给乔世凯,乔家夫妇与李扬经常来往,彼此无所不谈。他们得知李扬是出纳员,每月22日上午都去银行提款,一个杀人劫款的罪恶阴谋便在他们心中酝酿著。

10月22日,乔世凯踩点、观察取款往返路线;11月21日晚,乔家夫妇又仔细谋划一番。第二天上午,乔世凯在李扬取出款后,将她骗到自己家,张葆珍招呼李扬到里屋床上坐下,假意倒水沏茶。这时,乔世凯趁李扬不备,抄起床下事先准备好的斧子,对准她的头猛砸几下。李扬未吭一声栽倒在床下,张葆珍慌忙抽下一条皮褥子盖住死尸,转身又和乔世凯挖坑,把李扬埋在里屋东北角。一万六千多块钱到手了,风头过去后,两夫妇吃好喝好,但尸臭却给他们带来了长期的烦恼。夫妻二人煞费苦心不停手地洒来苏水,点香薰,后来请人磨了两次水泥地面。

「文化大革命」中,听说造反派为李扬案件整上公安局了,更是幸灾乐祸,以为从此以后可以逃避法律的制裁了。

还是老话一句,该来的,早晚得来。

全文完。

【本文素材摘自网路,由专栏「奇案录」整理而成】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